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8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护套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一F4带、第一云母带、第二云母带、第二屏蔽层、第二F4带和四根导体组件;每个导体组件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镀镍丝、F46绝缘层、第三云母带和编织屏蔽层。其中所述镀镍丝采用5跟0.3mm的镀镍丝,其中四个所述镀镍丝外挤F46绝缘层分别为白、红、黑、紫,所述F46绝缘层的外径为1.33‑1.37mm。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减少误差隔热耐火,提高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
技术介绍
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设计不合理,使用寿命短,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耐高温稳定性差;长时间使用后寿命短,造成炼钢炉的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护套绝缘层、第一屏蔽层、第一F4带、第一云母带、第二云母带、第二屏蔽层、第二F4带和四根导体组件;每个导体组件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镀镍丝、F46绝缘层、第三云母带和编织屏蔽层。F4带采用的聚四氟乙烯耐高温。通过设置两层云母带隔热耐火。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所述镀镍丝采用5跟0.3mm的镀镍丝,其中四个所述镀镍丝外挤F46绝缘层分别为白、红、黑、紫,所述F46绝缘层的外径为1.33-1.37mm。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个导线组件上绕有的第三云母带的密度为35%,保证覆盖率的均匀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云母带绕15层、第一云母带绕12层。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层的厚度为0.6m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减少误差隔热耐火,提高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护套绝缘层;2-第一屏蔽层;3-第一F4带;4-第一云母带;5-第二云母带;6-第二屏蔽层;7-第二F4带;8-导体组件;8-1-镀镍丝;8-2-F46绝缘层、8-3-第三云母带;8-4-编织屏蔽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护套绝缘层1、第一屏蔽层2、第一F4带3、第一云母带4、第二云母带5、第二屏蔽层6、第二F4带7和四根导体组件8;每个导体组件8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镀镍丝8-1、F46绝缘层8-2、第三云母带8-3和编织屏蔽层8-4。第一屏蔽层2的厚度为0.6mm;第二云母带5绕15层、第一云母带4绕12层。其中所述镀镍丝8-1采用5跟0.3mm的镀镍丝,其中四个所述镀镍丝8-1外挤F46绝缘层8-2分别为白、红、黑、紫,所述F46绝缘层8-2的外径为1.33-1.37mm;每个导线组件8上绕有的第三云母带8-3的密度为35%。本实施例的整体线缆的外径6.2-7.5mm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护套绝缘层(1)、第一屏蔽层(2)、第一F4带(3)、第一云母带(4)、第二云母带(5)、第二屏蔽层(6)、第二F4带(7)和四根导体组件(8);每个导体组件(8)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镀镍丝(8-1)、F46绝缘层(8-2)、第三云母带(8-3)和编织屏蔽层(8-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护套绝缘层(1)、第一屏蔽层(2)、第一F4带(3)、第一云母带(4)、第二云母带(5)、第二屏蔽层(6)、第二F4带(7)和四根导体组件(8);每个导体组件(8)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镀镍丝(8-1)、F46绝缘层(8-2)、第三云母带(8-3)和编织屏蔽层(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炼钢炉耐高温专用测温线缆;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镀镍丝(8-1)采用5跟0.3mm的镀镍丝,其中四个所述镀镍丝(8-1)外挤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萍章志伟华叔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银锡高温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