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4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包括套筒及操作手柄,所述套筒呈中空结构且包括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套筒中所述开口端的壁厚为1.3mm,所述操作手柄配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封闭端,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杆部及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杆部相对的两端,且所述两个限位部中至少一者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杆部的对应端。本申请中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满足CT19该型号机构内分合闸线圈狭小空间的插入螺丝,并实现快速拆装的工作,甚至能够20分钟完成原来2个多小时的工作,拆装及安装效率提高,很好的改善人员作业方法,减少的设备故障处理时间,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tool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
技术介绍
由于10kVCT19开关机构设计结构紧凑,分合线圈的拆装比较困难,特别是分闸线圈。具体地,分闸线圈的两个10mm的螺丝之间的间距仅有2mm,常规的套筒是无法插入螺丝进行拆卸,而若用10mm的开口扳手进行分闸操作,因结构紧凑,每次转动仅为15度,拆卸安装非常困难且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分合闸线圈拆卸安装困难且耗时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分合闸线圈拆卸安装效率的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一种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包括套筒及操作手柄,所述套筒呈中空结构且包括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套筒中所述开口端的壁厚为1.3mm,所述操作手柄配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封闭端;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杆部及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杆部相对的两端,且所述两个限位部中至少一者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杆部的对应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内径为10.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外径为13.1mm,所述套筒的径深为12mm,且所述套筒的全长为79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具有外径较大的大段及外径较小的小段,所述开口端形成于所述大段背向所述小段的一端,且所述大段为中空结构,所述操作手柄配接于所述小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段的外径为13.1mm,所述大段的长度为42.5mm;所述小段的外径为9.4mm,所述小段的长度为36.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段开设有装配孔,所述操作手柄沿轴向可抽拉地配接于所述装配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限位部凸出于所述杆部外,且外径大于所述装配孔的孔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杆部一端的蘑菇头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孔的孔径为5mm,每个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5.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中所述杆部和/或每个所述限位部的表面为非光滑表面。本申请中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满足CT19该型号机构内分合闸线圈狭小空间的插入螺丝,并实现快速拆装的工作,甚至能够20分钟完成原来2个多小时的工作,拆装及安装效率提高,很好的改善人员作业方法,减少的设备故障处理时间,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同时,在旋转操作过程中,两端的限位部亦可作用旋转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握持部位以及用力受力点,提高操作过程的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看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100用于对10Kv开关柜外置式CT19开关机构执行分合线圈操作,其包括套筒10及操作手柄30。套筒10呈中空结构,包括开口端11及与开口端11相对的封闭端13。套筒10中开口端11的壁厚为1.3mm,且操作手柄30配接于套筒10的封闭端13。其中,套筒10中开口端11的壁厚有效满足CT19开关机构中两个10mm的螺丝间距仅有2mm的需求。同时,操作手柄30的设计,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100直接对螺丝进行分闸操作,使原本通过开口扳手需要耗时两个小时的分闸操作,缩短至20分钟,极大提高了拆卸安装的效率。优选地,套筒10的内径为10.5mm,套筒10的外径为13.1mm,套筒的径深为12mm,且套筒的全长为79mm。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套筒10的开口端11为内六角结构。优选地,套筒10具有外径较大的大段110及外径较小的小段130。开口端110形成于大段110背向小段130的一端,且大段110为中空结构。操作手柄30配接于小段130,便于操作人员握持并进行旋转操作。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大段110的外径为13.1mm,且大段110的长度为42.5mm。小段130的外径为9.4mm,且小段130的长度为36.5mm。具体地,小段130开设有装配孔1301,操作手柄30沿轴向可抽拉地配接于装配孔1301内。操作手柄30包括杆部31及设置于杆部31一端的限位部33。限位部33凸出于杆部31外,且外径大于装配孔1301的孔径。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33为设置于杆部31一端的蘑菇头结构,使得杆部31能在外力作用下于装配孔1301内自由抽拉,匹配不同工况下在旋转套筒10时的用力情况,亦能避免操作手柄30经装配孔1301由套筒10脱离出来。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装配孔1301的孔径为5mm,限位部33的最大外径大于5.5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33形成于杆部31相对的两端,且两个限位部33中至少一者可拆卸地装配于杆部31的对应端。在将操作手柄30装配于套筒10的过程中,将其中一端的限位部33卸下,并将未装配限位部33的操作手柄30的对应端穿设于装配孔1301内,从而将操作手柄30装配于套筒10并再次将限位部33重新装配于杆部31的对应端即可。其中,在旋转操作过程中,两端的限位部33亦可作用旋转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握持部位以及用力受力点,提高操作过程的体验感。具体地,限位部33为可拆卸地套设于杆部31两端的硅胶套等结构,在此不作限定。更进一步地,操作手柄30中杆部31和/或限位部33的表面为非光滑表面,即具有一定防滑结构,增加操作人员手掌与操作手柄30之间的摩擦力。本申请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中,由于开口端11的壁厚为1.3mm,满足CT19开关机构内分合闸线圈狭小空间的插入螺丝,实现快速拆装螺丝的工作,使得20分钟能完成原来通过扳手需要2个多小时的的工作,提高了拆卸及安装效率,改善人员作业方法,减少的设备故障处理时间,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包括套筒及操作手柄,所述套筒呈中空结构且包括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套筒中所述开口端的壁厚为1.3mm,所述操作手柄配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封闭端;/n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杆部及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杆部相对的两端,且所述两个限位部中至少一者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杆部的对应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包括套筒及操作手柄,所述套筒呈中空结构且包括开口端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套筒中所述开口端的壁厚为1.3mm,所述操作手柄配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封闭端;
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杆部及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杆部相对的两端,且所述两个限位部中至少一者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杆部的对应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径为1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径为13.1mm,所述套筒的径深为12mm,且所述套筒的全长为7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闸线圈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外径较大的大段及外径较小的小段,所述开口端形成于所述大段背向所述小段的一端,且所述大段为中空结构,所述操作手柄配接于所述小段。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茂钦廖伟兴曾乔迪王伟汪一波段方成杨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