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243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收体(100)包括:纤维块(11),其包括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纤维(11F);和吸水性纤维(12F),在其面方向上具有多个纤维块(11)彼此熔接的第一区域(15)和多个纤维块(11)彼此不熔接而交缠的第二区域(16)。此外,至少在第二区域(16)中,纤维块(11)与吸水性纤维(12F)彼此交缠。纤维块(11)具有由相对的2个基本面(111)和与两个基本面(111)交叉的骨架面(112)界定的主体部(110)。

Absorbers and absorbent 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一次性尿布、经期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包括配置在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位置的正面片、配置在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位置的背面片和介于两个片之间的吸收体。典型的是,该吸收体多数情况下以木浆等吸水性纤维(吸水性纤维)作为主体,还包含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关于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柔软性(缓冲性)、压缩恢复性、保形性等各特性的提高成为重要的课题。作为吸收体的改良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吸收体,其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该热塑性树脂纤维在该吸收体的正面片侧的表面和该吸收体的背面片侧的表面的两者露出。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体,热塑性树脂纤维作为用于保持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等该吸收体的其他成分的骨架而发挥功能,因此柔软且不易褶皱。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吸收体,其含有无纺布片和吸水性纤维,该无纺布片包含热熔接纤维、预先使纤维间结合而赋予三维构造。该三维构造的无纺布片通过使用切碎机方式等粉碎手段将无纺布粉碎为碎片状而制造,由于采用该制造方法,而导致如该文献的图1和图3中所记载那样形成为不定形状,实质上不具有能够视为平面的部分。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该文献中记载的吸收体的优选方式,记载了使无纺布片彼此热熔接。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收体,无纺布片具有三维构造,因此在该吸收体内部形成有空隙,吸收水分时的恢复性提高,结果吸水性能提高。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具有较稠密的微细纤维核和从该核向外侧延伸出的纤维或纤维束的微细纤维网,此外记载有,将该微细纤维网与木浆、吸水性聚合物颗粒混合而成的无纺纤维网能够用作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该微细纤维网是将无纺布等原料片拉拔或撕扯而制造的,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无纺布片同样形成为不定形状,实质上不具有能够视为平面的部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62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30110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565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体,其包括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块和吸水性纤维。在所述吸收体的面方向具有多个所述纤维块彼此熔接的第一区域和多个所述纤维块彼此不熔接而交缠的第二区域,此外,至少在该第二区域中,所述纤维块与所述吸水性纤维彼此交缠。所述纤维块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相对的2个基本面和与两个基本面交叉的骨架面界定。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附图说明图1中的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体的一实施方式的一个面侧(肌肤相对面侧)的平面图,图1(b)是图1(a)的I-I线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体中的第二区域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第二区域的压缩时的变形状态的图。图4中的图4(a)~图4(e)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体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图1(a)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区域的图案的图。图5中的图5(a)和图5(b)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块中的主体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7中的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块的实例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观察倍率25倍),图7(b)是作为图1所示的吸收体(第二区域)中包含的纤维块,示意性地表示该电子显微镜照片的纤维块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制造装置所具有的第二供给机构(纤维块制造装置)的放大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体除了含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以外还含有合成纤维(热塑性树脂纤维),因此与仅含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吸收体相比,刚性高,因此能够期待缓冲性、压缩恢复性等各特性的提高,但所含有的多个合成纤维各自独立存在,并非形成聚集的1个块,因此这些各个特性的提高效果不充分,因此,在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有容易产生褶皱而服贴性不充分的担忧,尤其在吸收尿、经血等体液后,此种不良问题变得显著。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和3所记载的吸收体所含有的合成纤维集合体不仅如上所述为不定形状,而且形状和大小完全不一致,因此,在与木浆等混合时,有难以获得两者的均匀混合而无法获得所期望的效果的担忧。此外,这些文献公开的合成纤维集合体是将以合成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粉碎为碎片状,或者将其拉拔或撕扯而制造的,因此推测表面会随机地变粗糙。在含有多个此种表面整体粗糙的合成纤维集合体的吸收体中,多个合成纤维集合体彼此遍及它们的整个面以比较强的结合力相互缠绕,结果显著地限制了各合成纤维集合体的移动的自由度,有损该吸收体的柔软度。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吸收体的优选方式那样,使吸收体中含有的所有合成纤维集合体彼此热熔的话,它们本身的移动受制约,结果有作为吸收体整体的硬度增加,柔软性等各特性降低的担忧。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使吸收体中含有的所有合成纤维集合体彼此热熔接的话,会有损吸收体的柔软性,吸收性物品的服贴性的提高变得不充分。在包含合成纤维集合体的吸收体中还不能够提供以高水平兼顾柔软性和服贴性等与保形性的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保形性优异且对外力响应性好地灵活变形、在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能够提高穿戴感和服贴性的吸收体,和使用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参照附图并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体的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00。吸收体100包括:液体吸收性的吸收性芯10;和包覆该吸收性芯10的外表面的液体透过性的包芯片10W。吸收性芯10是构成吸收体100的主体、形成吸收体100的外形形状的部分。此外,包芯片10W在吸收体100的制造时作为用于承接吸收性芯10的原材料的片而发挥作用,在制造后发挥包住吸收性芯10而将其形状化的作用等。另外,以下的关于吸收体100的说明只要无特别说明,也应用于吸收性芯10(“吸收体100”的用语能够适当替换为“吸收性芯10”)。吸收体100在如图1所示的俯视时形成为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形成为角部带弧度的大致矩形形状。图1中,符号X表示吸收体100的长度方向,符号Y表示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在吸收体100应用于吸收性物品时,通常,吸收体100的长度方向X与该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前后方向(从腹侧通过胯裆部向背侧去的方向)一致。包芯片10W包覆吸收性芯10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吸收性芯10与包芯片10W之间也可以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粘接剂接合。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芯)中的穿戴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穿戴吸收性物品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的一侧(衣物侧)的面,即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另外,此处所言的“穿戴时”意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体,其包括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块和吸水性纤维,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吸收体的面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纤维块彼此熔接的第一区域和多个所述纤维块彼此不熔接而交缠的第二区域,至少在该第二区域中,所述纤维块与所述吸水性纤维彼此交缠,/n所述纤维块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相对的2个基本面和与两个基本面交叉的骨架面界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8 JP 2017-2284221.一种吸收体,其包括含有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块和吸水性纤维,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的面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纤维块彼此熔接的第一区域和多个所述纤维块彼此不熔接而交缠的第二区域,至少在该第二区域中,所述纤维块与所述吸水性纤维彼此交缠,
所述纤维块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相对的2个基本面和与两个基本面交叉的骨架面界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面在俯视时为长方形形状,该长方形形状的短边与所述吸收体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面的短边的长度与所述吸收体的厚度的比率,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为0.03以上且1以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面的短边的长度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面的长边的长度为0.3mm以上且30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的相互正交的2个方向的投影图中,在任意的10mm见方的单位区域中存在多个所述纤维块的重叠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块的构成纤维为非吸水性纤维。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块具有多个所述热塑性纤维彼此热熔接的三维构造。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交替地配置在所述吸收体的面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比所述吸收体的沿该长度方向的侧缘靠内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区域存在于该第一区域的该宽度方向外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距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侧缘的距离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存在于所述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中央部。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在该吸收体的该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以在该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存在一对所述第一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区域彼此的间隔为5mm以上且60mm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在俯视时为圆形,在所述吸收体的面方向上散布有多个。


16.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1个所述第一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山晓辰巳涌太金子将也茂木知之加藤优喜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