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3214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并予以锁定,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所述水上机器自动释放回收系统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长缆索缠绕问题,也避免了可伸缩支架重量问题,机构简单轻巧,易于操作。

A system for automatic retraction and release of water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上机器收放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上机器收放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水上机器使用前,需要释放水上机器到水中。使用之后,需要收回水上机器。当发生水上事故时,通常需要救援设备对落水人员进行营救。目前,水上救援多采用救生圈或大型救生筏实施水上营救。但是,救生筏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且难于控制。水上机器,包括救生圈,救生圈包括动力救生圈,其释放和回收,通常需要水上设备包括有人船和无人船接近目标或被救人员,这就容易碰伤目标或被救人员。如果加大距离,就需要长的缆索,这就导致长缆索缠绕问题。如果不用缆索,就需要体积大质量大的可伸缩支架实现释放和回收。体积大质量大容易引起不平衡问题,5级海况下非常危险。因此,如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简化水上机器收放系统的结构,简化操作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长缆索缠绕问题,也避免了可伸缩支架重量问题,体积较小,且便于操控。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收放的系统中,水上机器的释放和回收是通过载体的释放和回来实现的,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碰伤、缠绕、不平衡三个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优选地,所述水上设备包括有人船或者无人船,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撑架、引导轮和两个引导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甲板上,所述支撑架限定出背离所述甲板的承载面,且所述承载面为倾斜面,所述引导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回收或释放所述载体时该载体与所述引导轮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所述引导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甲板的上方、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上设备的底表面的下方,两个所述引导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引导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甲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至少一个水平杆、成对设置的长竖直杆、成对设置的短竖直杆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杆;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表面上,所述长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长竖直杆间隔设置,所述短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短竖直杆间隔设置,且所述短竖直杆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边缘处;所述倾斜杆与所述长竖直杆一一对应,且所述倾斜杆与所述短竖直杆一一对应,所述倾斜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长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平杆连接在成对的长竖直杆之间;所述引导轮位于两个所述倾斜杆的间隔中。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包括绞盘、能够缠绕在所述绞盘上的缆索和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的定滑轮,所述缆索的一端与所述绞盘固定连接,所述缆索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载体固定连接,所述绞盘固定在所述水上设备上,且所述缆索从上方绕过所述定滑轮。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限位管,所述缆索穿过所述限位管。优选地,所述收放机构还包括辅助轮,所述辅助轮支撑设置在所述甲板上,所述缆索绕过所述辅助轮到达所述定滑轮。优选地,所述载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部和环绕所述容纳部设置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开口形成为所述水上机器的入口,且所述引导部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容纳部的入口面积。优选地,所述载体还包括吃水调节管,所述吃水调节管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上和/或所述引导部上,所述吃水调节管的管壁上形成有可封闭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封闭时,所述吃水调节管具有封闭内腔。优选地,所述载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定孔,所述引导机构上设置有能够伸缩的至少一个锁定杆,当所述载体到达所述引导机构上的预定位置时,所述锁定杆能够伸出,并穿过相应的锁定孔,以将所述载体固定在所述引导机构上。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载体底壁、载体侧壁、载体顶壁和引导块。所述载体顶壁与所述载体底壁相对设置,所述载体侧壁连接所述载体底壁和所述载体顶壁,以围成具有开口的所述容纳部;所述引导块设置在所述载体底壁上,且所述引导块从所述载体底壁上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外部凸出,所述引导块上形成有滑槽,所述倾斜杆的一侧边缘可以容纳在所述引导块中。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水上机器,所述水上机器包括动力救生圈。水上机器用于实施救援,具体地,落水者可以攀附在水上机器上。当攀附在水上机器上的落水者获救、结束救援后,可以通过载体将水上机器回收至水上设备上。具体地,可以控制水上机器进入载体中,然后通过所述回收结构将载体连同水上机器一起回收至引导机构上。当需要执行任务或救援时,可以利用收放机构将载体连同水上机器一起释放,并控制水上机器从载体中游出。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所提供的水上机器系统结构简单轻巧,且易于操作,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碰伤、缠绕、不平衡三个问题。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载体处于释放状态;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的示意图,其中,载体处于回收状态;图3是引导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安装板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6是水上机器进入载体的示意图;图7是载体的示意图;图8是载体吃水深度的示意图;图9是水上机器进入载体后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I处的放大图;图11是锁定杆伸出后的示意图;图12是载体的底部的示意图;图13是限位块与倾斜杆的配合示意图;图14是限位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100,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200、设置在水上设备100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水上设备100上的引导机构300。引导机构300设置在水上设备100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载体200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载体200相连的部分将载体200回收至引导机构300上,载体200能够承载与水上设备100相独立的水上机器500。在本技术中,对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并予以锁定,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上机器自动收放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能够在液面上漂浮的载体、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收放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上的引导机构,且所述引导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端部,所述收放机构的一部分与所述载体相连,且所述收放机构用于通过与所述载体相连的部分将所述载体回收至所述引导机构上并予以锁定,所述载体能够承载与所述水上设备相独立的水上机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设备包括有人船或者无人船,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支撑架、引导轮和两个引导板,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水上设备的甲板上,所述支撑架限定出背离所述甲板的承载面,且所述承载面为倾斜面,所述引导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回收或释放所述载体时该载体与所述引导轮之间形成滚动摩擦,
所述引导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使得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位于所述甲板的上方、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上设备的底表面的下方,两个所述引导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引导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甲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至少一个水平杆、成对设置的长竖直杆、成对设置的短竖直杆和成对设置的倾斜杆;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表面上,所述长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长竖直杆间隔设置,所述短竖直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从所述甲板上凸出,成对的短竖直杆间隔设置,且所述短竖直杆设置在所述甲板的边缘处;
所述倾斜杆与所述长竖直杆一一对应,且所述倾斜杆与所述短竖直杆一一对应,所述倾斜杆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长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短竖直杆未与所述底板相连的一端连接;
所述水平杆连接在成对的长竖直杆之间;
所述引导轮位于两个所述倾斜杆的间隔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咏生麦嘉裕戴称皇纪咏而林千荞梁浩升朱锦炜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科技大学麦嘉裕戴称皇纪咏而林千荞梁浩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