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305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油箱、油泵、冷却回路以及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油泵具有出油口以及入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入油口,以形成回路;所述油箱的输油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油泵的入油口;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油温传感器以及散热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上;所述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气连接。该系统采用油冷直接冷却驱动电机内部定子或转子方式,可有效降低驱动电机内部温度,提高冷却效率。同时采用检测油温来决定散热风扇启停、可变油泵转速的控制方式,降低散热风扇与油泵的功耗损失。

A new energy bus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客车得到大力扶持,我国新能源客车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保有量日益可观。新能源客车主流的驱动系统的冷却系统均为水冷冷却,这种方式为电机机壳冷却,因冷却液均为纯净水与乙二醇的混合物,不能直接冷却绕组,电机热量需要经过层层传递到外部,才能被水道里的冷却液带走,容易导致电机绕组温度堆积,形成局部热点,遇到大功率输出时容易造成电机过温报警,影响车辆行驶。随着市场对驱动电机功率密度需求越来越大,水冷冷却已经不能满足客户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可有效降低驱动电机内部温度,提高冷却效率,降低散热风扇与油泵的功耗损失。本技术的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油箱、油泵、冷却回路以及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油泵具有出油口以及入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入油口,以形成回路;所述油箱的输油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油泵的入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驱动电机、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油箱、油泵、冷却回路以及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油泵具有出油口以及入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入油口,以形成回路;/n所述油箱的输油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油泵的入油口;/n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油温传感器以及散热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上;/n所述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气连接;/n所述驱动电机形成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连接所述冷却回路;/n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和/或定子设置于所述冷却通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油箱、油泵、冷却回路以及整车控制器;其中,所述油泵具有出油口以及入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油口,所述冷却回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入油口,以形成回路;
所述油箱的输油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油泵的入油口;
所述驱动电机、第一油温传感器以及散热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冷却回路上;
所述散热装置、第一油温传感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气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形成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连接所述冷却回路;
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和/或定子设置于所述冷却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所述冷却回路经过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散热器上,且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冷却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客车冷却系统还包括:
多个车内控制器;
所述多个车内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回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福文毛永佳冯水安刘璐明颜艺超郭亚俊林剑健房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