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子骨架,该骨架是由一体成型中空弯折而成,配合椅座及靠板的设置而组成椅子,椅座是由多个横列条板所构成,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框,定位框中则设有卡合槽,骨架各弯折部位的分段形态中,是形成相对的后侧段、中间段及前侧段,以及前侧段末端缘向后环绕框设所形成的底边段,靠板两侧形成套合座,套合座可套设于骨架后侧段末端,椅座设置于骨架的中间段,其特征在于: 中间段至前侧段上端弯折的夹角大于九十度,而前侧段与底边段所夹设形成的夹角小于九十度,中间段与底边段互为平行,两夹角形成互补的一百八十度。(*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子骨架。椅子可提供人们工作、进食或休憩时的乘坐倚靠,其结构形态多半是以功能性应用加以区分,如办公室中含有脚轮的旋转椅、吧台上的高脚椅、学生课桌椅的四脚椅,而图6所示的椅子6,是由过去上课时所使用的四脚椅演变而来,其主要是利用中空且一体弯折成型的骨架60替代四脚椅的支脚,配合塑胶材质的椅座80、靠板81及胶块70的设置,而能形成一种更为流利的摩登造形,其骨架60的弯折形态,是形成垂直的后侧段61,及弯折延伸出水平的中间段62,再垂直向下延伸的前侧段63,及向后水平环绕接设的底段64,再者,底段64上所接设的胶块70如图7所示,其中间处形成夹槽71,夹槽71内侧底端设有凸柱72,此一凸柱72可对应穿入底段64上所设的穿孔641中,而将胶块70加以定位。由于,其造型新颖活泼,且乘坐使用上较以往的四脚椅,更具舒适及质轻的效果,因此,颇受学生乘坐使用上的青睐,然而,对于一般身高较为不足的中小学生来说,其乘坐使用上却常见椅子6前倾人后仰的意外,造成人仰马翻及跌倒的缺点,此是由于椅子6的骨架60,其弯折的形态,不论后侧段61、中间段62、前侧段63及底段64皆以近乎九十度的垂直方式加以弯折成型,而在承载重量时,易于产生受力不均、失衡跌倒等现象,如图8、图9所示,当使用者乘坐于椅座80上,身体重量前移时,椅子6承载重量时重心转移至靠近骨架60的前侧段63,此时即处于重心失衡的临界点,而使用者若再向前移动靠近桌子的阅读或作业,则重量施加于椅座80端缘,且椅座80端缘至底段70前端所接设的胶块70处形成力臂,而胶块70处则为旋转的支点,此时,使用者若稍微晃动,即容易形成上述力的作用方式,而造成椅子6的重心失衡及跌倒等意外,其对于脚够长的使用者来说,尚可在紧急时用脚的应变加以支撑,而对于身高不足的中小学生来说,此一缺点无碍造成了潜在不安的危险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子骨架,其是改变椅子的骨架弯折形态,形成中间段与底边段平行,且中间段与前侧段上端的夹角大于九十度,前侧段与底边段的夹角小于九十度,两夹角则形成互补的一百八十度,而能对于使用者的乘坐,即使靠近椅座前端缘,其承载的重量所形成的分力,将均匀的分布于中间段及前侧段,而两分力的合力,则形成朝向后侧下端的作用,因此,而能达到降低重心的安全乘坐功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椅子骨架,该骨架是由一体成型中空弯折而成,配合椅座及靠板的设置而组成椅子,椅座是由多个横列条板所构成,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框,定位框中则设有卡合槽,骨架各弯折部位的分段形态中,是形成相对的后侧段、中间段及前侧段,以及前侧段末端缘向后环绕框设所形成的底边段,靠板两侧形成套合座,套合座可套设于骨架后侧段末端,椅座设置于骨架的中间段,其特征在于中间段至前侧段上端弯折的夹角大于九十度,而前侧段与底边段所夹设形成的夹角小于九十度,中间段与底边段互为平行,两夹角形成互补的一百八十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提供以下附加特征抵掣胶块的本体前端形成一向前倾斜的斜面,本体中设一夹槽,本体底端设有孔,骨架底边段上设有相对应的螺孔,螺丝可穿入其中加以锁固。