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
技术介绍
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许多相应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理解,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由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电子元器件众多、电路复杂,学生能难达到充分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程度。音频信号(声音)作为最为常见的模拟信号,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能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和表征,将会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中元器件功能的认识、理解。耳机,又是最为常见的音频扬声器,其作用是将发声电信号通过电磁原理转化为振动信号,最终振动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播放出来;同时,耳机又可作为拾音器(麦克)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将耳机作为麦克使用,采集学生自己发出或制造的声音,并通过一定的显示电路(指示电路)显示出来,将会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电子元器件功能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话筒插孔CJ1(1)、第二话筒插孔CJ2(2)、运算放大器A1(3)、运算放大器A2(4)、运算放大器A3(5)、扬声器g(6)、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话筒插孔CJ1为驻极体话筒的插孔,第二话筒插孔CJ2为动圈式话筒的插孔;其特征在于:第一话筒插孔CJ1与电阻R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接于第一电源负和第一电源正上,CJ1与电阻R1的连接处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和电阻R2接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3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4和隔直电容E2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其输出端相连,A1的输出端依次经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话筒插孔CJ1(1)、第二话筒插孔CJ2(2)、运算放大器A1(3)、运算放大器A2(4)、运算放大器A3(5)、扬声器g(6)、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第一话筒插孔CJ1为驻极体话筒的插孔,第二话筒插孔CJ2为动圈式话筒的插孔;其特征在于:第一话筒插孔CJ1与电阻R1串联后的两端分别接于第一电源负和第一电源正上,CJ1与电阻R1的连接处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和电阻R2接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A1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3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4和隔直电容E2接地,A1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5与其输出端相连,A1的输出端依次经输出隔直电容E3和电位器RW2节点,RW2用于调节A1输出信号的大小;
第二话筒插孔CJ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依次经输入隔直电容E11和电位器RW1接地,电位器RW1的可变电阻端经电阻R6接于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A2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7接于电位器RW2的可变电阻端;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8和隔直电容E4接地,A2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9与其输出端相连接,A2的输出端经输出隔直电容E5与运算放大器A3的输入端相连接;
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10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11和隔直电容E6接地,A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14与其输出端相连接,扬声器g的电源端接于A3的输出端和电源地上,A3的输出端经电阻R17和电容C5接地;A3的正、负电源端分别接于第二电源正(9)和第二电源负(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音频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为稳压前的电压,第一电源为稳压后电压,稳压前的第二电源正(9)、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珂,郭新华,李全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