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2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包括:报警按键、控制电子设备、以及能够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报警按键设置在汽车的乘用舱内,所述报警按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内安置了快速的紧急一键求助按钮,便于司乘人员最快速的发出求救,同时对预犯罪分子也能起到震慑作用,提升的司乘人员的安全指数,能有效降低恶劣安全出行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营汽车报警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相关
,特别是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渐趋近饱和,汽车共享化出行场景的概念也随之变成趋势。无论对于现有的网约车平台,还是未来的任何形式的共享出行,出行场景下的安全问题永远是个第一要关注的话题。如司机安全(司机被威胁)、乘客安全(乘客被威胁被猥亵等)都是出行运营避不开也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当前的共享出行,如网约车,在司乘人员遇到生命威胁时(无论是司乘冲突,还是来自外来其他人的威胁),受威胁人员能做的自救最多就是呼喊和打电话求助,这样的自救在人烟稀少的场景下要么无效(如呼喊),要么会因时间问题无法最快速的拿出手机拨出求救电话,而去很可能激起犯罪人员愤怒情绪带来更深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不能为运营汽车的司乘人员提供快捷报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包括:报警按键、控制电子设备、以及能够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报警按键设置在汽车的乘用舱内,所述报警按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按键包括:设置在所述乘用舱中以主驾驶座椅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司机报警按键、以及设置在以乘客座椅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乘客报警按键,所述乘客座椅包括副驾驶座椅、和/或后排座椅。更进一步地,所述司机报警按键设置在主驾驶座椅侧的A柱、主驾驶座椅侧的B柱、主驾驶座椅侧遮阳板、主驾驶座椅侧边、仪表台、后视镜、方向盘、和/或方向盘按键。更进一步地,所述乘客报警按键设置在副驾驶座椅侧的A柱、副驾驶座椅侧的B柱、副驾驶座椅侧遮阳板、副驾驶座椅侧边、后排座椅侧边、主驾驶座椅后背、副驾驶座椅后背、副驾驶座椅顶棚、后排座椅顶棚、和/或后视镜。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用舱内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视频采集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用舱内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音频采集装置。本技术在车内安置了快速的紧急一键求助按钮,便于司乘人员最快速的发出求救,同时对预犯罪分子也能起到震慑作用,提升的司乘人员的安全指数,能有效降低恶劣安全出行事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报警按键1、2、控制电子设备3、以及能够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报警按键1、2设置在汽车的乘用舱内,所述报警按键1、2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3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电子设备3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具体来说,当司乘人员按下报警按键1、2,则控制电子设备3将接收到按键信息,从而通过通信装置将汽车的当前车辆状况、以及所述报警按键的按键状态发送到后台服务器。其中,控制电子设备3可以为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In-VehicleInfotainment,IVI)的设备,例如车机(HeadUnit,HU)或远程信息处理器(TelematicsBOX,TBOX)。报警按键1、2可以通过直连线6直接与控制电子设备3连接;也可以通过直连线7连接在车内某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ECU)8,例如车身控制模块(BodyControlModule,BCM),报警信号通过车载总线9从BCM传给IVI系统中的控制电子设备3。本技术在车内安置了快速的紧急一键求助按钮,便于司乘人员最快速的发出求救,同时对预犯罪分子也能起到震慑作用,提升的司乘人员的安全指数,能有效降低恶劣安全出行事件。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置在所述乘用舱中以主驾驶座椅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司机报警按键1、设置在以乘客座椅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乘客报警按键2、控制电子设备3、设置在所述乘用舱内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视频采集装置4、设置在所述乘用舱内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音频采集装置5、以及能够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报警按键1、2设置在汽车的乘用舱内,所述报警按键1、2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3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电子设备3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乘客座椅包括副驾驶座椅、和/或后排座椅。优选地,所述司机报警按键1设置在主驾驶座椅侧的A柱、主驾驶座椅侧的B柱、主驾驶座椅侧遮阳板、主驾驶座椅侧边、仪表台、后视镜、方向盘、和/或方向盘按键;所述乘客报警按键2设置在副驾驶座椅侧的A柱、副驾驶座椅侧的B柱、副驾驶座椅侧遮阳板、副驾驶座椅侧边、后排座椅侧边、主驾驶座椅后背、副驾驶座椅后背、副驾驶座椅顶棚、后排座椅顶棚、和/或后视镜。具体来说,司机报警按键1和乘客报警按键2是独立的按键,乘客报警按键2包括但不仅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以方便各个位置的乘客报警。司机报警按键1,会布置在上述司机易于操作,但不易误触的位置,避免误触还可以通过按键的材质和结构实现。乘客报警按键2会布置在上述乘客易于操作,但不易误触的位置,避免误触还可以通过按键的材质和结构实现。视频采集装置4优选为摄像头,用于拍摄和录制车内场景。音频采集装置5优选为麦克风51和功放52,用于录制出行过程中的录音,或者应急情况下能和后台进行语言。本实施例,由于集成了录制音视频、照片的能力,以及接收一键报警按键状态的能力、司机接单能力、联网的能力。当控制电子设备3,例如IOV系统的车机(HU)收到报警按键被按下的信息,会将当前的车辆状况、音视频信息、图像信息等一起发送给出行平台,如后台安全中心,安全中心经过初步人工/机器过滤,确认紧急事件后将直接转接至110,同时将信息和事件传送给110系统。当控制电子设备3收到报警按键被按下的信息,亦可以直接连通110。110按照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出出警或其他的操作以避免和减少司乘受到危害。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按键、控制电子设备、以及能够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报警按键设置在汽车的乘用舱内,所述报警按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按键、控制电子设备、以及能够与后台服务器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报警按键设置在汽车的乘用舱内,所述报警按键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电子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输入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按键包括:设置在所述乘用舱中以主驾驶座椅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司机报警按键、以及设置在以乘客座椅为中心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乘客报警按键,所述乘客座椅包括副驾驶座椅、和/或后排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营汽车报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报警按键设置在主驾驶座椅侧的A柱、主驾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刘峰周文璨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