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改变椅子承载时的受力方向,达到降低承载重心及提高稳定性的实用功效,椅子的骨架在弯折部位的中间段与前侧段上端的夹角大于九十度,而前侧段与底边段的夹角小于九十度,而由于中间段与底边段形成平行,使得两夹角得以形成互补的一百八十度,其可以中间段及前侧段形成交接处受力的分力分布,且可将两分力的合力形成朝向骨架后侧下端的重心挪移,因此,其可以达到降低重心及提高承载稳定性的功效,避免乘坐者重量向前移动或前倾时,重心的变动造成突然向前倾倒的意外发生。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椅子骨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在承受重量时,重量对于椅子的结构所产生的合、分力分析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图6为常规椅子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常规椅子的局部分解图。图8为常规椅子的实施例图一。图9为常规椅子的实施例图二。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椅子1的立体外观分解图及组合外观图,由此二图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其中,一体成型中空弯折的骨架10,于各弯曲部位的分段说明中,是形成相对的后侧段11、中间段12及前侧段13,以及前侧段13末端缘向后环绕框设形成的底边段14,中间段12至前侧段13上端弯折的夹角大于九十度,而前侧段13与底边段14所夹设形成的夹角小于九十度,并且,中间段12与底边段14是形成互为平行的相对关系,使得两夹角得以形成互补的一百八十度,而此一互补形成一百八十度的两夹角,中间段12至前侧段13上端弯折处大于九十度的夹角,原则上可限制于适当的区域角度中,使其对于前侧段13上端向后倾斜后与地面的垂直高度距离,可适于一般人的乘坐使用。配合参看图3所示,其中,抵掣胶块20的本体21前端形成一向前倾斜的斜面22,本体21中设一夹槽23,本体21底端设有孔24,其可以夹持于骨架10底边段14与前侧段13的衔接处,该处并且设有多个对应于孔24的螺孔141,而可以螺丝穿入加以固结,使得抵掣胶块20的斜面22,与骨架10前侧段13形成衔接且向下延伸至地面,另外,底边段14后侧两旁底端设有螺孔15,设有夹槽31的胶块30,可以夹持于底边段14后侧端面,并且,利用胶块30上所设的孔32与螺孔15相对,而可以螺丝锁固的方式加以固结。多个横列条板401所构成的椅座40,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框41,定位框41前端缘的条板是形成弧缘板402,定位框41中则设有卡合槽42,卡合槽42与卡合槽42的距离宽度约等于骨架10相对的中间段12的宽度,而可将骨架10中间段12嵌入卡合槽42中,并且,中间段12上设有多个穿孔121,而可以螺丝穿过穿孔121,并锁入椅座40的卡合槽42中,再者,靠板50两侧设有套合座51,套合座51可套设于骨架10后侧段11的末端缘,组成如图2所示的椅子1形态。如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椅子1在承受重量时,重量的力A对于椅子1的结构所产生的合、分力分析示意图,其中,可将模拟的力A垂直加诸于骨架10中间段12与前侧段13交接处,而在中间段12产生向后的分力C,及前侧段产生倾斜向下的分力B,两分力B、C的合力则形成朝向骨架10后侧向下的合力D,而此一施力及合分力的分析意义,对照图5所示,即表示乘坐者的重量,在椅子1上的施力作用,可对于骨架10的中间段12及前侧段13形成分力,且对于椅子1承受力的方向加以改变,而将椅子1在承载受力时的重心,改变成朝向骨架10的后下侧端,使得乘坐者的重量可适度的分布于骨架10中间段12及前侧段13。而当乘坐者在面对书桌时,此椅子1对于承载受力的力量分布,可将乘坐者自然前倾的阅读姿态,形成一种更为稳固的向下向后降低重心的形态,而可以提高乘坐者在椅子1上乘坐的稳定性不会向前斜,配合骨架10前侧段13与底边段14弯折交接处所设置的抵掣胶块20的辅助,更能确保乘坐者在椅子1上乘坐的安全性。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水银,
申请(专利权)人:林水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