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87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减少空调机内部的零件数量,并且提供可降低空调机内部的热影响的空调机。为此,在设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栅板30、前面板22、用于空气换热的换热器、以及使空气循环的鼓风机15的空调机上(其中,前面板22上设有将来自吸入栅板30的空气吸入内部的吸入口23以及将空气吹出的吹出口24),在上述前面板22的前面形成室温检测用的凹形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并且,在吸入栅板30上与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相对的部位形成室温检测用吸入口31,用于吸入室温检测用的空气。(*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的构造。图9是传统空调机的外观示意斜视图,空调机设有空调机本体1和形成空调机前半侧外壳的前面板2。在前面板2上形成有吸入空气的格子状吸入口3、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4、吸入室内空气并用于检测其温度的室温检测孔5。另外,在前面板2的内侧,装有过滤器6。附图说明图10是显示这种空调机内部的室温传感器配置情况的局部斜视图。室温传感器8利用传感器夹7装在前面板2内侧的空调机的内部、与室温检测孔5对应的位置上。在这样的空调机的内部,由前面板2的吸入口3吸入的空气,通过过滤器6以及换热器(图中未示出)进行换热,再利用鼓风机(图中未示出)从前面板2下部的吹出口4吹出。并且,利用室温传感器8检测从室温检测孔5吸入的空气的温度,并根据该测出信号控制空调机。但是,上述构成的传统的空调机,配置在前面板2内侧的室温传感器8,容易受到空调机内部的马达等电气件所产生的热的干扰,所以存在不能正确测温的问题。另一方面,图11是设有电加热器的传统空调机的内部构成图,其电加热器在采暖运行开始时工作,用于加热运行开始时换热不足的空气;图12是显示该电加热器构成的斜视图。在该空调机上,由前面板2上的格子状吸入口3吸入的空气,利用换热器13进行换热,经过电加热器14,然后由鼓风机15从吹出口4吹出。电加热器14的电热体17固定在金属架16上,且电加热器14通过金属架16安装在空调机的内部。另外,电加热器14的导线18利用卷装在弓形卡19上等形式固定,而弓形卡19焊接在金属架16的下部。在这样的传统空调机上,必须将固定导线用的弓形卡焊接在构成电加热器14的金属架16上之后再安装。并且,不注意装在鼓风机15对面侧的金属架16的形状,使鼓风机15直接受到来自电热体17的热的作用,因而必须采用耐热的型号,是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另外,与本申请不同但相关的专利技术,有实用公开昭60——55917号,其中提出了在塑料成型外壳上一体形成电动机的配线固定弓形卡的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减少空调机内部的零件数量,并且得到可降低空调机内部的马达和电加热器的热影响的构造,为此采用了下面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空调机包括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栅板、前面板、用于空气换热的换热器、以及使空气循环的鼓风机,其中,前面板上设有将来自吸入栅板的空气吸入内部的吸入口以及将空气吹出的吹出口;在上述前面板的前面形成室温检测用的凹形室温检测用通风道,在上述吸入栅板上与室温检测用通风道相对的部位形成室温检测用吸入口,用于吸入室温检测用的空气。这样,就可正确测得室温。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将上述室温检测用通风道延伸到上述吸入口(吸入口将来自吸入栅板的空气吸入内部),使来自上述室温检测用通风道的空气流向上述吸入口。这样,室温检测用通风道内的空气可顺利流动。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在上述室温检测用通风道上一体形成(由模制一体成型)安装作为室温检测件的室温传感器的卡子。这样,可减少零件数量,并且可可靠地安装室温传感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在上述室温检测用通风道上,在其上配置的室温传感器的下游侧设置散热孔。这样,可使机内的马达等产生的热散失,而不干扰室温传感器,同时可保护其他电气件不受热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在上述前面板上形成散热用的凹形散热用通风道,并在该散热用通风道上设置散热孔。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空调机包括用于空气换热的换热器、使空气循环的鼓风机、以及电加热器,其中,电加热器设有电热体以及金属架,用于加热运行开始时换热不足的空气;将固定配线用的接线板与上述金属架一体形成(由机械加工一体成型)。这样,可省去焊接的工序,切实提供价格便宜的空调机。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将上述金属架配置在上述电热体与上述鼓风机之间,同时,在该金属架上设计多个通风口。这样,可望恰当地隔热并将暖风送往鼓风机侧,所以,鼓风机的材料选择范围宽,可切实提供价格便宜的空调机。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上述接线板设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上设有切口。这样,可使弯曲部的加工容易进行,并且可切实缩短导线的安装时间。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中,将上述接线板形成时开设的加工孔用作通风口。这样,电加热器散热容易,可切实提高采暖性能。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前面板的室温检测用通风道的斜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前面板的传感器夹的斜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前面板的室温检测用通风道以及散热用通风道的斜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设有电加热器的空调机的内部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电加热器结构的斜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构成电加热器的下侧板金架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构成电加热器的下侧板金架的另一局部放大图。图9传统空调机的外观斜视图。图10显示传统空调机内部的室温传感器配置情况的局部斜视图。图11设有电加热器的传统空调机的内部结构图。图12传统空调机的电加热器结构的斜视图。实施例一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例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21是空调机本体、22是形成空调机前半侧外壳的前面板。前面板22,其正面设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3和容纳配线的配线连接口25,底部设有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24。在前面板22的正面上,还沿水平方向形成用于检测室温的凹形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而且,室温传感器27固定在传感器夹28上,而传感器夹28设在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上。另外,29是装在吸入口23处的过滤器;30是安装在前面板22上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栅板;31是室温检测用吸入口,设在吸入栅板30上与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相对的部位。在该空调机上,由吸入栅板30吸入的空气,经过吸入口23、过滤器29以及换热器(图中未示出),并由鼓风机(图中未示出)从吹出口24吹出。在前面板22上形成的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可设计使其通过吸入口23。这样,从室温检测用吸入口31吸入的空气经过配置在凹形通风道26上的室温传感器27流向吸入口23。这样,可测知室温,并根据该信号控制空调机,室温传感器27,利用与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一体形成(由模制一体成型)的传感器夹28固定,例如,利用与前面板22一样的材料--塑料的弹性来固定。在图3中,示出了传感器夹28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室温传感器27穿过配线连接口25连接在机内的控制板(图中未示出)上。另外,在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上,于室温传感器27的下游侧设计机内散热孔32,这样,也可将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用于机内的散热。即,不使机内产生的热量影响到室温传感器27,而可从机内散热孔32吸入鼓风机的方向。并且,如图4所示那样,也可在前面板22上,与室温检测用通风道26分开,形成凹形散热用通风道33。在散热用通风道33内设机内散热孔34,使机内产生的热量吸入鼓风机的方向。实施例二下面,参照图5~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例进行说明。图中,21是空调机本体、22是形成有吸入口23和吹出口24的前面板、30是吸入栅板。35是配置在吸入口23后侧的换热器、36是配置在换热器35后侧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36由电热体37和设有上下左右的板金架的金属架38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包括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栅板、前面板、用于空气换热的换热器、以及使空气循环的鼓风机,其中,前面板上设有将来自吸入栅板的空气吸入内部的吸入口以及将空气吹出的吹出口,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面板的前面形成室温检测用的凹形室温检测用通风道;在上述吸入栅板上与室温检测用通风道相对的的部位,形成室温检测用吸入口,用于吸入室温检测用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康之三轮雅明桑原良明内山哲志高桥建吾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