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37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瓶,该液瓶包括:存液腔;排液腔;设置在所述存液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的补液嘴;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关闭;当所述排液腔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打开,从所述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瓶能够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

A liquid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瓶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液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液瓶作为容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当中。然而,传统的液瓶需要导出额定容量的液体时,只有经多次倾倒液体,同时从储液瓶的刻度上观察剩余液体量,进而推算倒出液体是否符合所需的额定液体,操作非常麻烦。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定量出液的液瓶,但其结构复杂、零件数目较多且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液瓶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瓶,该液瓶能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瓶,包括:存液腔;排液腔;设置在所述存液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的补液嘴;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关闭;当所述排液腔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打开,从所述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内。本技术的液瓶,其补液嘴设置在存液腔与排液腔之间,用于控制连通或截断存液腔与排液腔,在外力作用下,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排液腔内排出第一体积,此时排液腔内的压力增大,使得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存液腔内的压力,补液嘴关闭并阻止排液腔的液体回流到存液腔内;排液腔的体积恢复至原来体积时,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存液腔内的压力,补液嘴打开并从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排液腔内;由于排液腔内排出的液体和补充的液体相同,所以该液瓶能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且所述补液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液腔的液面高度;所述补液缺口与所述排液腔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瓶体,其内壁与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存液腔。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瓶体底部的排液嘴,其内壁与所述瓶体底部之间形成所述排液腔。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的侧部设有弹性变形部,其用于改变所述排液腔的体积。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的底部设有弹性开合缝。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对应设置的第一按钮;当所述第一按钮被按压时,所述弹性变形部被挤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液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液嘴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补液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补液嘴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00瓶体110存液腔200排液嘴210排液腔220弹性变形部230弹性开合缝240第一气腔300补液嘴310补液缺口400底座410夹紧部500第一按钮600壁挂固定座700保护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液瓶,包括:存液腔110;排液腔210;设置在所述存液腔110与所述排液腔210之间的补液嘴300;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210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210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110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300关闭;当所述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110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300打开,从所述存液腔110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210内。本技术的液瓶,其补液嘴300设置在存液腔110与排液腔210之间,用于控制连通或截断存液腔110与排液腔210,在外力作用下,排液腔210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排液腔210内排出第一体积,此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增大,使得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大于等于存液腔110内的压力,补液嘴300关闭并阻止排液腔210的液体回流到存液腔110内;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至原来体积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小于存液腔110内的压力,补液嘴300打开并从存液腔110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排液腔210内;由于排液腔210内排出的液体和补充的液体相同,所以该液瓶能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如图1、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300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310,且所述补液缺口310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液腔210的液面高度;所述补液缺口310与所述排液腔210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240。本技术的液瓶,其补液嘴300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310,且补液缺口310的高度高于排液腔210的液面高度;补液缺口310与排液腔210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240,第一气腔240内的空气阻止存液腔110的液体从补液缺口310进入排液腔210内,补液嘴300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在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少时,第一气腔240内的空气可以阻止排液腔210内的液体回流到存液腔110内,补液嘴300处于关闭状态;在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原来体积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小于存液腔110内的压力,排液腔210内形成负压,补液嘴300处于打开状态,存液腔110内的液体从补液缺口310处被吸入补充到排液腔210内。所述补液缺口310的开口不宜过大,开口的尺寸刚好使得存液腔110的液体不从补液缺口310处漏出即可。建议补液缺口310的形状为矩形且尺寸为7mmX0.15mm。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300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本技术的液瓶,在排液腔210的体积增大的过程中,排液腔210的内部形成负压且对补液嘴300内的液体形成有吸力,补液嘴300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使到补液嘴300端部内的液体的截面积自上而下减小,相应液体流体的压强越大,使得液体快速从补液嘴300补充到排液腔210内,提高补液的效率。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瓶体100,其内壁与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存液腔110。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瓶体100底部的排液嘴200,其内壁与所述瓶体100底部之间形成所述排液腔210。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200的侧部设有弹性变形部220,其用于改变所述排液腔210的体积。本技术的液瓶,通过挤压弹性变形部220进而减小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少第一体积;然后松开弹性变形部220,弹性变形部220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回复原状,恢复第一体积。因为挤压和松开弹性变形部220时,排液腔210的体积的减少量和增加量相同,所以排液腔210排出的液体和补充的液体体积相同,进而可以实现液体的等量排出。如图1、2、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200的底部设有弹性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瓶,其特征在于,包括:/n存液腔;/n排液腔;/n设置在所述存液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的补液嘴;/n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关闭;/n当所述排液腔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打开,从所述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液腔;
排液腔;
设置在所述存液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的补液嘴;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关闭;
当所述排液腔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打开,从所述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液嘴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且所述补液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液腔的液面高度;
所述补液缺口与所述排液腔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液嘴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品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高誉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