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器(1)具有:主体(2),该主体呈板状,用于使其周缘部(21)在肌肤上滑动来实施按摩;以及至少一个旋转体(3)。旋转体(3)以从主体(2)的周缘部(21)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旋转体(3)的旋转轴线(31)通过主体(2)的周缘部(21)而向外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按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摩器。
技术介绍
作为用于肌肤美容的按摩方法,已知通过使刮刀或勺等的边缘在肌肤上滑动来促进血液流动或淋巴的流动而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的称为“刮痧”的方法。在这种按摩方法中,有时使用被称为“刮痧板”的板状的按摩器。刮痧板的侧面、即从厚度方向观察到的俯视时的刮痧板的周缘部大多具有将在所述俯视时具有弯曲成凹状的轮廓的凹状部、在所述俯视时具有弯曲成凸状的轮廓的凸状部、以及在所述俯视时具有直线状的轮廓的直线部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形状,以便能够对人体的各种部分进行按摩。另外,作为用于肌肤美容的按摩方法,还已知有将辊一边按压于肌肤一边滚动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板状的主体和能够旋转地保持于该主体的侧面的多个辊的按摩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注册第1436400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1的按摩件中的辊的旋转轴沿着刮痧板的侧面配置。因此,难以同时将主体的侧面和辊按压于肌肤,同时进行刮痧和利用辊的按摩。即,为了使用专利文献1的按摩件同时进行刮痧和利用辊的按摩,需要将辊和主体的侧面(即,周缘部)处的辊的周缘部分同时按压于肌肤。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按摩件中,多个辊等间隔地配置于主体的侧面的弯曲为凹状的部分。另外,主体的侧面中的辊彼此之间的部分位于比这些辊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将辊按压于肌肤时,主体的侧面难以与肌肤接触,根据情况的不同,主体的侧面还有可能不与肌肤接触。这样,专利文献1的按摩件难以同时将辊和主体的侧面按压于肌肤,因此难以同时进行刮痧和利用辊的按摩。另外,专利文献1的按摩件在想要对面部等起伏的变化较大的部位进行按摩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将辊按压于肌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器,该按摩器能够同时进行刮痧和利用旋转体的按摩,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旋转体按压于起伏的变化较大的部位。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记载。解决上述课题的按摩器具有主体,该主体呈板状,用于使其周缘部在肌肤上滑动来实施按摩的主体;以及至少一个旋转体,该至少一个旋转体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周缘部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并能够旋转,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通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周缘部而向外延伸。根据该结构,按摩器具有旋转体,该旋转体以从主体的侧面、即从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时的主体的周缘部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并且,旋转体的旋转轴线通过主体的周缘部而向外延伸。通过这样配置旋转体及旋转轴线,能够将主体的周缘部和旋转体同时按压于肌肤。其结果是,能够同时进行刮痧和利用旋转体的按摩。另外,通过以从主体的周缘部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旋转体,例如也能够将旋转体容易地按压于面部等起伏的变化较大的部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同时进行刮痧和利用旋转体的按摩,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旋转体按压于起伏的变化较大的部位。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按摩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厚度方向观察实施例1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按摩器中的凹状部及凸状部的范围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按摩器中的主体的纵向长度及横向长度的俯视图。图5是从旋转体所处的一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按摩器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按摩器中的以厚度方向为基准的旋转轴线的角度的侧视图。图7是以第一顶点、第二顶点及主体的后端点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方式观察实施例1中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8是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进行脸颊及眼部的提升的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通过图8所示的方法进行按摩的部分的说明图。图10是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进行脸颊及眼部的提升的其他方法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通过图10所示的方法进行按摩的部分的说明图。图12是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进行下巴的拉紧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3是示出通过图12所示的方法进行按摩的部分的说明图。图14是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通过旋转体进行眼部的按摩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5是示出通过图14所示的方法进行按摩的部分的说明图。图16是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通过旋转体以上抓眼部的方式进行按摩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7是示出通过图16所示的方法进行按摩的部分的说明图。