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63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扳手工具,该扳手工具包括第一钳口部、第二钳口部、移动杆、套管和调节组件,第一钳口部与第二钳口部相对设置,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钳口部固定连接,移动杆的另一端与调节组件相连接,第二钳口部与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套管套装于移动杆上,调节组件可带动移动杆相对于套管移动,且第一钳口部与第二钳口部可相对定位于至少两个夹持位置处。此时,第一钳口部与第二钳口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且能够固定于夹持位置处,从而能够旋拧不同规格的螺母、螺栓以及管状接头等零件,因此可减少检修人员携带扳手工具的种类,同时,检修人员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扳手工具,从而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Wrench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扳手工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扳手工具。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由多个零件以及部件组成,这些零件或者部件根据安装需求不同,由不同规格的螺母、螺栓以及管状接头固定连接。当机械设备在安装或者检修时,需要旋拧不同规格的螺母、螺栓以及管状接头等零件,这就使得检修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携带不同规格的扳手工具,同时,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更换扳手工具,来旋拧不同规格的螺母、螺栓以及管状接头等零件,这就造成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增加,致使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扳手工具,以解决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扳手工具,包括第一钳口部、第二钳口部、移动杆、套管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钳口部与所述第二钳口部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口部与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套装于所述移动杆上,所述调节组件可带动所述移动杆相对于所述套管移动,且所述第一钳口部与所述第二钳口部可相对定位于至少两个夹持位置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扳手工具中,第一钳口部与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钳口部与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该套管套装于移动杆上,调节组件可带动移动杆相对于套管移动,且第一钳口部与第二钳口部可相对定位于至少两个夹持位置处。此时,第一钳口部与第二钳口部可相对移动,使得第一钳口部与第二钳口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能够旋拧不同规格的螺母、螺栓以及管状接头等零件,因此可减少检修人员携带扳手工具的种类,同时,检修人员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扳手工具,从而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移动杆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调节顶杆的剖视图;图7为图6的B-B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手柄套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套管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固定套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第一钳口部的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第二钳口部的主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扳手工具的第三钳口部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钳口部、110-呆扳手豁口、120-第一平面、130-第一牙纹面、200-第二钳口部、210-第二平面、300-移动杆、310-限位槽、400-套管、410-第一面、420-第三限位凸部、430-第一穿孔、500-调节组件、510-手柄套、511-第二面、512-第二穿孔、520-调节顶杆、521-第二限位凸部、522-第三穿孔、600-固定套、700-第一限位部、800-第三钳口部、810-第二牙纹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扳手工具,其具体可以包括第一钳口部100、第二钳口部200、移动杆300、套管400和调节组件500。上述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相对设置,移动杆300的一端与第一钳口部100固定连接,该移动杆300的另一端与上述调节组件500相连接,上述第二钳口部200与套管400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述套管400套装于移动杆300上,调节组件500可带动移动杆300相对于套管400移动(移动方向可以是图1中的X方向),且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可相对定位于至少两个夹持位置处。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夹持位置。上述调节组件500驱动移动杆300移动,以带动第一钳口部100移动,从而实现第一钳口部100相对于第二钳口部200的往复移动。具体地,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可采用10mm或者15mm等厚度的钢板,通过剪板机或者激光机切割而成。上述移动杆300和套管400均可以是金属圆管,第一钳口部100与移动杆300焊接,套管400与第二钳口部200焊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可相对移动,使得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能够旋拧不同规格的螺母、螺栓以及管状接头等零件,因此可减少检修人员携带扳手工具的种类,同时,检修人员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扳手工具,从而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扳手工具可以在调节组件500中增设顶丝,同时在套管400上开设螺纹孔,上述顶丝设置于上述螺纹孔内,旋拧顶丝使得顶丝顶紧移动杆300,以定位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的夹持位置。然而,此种方式中,扳手工具在调节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的夹持位置的过程中,需要旋拧顶丝,先将移动杆300与顶丝分离,调节组件500驱动移动杆300找到合适的夹持位置,再次旋拧顶丝以固定移动杆300,此种方式操作复杂,导致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另外,调节组件500带动与之相连接的移动杆300移动,需要加长调节组件500的长度,以使其具有足够的移动距离带动移动杆300移动,因此扳手工具的尺寸较大,导致检修人员携带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调节组件500与移动杆300螺纹配合,该调节组件500转动(转动方向可以是图1中的Y方向),以驱动上述移动杆300移动。当调节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的夹持位置时,只需要旋拧调节组件500,即可使移动杆300移动,同时,螺纹配合具有自锁功能,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顶丝来定位第一钳口部100与第二钳口部200的夹持位置,从而使得操作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调节组件500由移动改为转动形式,因此不需要加长调节组件500的尺寸,促使扳手工具的尺寸相对较小,从而使得检修人员携带方便。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调节组件500包括手柄套510和调节顶杆520,调节顶杆520的一端与移动杆300螺纹配合,手柄套510套装于调节顶杆520的另一端,手柄套510与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口部(100)、第二钳口部(200)、移动杆(300)、套管(400)和调节组件(500),所述第一钳口部(100)与所述第二钳口部(200)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杆(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口部(10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300)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500)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口部(200)与所述套管(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400)套装于所述移动杆(300)上,所述调节组件(500)可带动所述移动杆(300)相对于所述套管(400)移动,且所述第一钳口部(100)与所述第二钳口部(200)可相对定位于至少两个夹持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口部(100)、第二钳口部(200)、移动杆(300)、套管(400)和调节组件(500),所述第一钳口部(100)与所述第二钳口部(200)相对设置,所述移动杆(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口部(10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300)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500)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口部(200)与所述套管(40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400)套装于所述移动杆(300)上,所述调节组件(500)可带动所述移动杆(300)相对于所述套管(400)移动,且所述第一钳口部(100)与所述第二钳口部(200)可相对定位于至少两个夹持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00)与所述移动杆(300)螺纹配合,所述调节组件(500)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杆(300)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00)包括手柄套(510)和调节顶杆(520),所述调节顶杆(520)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杆(300)螺纹配合,所述手柄套(510)套装于所述调节顶杆(520)的另一端,所述手柄套(510)与所述调节顶杆(520)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40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手柄套(510)的投影轮廓与所述套管(400)的投影轮廓相重合,所述套管(400)具有第一面(410),所述手柄套(510)具有第二面(511),所述第一面(410)与所述第二面(51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面(410)与所述第二面(511)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顶杆(52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部(521),所述套管(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庄永顺李云忠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鲁能河曲电煤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