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3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第二话筒插孔(CJ1、CJ2)、运算放大器A1、A2、A3、扬声器g、第一、第二电源,运算放大器A1实现对CJ1所采集音频信号的放大,电位器RW2节点用于调节A1输出信号的大小;运算放大器A2实现对CJ1、CJ2所采集音频信号混合后的放大,RW1节点CJ1输入信号的大小,A3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再次放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学生将耳机作为话筒(麦克)使用,插孔CJ1、插孔CJ2可单独采集或者同时采集音频信号,并可通过电位器RW1和RW2调节两路信号的大小,音频信号经过混合、放大、再次放大后通过扬声器g播放出来,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体会和掌握模拟电路中元器件的作用,达到了掌握模拟电路原理和今后创造性运用的目的。

An audio amplifier for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许多相应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理解,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由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电子元器件众多、电路复杂,学生能难达到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程度。音频信号(声音)作为最为常见的模拟信号,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能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表征,将会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中元器件功能的认识、理解。耳机,又是最为常见的音频扬声器,其作用是将发声电信号通过电磁原理转化为振动信号,最终振动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播放出来;同时,耳机又可作为拾音器(麦克)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将耳机作为麦克使用,采集学生自己发出或制造的声音,并通过一定的显示电路(指示电路)显示出来,将会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电子元器件功能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话筒插孔CJ1、第二话筒插孔CJ2、运算放大器A1、运算放大器A2、运算放大器A3、扬声器g、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话筒插孔CJ1为驻极体话筒的插孔,第二话筒插孔CJ2为动圈式话筒的插孔;其特征在于:第一话筒插孔CJ1与电阻R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接于第一电源负和第一电源正上,CJ1与电阻R1的连接处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和电阻R2接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3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4和隔直电容E2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其输出端相连,A1的输出端依次经输出隔直电容E3和电位器RW2节点,RW2用于调节A1输出信号的大小;第二话筒插孔CJ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1和电位器RW1接地,电位器RW1的可变电阻端经电阻R6接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A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7接于电位器RW2的可变电阻端;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8和隔直电容E4接地,A2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9与其输出端相连接,A2的输出端经输出隔直电容E5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10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11和隔直电容E6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14与其输出端相连接,扬声器g的电源端接于A3的输出端和电源地上,A3的输出端经电阻R17和电容C5接地;A3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于第二电源正和第二电源负上。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所述第二电源为稳压前的电压,第一电源为稳压后电压,稳压前的第二电源正、第二电源负分别为+8V、-8V,稳压后的第一电源正、第一电源负分别为+5V、-5V;第二电源正和第一电源正分别与三端稳压模块78L05的输入和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源负和第一电源负分别与三端稳压模块79L05的输入和输出端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所述三端稳压模块78L05的输入端设置有由电阻R15、电阻R16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短路保护报警电路,电阻R15串联于78L05输入端的线路上,电阻R16与发光二极管串联后接于电阻R15的两端;三端稳压模块79L05的输入端设置有由电阻R12、电阻R13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短路保护报警电路,电阻R12串联于三端稳压模块79L05输入端的线路上,电阻R13与发光二极管串联后接于电阻R12的两端。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由电阻R18、R19和两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稳压前正负电源指示电路,第二电源正依次经电阻R18和一个发光二极管接地,第二电源负依次经一个发光二极管和电阻R19接地;包括由电阻R20、电阻R21和两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稳压后正负电源指示电路,第一电源正依次经电阻R20和一个发光二极管接地,第一电源负依次经一个发光二极管和电阻R21接地。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所述第二电源正与电源地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3和电容E8,第二电源负与电源地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C4和电容E7;第一电源正与电源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2和电容E9,第一电源负与电源地之间连接有电容C1和电容E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由第一话筒插孔CJ1、第二话筒插孔CJ2、运算放大器A1、A2、A3、扬声器g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源组成,插孔CJ1实现对驻极体话筒的音频信号采集,A1实现对插孔CJ1所采集的音频信号的放大,电位器RW2调节A1输出信号的大小;插孔CJ2实现对动圈式话筒的音频信号采集,插孔CJ2采集的音频信号、A1输出的插孔CJ1的放大信号经电阻R6和电阻R7的混合后,经A2进行放大,再经A3进一步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g播放出来。