图18是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通过旋转体以上抓外眼角的方式进行按摩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9是示出通过图18所示的方法进行按摩的部分的说明图。图20是示出使用实施例1的按摩器进行按摩的情况下的主体的周缘部与肌肤的接触状态的例子的说明图。图21是示出使用其他凸状部与旋转体突出的凸状部相连的按摩器来进行按摩的情况下的主体的周缘部与肌肤的接触状态的例子的说明图。图22是使用以往的美容器进行提拉肌肤的按摩的方法的说明图。图23是使用以往的美容器进行提拉肌肤的按摩的方法的另一方式的说明图。图24是从厚度方向观察实施例2中的在凹状部的两端具备旋转体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25是从厚度方向观察实施例3中的具备呈圆板状的主体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26是从厚度方向观察实施例3中的具备呈四边形状的主体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27是从厚度方向观察实施例4中的具备呈弧状的主体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28是示出实施例4的按摩器的主体的纵向长度及横向长度的俯视图。图29是以第一顶点、第二顶点以及主体的后端点在一条直线上排列的方式观察实施例4中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30是从厚度方向观察实施例5中的在第一顶部和第二顶部分别具备两个旋转体的按摩器的俯视图。图31是实施例6中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第三电极设置于不同的部件的按摩器的立体图。图32是示出实施例6的按摩器中的凹状部及凸状部的范围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按摩器的主体呈板状。按摩器构成为通过使其侧面在肌肤上滑动而能够进行刮痧。即,按摩器构成为,通过使从其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俯视观察时)的周缘部与肌肤滑动,从而能够进行刮痧。在此,板状的形状包括平板状的形状、将平板的至少一部分弯曲成一般感觉认为是板的程度而成的形状。例如,主体的由周缘部包围的部分的表面既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向厚度方向略微鼓出,或者也可以稍微凹陷。另外,也可以在该部分的表面设置凹凸。此外,所谓的“厚度方向”是指与主体的投影面积最大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从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时、即以主体的投影面积为最大的方式进行观察的俯视时的主体的形状不做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所述俯视时的主体的形状可以呈以圆形、椭圆形、长圆形等圆为基础的形状,也可以呈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状。另外,主体也可以呈将上述比较简单的形状变形为一般感觉认为是该形状的程度而成的形状。而且,主体除了上述比较简单的形状以外,例如也可以呈心形、逗号等形状等在所述俯视时的轮廓由直线与曲线的组合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主体,该主体呈板状,用于使其周缘部在肌肤上滑动来实施按摩;以及/n至少一个旋转体,该至少一个旋转体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周缘部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并能够旋转,/n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通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周缘部而向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9 JP 2017-189963;20180227 JP 2018-0339011.一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该主体呈板状,用于使其周缘部在肌肤上滑动来实施按摩;以及
至少一个旋转体,该至少一个旋转体以从所述主体的所述周缘部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并能够旋转,
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通过所述主体的所述周缘部而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向从该主体的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时的外方鼓出的至少一个鼓出部,
所述旋转体以从所述鼓出部向外突出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鼓出部包括彼此排列配置的两个鼓出部,
所述主体具有凹陷部和所述两个鼓出部,所述凹陷部形成于该两个鼓出部彼此之间,并在从所述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时比该两个鼓出部向内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呈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旋转体包括在所述主体外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旋转体,
所述两个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以彼此的间隔随着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两个旋转体而扩大的方式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旋转体沿着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俯视观察时的所述主体的轮廓相互排列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器具有:
两个顶点,所述两个顶点中的一方的顶点是所述两个旋转体中的一方的旋转体的外表面与该旋转体的所述旋转轴线相交的点,所述两个顶点中的另一方的顶点是所述两个旋转体中的另一方的旋转体的外表面与该旋转体的所述旋转轴线相交的点;
所述两个旋转体的所述旋转轴线彼此的交点;以及
后端点,该后端点是所述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下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MTG,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