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及其运转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339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可消除室温控制波动现象和室温控制即时性劣化,实现最佳空调能力控制的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运转开始时,用根据检测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确定的空调能力进行运转。然后,当用每经过设定时间就根据检测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以及设定时间前后检测温度之差确定的空调能力进行运转时,按照运转模式、对室内吹出的风量、被空调室的大小、空调机的额定能力,分别适当地改变设定时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其中空调机借以运转的空调能力取决于经过每个作为室温传感器检测时限而设定的时间时,室内检测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差,以及设定时间前后的检测温度变化量。以往,这种空调机是利用PID控制、模糊控制、GA控制等方法控制压缩机速度(即控制驱动压缩机的变换器的输出频率)的空调机。此类空调机中,一般根据室内检测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差确定压缩机电机的速度,然后又根据经过每个作为室温传感器室温检测时限而设定的时间时,设定温度与检测温度之差,以及设定时间前后的检测温度之差来确定压缩机电机的速度。这种情况下,室温的检测设定成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与冷气、暖气、除湿(下文也称为干燥)等运转模式的变化无关,与调节空气吹出方向(下文也称放气窗方向)、风量变化也无关。然而,室内实际进行空调时,运转模式不同,吹气温度、室内风扇风量、放气窗方向等也随之不同。如果与这些差别无关,一律按设室的时间间隔检测室温变化,则往往控制性能不好。也就是说,室温传感器检测到空调机能力变化带来的温度变化时,在时间上出现某种程度的滞后。为图9(a)所示,放暖气时,室内机10的吹出风温度高,容易沿箭头A的流道作为吸入风返回,装在室内上部的室内机10中的室温传感器14上较快显现空调能力变化的影响。反之,放冷气时,如图9(b)所示,室内机10的吹出风温度低,下降到箭头B的流道,而变热的空气上升到箭头C的流道后才变成吸入风,室内机10中的室温传感器14检测出空调能力变化就较慢。因此,室温传感器14的检测温度Ta、空调能力A/C与时间的关系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即在时间to使空调能力作阶梯状变化,则暖气设备运转时,在从to经过γ1时延后的时间t2检测温度Ta变为上升,在冷气设备运转时,在从t0经γ2(>γ1)时延后的时间t3才检测温度Ta变为下降。空调机的室温传感器14装在室内下方时,与装在室内上部的情况相反,其室温传感器检测温度出现能力变化的影响是放冷气时比放暖气时快。这样,以往的装置中,不顾室温传感器对空调能力变化的响应有差别,将室温传感器检测时限设定成固定时间间隔,因而存在放冷气或放暖气都不能获得与响应变化相称的控制的问题。在改变放气窗方向或改变风量的情况下,可以说也有与上面相同的问题。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放暖气时,放气窗向上,则在空调能力变化时刻t1后延迟不长的时间的t2检测温度Ta上升,放气窗向下,则在空调能力变化时刻t1后延迟较长的时间后的t3检出温度Ta上升。在吹出风量按强、弱、微变化时,如图1 2所示,在相对于空调能力变化时刻t1按强、弱、微的顺序延迟变化的时间t2、t3、t4,检测温度Ta上升。再者,虽然省略图示,但被空调室内的面积、高度等所表示的室内规模、体积的不同,空调机本身规格的不同,也都会使空调能力变化时影响检测温度的延迟程度。若在相对于空调能力变化检测温度时延长时,将检测室内温度变化的时间间隔设定得较短,则在出现能力变化影响之前,就进行变换空调能力的控制,因而执行的变换控制在能力增加时往能力进一步增大的方向变化,能力减少时往能力进一步减小的方向变化,室温变动大,产生波动现象。反之,若在相对于空调能力变化检测温度时延短时,将检测室内温度变化的时间间隔设定得较长,则在能力变化影响充分出现时,而且检测温度变化出现后才进行控制,因而室温控制稳定,但反过来,室温收敛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增加,室温到达舒适温度的时间长,所谓控制的即时性变差。然而,以往的空调机中不考虑运转模式、风向、风量和室内的宽窄,一律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检测设定温度与检测温度之差和检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部分,因而存在条件变化引起控制性能严重变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成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消除室温控制的波动现象和室温控制即时性变坏,实现最佳空调能力控制的。一种根据进行空调的房间的室温改变空调机空调能力的空调机运转控制方法,上述空调能力变更取决于装于上述房间内且按预定检测时间间隔执行检测动作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和设定温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具有变更检测时间间隔的变化步骤,该步骤在上述空调机从放冷气、放暖气、除湿等三种运转模式中的任一种选择转换到另一种时,在室内已调空气吹气风量或风向变化时,或者根据房间的大小,改变上述检测时间间隔。实施上述运转控制方法的空调机是具有包括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带室内风扇)和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可从放冷气,放暖气,除湿等三种运转模式中的任一种转换到另一种、而且是可改变上述压缩机和室内风扇的运转动作的空调能力可变型的空调机,它具有设定室内温度的设定手段和为检测室内温度而按预定检测时间间隔执行检测动作的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备有检测时间间隔变化手段,根据上述运转模式变化、上述室内风扇的风量或风向变化中的至少一种变化,改变上述检测时间间隔。空调机在从放冷气、放暖气、除湿等三种运转模式中的任一种选择转换到另一种时,在室内已调空气吹风量或风向变化时,或者根据房间的大小,改变上述检测时间间隔,因而可根据运转模式、吹气风量或风向、房间大小,进行控制性能良好的空气调整。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总体组成方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室内机结构斜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室外机结构斜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无线遥控器平面图。图5为表示组成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微型计算机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组成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微型计算机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组成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微型计算机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8为表示组成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微型计算机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适用的空调机的被空调室内空气循环状态说明图。图10为表示温度、空调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适用的空调机的响应差别。图11为表示温度、空调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适用的空调机的响应差别。图12为表示温度、空调能力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适用的空调机的响应差别。下面利用附图所示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总体组成的方框图。该图中,由压缩机1、四通阀2、带室外风扇4的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阀5、带室内风扇7的室内热交换器6组成公知的制冷循环。此制冷循环的组成要素中,室内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7装在室内机10中,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热交换器3、室外风扇4和膨胀阀5装在室外机20中。为了控制上述制冷循环,室内机10中还设有用微型计算机组成的控制电路11、将控制中需要的能力控制数据存入EEPROM的存储装置12、用红外线等接收外部送入的各种设定信号并加到控制电路11上的接收电路13、检测室内风扇7所吸入空气的温度并加到控制电路11上的室温传感器14。室外机20中还设有根据控制电路的指令,使驱动压缩机1的电动机(图中省咯)的电源频率变化的变换器控制电路21。此外,还设有将各种设定信号传送给室内机10的无线遥控器30。图2为室内机10的简要结构斜视图。此室内机通过将电源插头101插入图中省略的插座,输入交流电力后动作,而且做成横卧形,装在被空调室的侧壁部。从正面看,在其右下方设有显示运转状态的主体显示部102和接收无线遥控器30所发设定信号的接收部103。此外,表面部分形成宽阔的吸气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根据进行空调的房间的室温改变空调机空调能力的空调机运转控制方法,其中上述空调能力的改变取决于设置于上述房间内、且按预先设定的检测时间间隔执行检测动作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和设定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运转控制方法具有改变上述检测时间间隔的变化步骤,该步骤在上述空调机从放冷气、放暖气、除湿等三种运转模式中的任何一种选择转换到另一种时,或者在室内已调空气吹气风量或风向变化时,或者根据房间的大小,改变上述检测时间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尚影山靖洋一色正男温品治信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