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插入自己随身携带的耳机,将耳机作为话筒(麦克)使用,插孔CJ1、插孔CJ2可单独采集或者同时采集音频信号,并可通过电位器RW1和RW2调节两路信号的大小,所采集的音频信号经过混合、放大、再次放大后通过扬声器g播放出来,为模拟电路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音频放大电路,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体会和掌握模拟电路中元器件的作用,达到了掌握模拟电路原理和今后创造性运用的目的,且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能有效地保护易损的元件,保障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图中:1第一话筒插孔CJ1,2第二话筒插孔CJ2,3运算放大器A1,4运算放大器A2,5运算放大器A3,6扬声器g,7第一电源正,8第一电源负,9第二电源正,10第二电源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其由第一话筒插孔CJ1(1)、第二话筒插孔CJ2(2)、运算放大器A1(3)、运算放大器A2(4)、运算放大器A3(5)、扬声器g(6)、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二电源外接供电电源,为稳压前的电源,第二电源正9和第二电源负10分别为+8V、-8V;第一电源为稳压后的电源,第一电源正7和第一电源负8分别为+5V、-5V。第二电源正9与第一电源正7之间经三端稳压管78L05进行稳压,第二电源负10与第一电源负8之间经三端稳压管79L05进行稳压。第一话筒插孔CJ1用于插入驻极体话筒,以实现音频信号的采集;第二话筒插孔CJ2为动圈式话筒插孔,实验过程中用学生的耳机作为动圈式话筒。所示第一话筒插孔CJ1与电阻R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接于第一电源负8和第一电源正7上,插孔CJ1与电阻R1的连接处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和输入电阻R2接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电容E1实现直流信号的隔离,插孔CJ1所采集交流音频信号的输入。A1的同相输入端经接地电阻R3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4和隔直电容E2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其输出端相连接,A1的输出端连接有输出隔直电容E3,电阻R4、R5和电容E2构成了运算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话筒插孔CJ1(1)、第二话筒插孔CJ2(2)、运算放大器A1(3)、运算放大器A2(4)、运算放大器A3(5)、扬声器g(6)、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话筒插孔CJ1为驻极体话筒的插孔,第二话筒插孔CJ2为动圈式话筒的插孔;其特征在于:第一话筒插孔CJ1与电阻R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接于第一电源负和第一电源正上,CJ1与电阻R1的连接处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和电阻R2接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3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4和隔直电容E2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其输出端相连,A1的输出端依次经输出隔直电容E3和电位器RW2节点,RW2用于调节A1输出信号的大小;/n第二话筒插孔CJ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1和电位器RW1接地,电位器RW1的可变电阻端经电阻R6接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A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7接于电位器RW2的可变电阻端;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8和隔直电容E4接地,A2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9与其输出端相连接,A2的输出端经输出隔直电容E5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入端相连接;/n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10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11和隔直电容E6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14与其输出端相连接,扬声器g的电源端接于A3的输出端和电源地上,A3的输出端经电阻R17和电容C5接地;A3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于第二电源正(9)和第二电源负(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话筒插孔CJ1(1)、第二话筒插孔CJ2(2)、运算放大器A1(3)、运算放大器A2(4)、运算放大器A3(5)、扬声器g(6)、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话筒插孔CJ1为驻极体话筒的插孔,第二话筒插孔CJ2为动圈式话筒的插孔;其特征在于:第一话筒插孔CJ1与电阻R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接于第一电源负和第一电源正上,CJ1与电阻R1的连接处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和电阻R2接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3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4和隔直电容E2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其输出端相连,A1的输出端依次经输出隔直电容E3和电位器RW2节点,RW2用于调节A1输出信号的大小;
第二话筒插孔CJ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1和电位器RW1接地,电位器RW1的可变电阻端经电阻R6接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A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7接于电位器RW2的可变电阻端;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8和隔直电容E4接地,A2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9与其输出端相连接,A2的输出端经输出隔直电容E5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入端相连接;
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10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11和隔直电容E6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14与其输出端相连接,扬声器g的电源端接于A3的输出端和电源地上,A3的输出端经电阻R17和电容C5接地;A3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于第二电源正(9)和第二电源负(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为稳压前的电压,第一电源为稳压后电压,稳压前的第二电源正(9)、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珂郭新华李全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