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49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58
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包括底座、第一驱动装置、升降装置、安装杆、第一电眼传感器、第二电眼传感器、上输送辊、下输送辊、驱动组件、连接杆和夹持组件;底座的一端滑动设置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下输送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和第一安装架;上输送辊通过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升降装置分别连接滑动件;连接杆连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连接杆连接驱动组件;底座的另一端并排设置第三安装架,第三安装架上分别转动连接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安装杆设置在第三安装架上,安装杆上滑动设置第一电眼传感器和第二电眼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对薄膜收卷时的偏移进行检测并进行纠正。

A rectifying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
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
技术介绍
在薄膜生产加工时,需要对成品的薄膜缠绕在收卷辊上,但是在对成品薄膜进行收卷时,当薄膜在缠绕在收卷辊上时,薄膜在收卷辊上发生轻微的左偏移或者右偏移时,薄膜将无法整齐的缠绕在收卷辊上,需要对缠绕部整齐的薄膜重新进行收卷,严重影响薄膜的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本技术能有效的对薄膜收卷发生偏移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纠正,避免薄膜收卷不整齐降低薄膜生产效率。(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包括底座、第一安装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滑动件、升降装置、安装杆、第二滑动件、第一电眼传感器、第三滑动件、第二电眼传感器、第二安装架、第四滑动件、上输送辊、下输送辊、驱动组件、连接杆、第三安装架和夹持组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并排设置在底座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别滑动连接底座;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竖直的通孔;下输送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和第一安装架;上输送辊位于下输送辊的上方,上输送辊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架;上输送辊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第四滑动件位于通孔内,且第四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架;升降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上,升降装置的伸缩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连接杆连接用于带动连接杆延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第三安装架并排设置在底座的另一端,第三安装架上分别转动连接用于固定收卷辊端部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传动连接设置在第三安装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滑动件朝向收卷辊的端面上设置第一电眼传感器;第三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第三滑动件朝向收卷辊的端面上设置第二电眼传感器;安装杆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且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安装架,安装杆分别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和第三滑动件。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螺纹杆、第六滑动件和第四驱动装置;第六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三安装孔,第六滑动件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第六滑动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底座;螺纹杆的螺纹旋入第三安装孔,且螺纹杆传动连接第四驱动装置。优选的,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转动连接螺纹杆。优选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朝向底座的一端均设有滚轮;滚轮滑动设置在底座上设有的滑槽内。优选的,安装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七滑动件;第七滑动件分别滑动连接第三安装架,且第七滑动件上均设有竖直的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内均设有第一紧定件;第一紧定件朝向第三安装架的端面均压紧第三安装架。优选的,第二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五安装孔;第五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连通,第五安装孔内设有第二紧定件;第二紧定件朝向安装杆的端面压紧安装杆;第三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六安装孔;第六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通,第六安装孔内设有第三紧定件;第三紧定件朝向安装杆的端面压紧安装杆。优选的,夹持组件包括旋转块、第四紧定件、挤压板和贴合板;旋转块的投影为T形,旋转块分别转动连接第三安装架,且旋转块传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旋转块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收卷辊的放置槽;旋转块上设有竖直的第七安装孔;挤压板的投影为扇环,挤压板的两端分别垂直设置贴合板;贴合板上均设有竖直的第八安装孔;第四紧定件分别依次螺纹旋入第八安装孔和第七安装孔内。优选的,放置槽的为半圆形;放置槽的直径小于旋转块的长度。优选的,第一安装架上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驱动组件、第一电眼传感器和第二电眼传感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使用时,将收卷辊的两端通过夹持组件固定在第三安装架上,通过设置的夹持组件方便对收卷辊进行拆装;工作时,将薄膜从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的间隙穿过,根据待收卷薄膜的厚度调整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的间隙,从而通过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的夹持作用将薄膜有序的进行输送,薄膜最终缠绕在收卷辊上;根据薄膜的宽度,在安装杆上移动第二滑动件和第三滑动件,进而调整第一电眼传感器和第二电眼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当第一电眼传感器或第二电眼传感器任意一个检测到薄膜时,则薄膜缠绕时发生偏移,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移动,调整从下输送辊和上输送辊输送出的薄膜的位置从而将薄膜复位,保证薄膜有序整齐的缠绕在收卷辊上;另外,通过上输送辊和下输送辊能对不同厚度的薄膜进行夹持输送,通过对薄膜进行夹持输送不仅能降低薄膜缠绕时发生偏移的概率,还能提供张紧力,使得薄膜能牢固的缠绕在收卷辊上,避免薄膜从收卷辊上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中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中第三安装架和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安装架;3、第二驱动装置;4、第一驱动装置;5、第一滑动件;6、升降装置;7、安装杆;8、第二滑动件;9、第一电眼传感器;10、第三滑动件;11、第二电眼传感器;12、第二安装架;121、通孔;13、第四滑动件;14、第三驱动装置;15、上输送辊;16、下输送辊;17、滚轮;18、连接杆;19、螺纹杆;20、第六滑动件;21、第四驱动装置;22、滑槽;23、固定板;24、第三安装架;25、第七滑动件;26、第一紧定件;27、夹持组件;271、旋转块;272、放置槽;273、第四紧定件;274、挤压板;275、贴合板;28、收卷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架2、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滑动件5、升降装置6、安装杆7、第二滑动件8、第一电眼传感器9、第三滑动件10、第二电眼传感器11、第二安装架12、第四滑动件13、上输送辊15、下输送辊16、驱动组件、连接杆18、第三安装架24和夹持组件27;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并排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分别滑动连接底座1;第二安装架12上设有竖直的通孔121;下输送辊1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12和第一安装架2;上输送辊15位于下输送辊16的上方,上输送辊1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第一滑动件5滑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架(2)、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滑动件(5)、升降装置(6)、安装杆(7)、第二滑动件(8)、第一电眼传感器(9)、第三滑动件(10)、第二电眼传感器(11)、第二安装架(12)、第四滑动件(13)、上输送辊(15)、下输送辊(16)、驱动组件、连接杆(18)、第三安装架(24)和夹持组件(27);/n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并排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分别滑动连接底座(1);第二安装架(12)上设有竖直的通孔(121);下输送辊(1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12)和第一安装架(2);上输送辊(15)位于下输送辊(16)的上方,上输送辊(1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第一滑动件(5)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架(2);上输送辊(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13);第四滑动件(13)位于通孔(121)内,且第四滑动件(13)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架(12);升降装置(6)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上,升降装置(6)的伸缩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动件(5)和第四滑动件(13);连接杆(1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连接杆(18)连接用于带动连接杆(18)延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1)上;/n第三安装架(24)并排设置在底座(1)的另一端,第三安装架(24)上分别转动连接用于固定收卷辊(28)端部的夹持组件(27);夹持组件(27)传动连接设置在第三安装架(24)上的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滑动件(8)上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滑动件(8)朝向收卷辊(28)的端面上设置第一电眼传感器(9);第三滑动件(10)上设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第三滑动件(10)朝向收卷辊(28)的端面上设置第二电眼传感器(11);安装杆(7)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且安装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安装架(24),安装杆(7)分别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8)和第三滑动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安装架(2)、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滑动件(5)、升降装置(6)、安装杆(7)、第二滑动件(8)、第一电眼传感器(9)、第三滑动件(10)、第二电眼传感器(11)、第二安装架(12)、第四滑动件(13)、上输送辊(15)、下输送辊(16)、驱动组件、连接杆(18)、第三安装架(24)和夹持组件(27);
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并排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分别滑动连接底座(1);第二安装架(12)上设有竖直的通孔(121);下输送辊(1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12)和第一安装架(2);上输送辊(15)位于下输送辊(16)的上方,上输送辊(1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第一滑动件(5)滑动连接第一安装架(2);上输送辊(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13);第四滑动件(13)位于通孔(121)内,且第四滑动件(13)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架(12);升降装置(6)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上,升降装置(6)的伸缩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动件(5)和第四滑动件(13);连接杆(1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12),连接杆(18)连接用于带动连接杆(18)延其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1)上;
第三安装架(24)并排设置在底座(1)的另一端,第三安装架(24)上分别转动连接用于固定收卷辊(28)端部的夹持组件(27);夹持组件(27)传动连接设置在第三安装架(24)上的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滑动件(8)上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滑动件(8)朝向收卷辊(28)的端面上设置第一电眼传感器(9);第三滑动件(10)上设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第三滑动件(10)朝向收卷辊(28)的端面上设置第二电眼传感器(11);安装杆(7)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且安装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安装架(24),安装杆(7)分别滑动连接第二滑动件(8)和第三滑动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主机连体纠偏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螺纹杆(19)、第六滑动件(20)和第四驱动装置(21);第六滑动件(20)上设有竖直的第三安装孔,第六滑动件(20)的一端与连接杆(18)连接,第六滑动件(2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底座(1);螺纹杆(19)的螺纹旋入第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学兴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川正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