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256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竹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电机、砂轮、电机开关、行程开关和握把装置;所述上夹板底部设有矩形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夹板顶部设有矩形的第二内腔;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上夹板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上夹板延伸至第一内腔,所述砂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开关设于上夹板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可以手持操作;能够便捷地去除较薄竹木板材的侧边毛刺;握把装置能够控制上、下夹板开合并且使上、下夹板始终保持平行;砂轮在上、下夹板的内腔中工作,人手不会触碰到工作中的砂轮,并且也能够防止打磨后的木屑飞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
本技术涉及竹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
技术介绍
竹木是以竹为原材料,经刨皮,蒸煮,涂胶,热压等工序加工生成工业用竹胶板,常用作地板或家具的材料,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竹木复合板材是将竹材纵向剖篾,并加工成竹篾帘;用制材、旋切的剩余物(板皮、木芯等废料)或小径木材,通过辊压成网状木束并缝拼成木束帘;用旋切木单板等为构成单元,分别经过干燥、施胶,然后组合成具有对称性层状结构板坯,经热压胶合成竹木复合板材。竹木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板材,这类板材表面和侧边都会存在大量毛刺,必须经过打磨去毛刺的工序才能够被使用,对于竹木板材表面的毛刺打磨,公开号为CN207014517U的“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就就公开了一种能够将竹木表面的毛刺剔除的设备,然而对于竹木板材,尤其是厚度较薄的竹木板材来说,侧边的毛刺是较难清除的,使用大型设备打磨侧边有可能造成板材断裂,而人工去毛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难以保证毛刺是否被清除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人工手持操作并对竹木板材侧边的毛刺进行打磨剔除的去毛刺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电机、砂轮、电机开关、行程开关和握把装置;所述上夹板底部设有矩形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夹板顶部设有矩形的第二内腔;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上夹板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上夹板延伸至第一内腔,所述砂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开关设于上夹板顶部,行程开关设于上夹板的第一内腔中,所述电机开关和行程开关均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握把装置包括第一U形杆、第二U形杆、弹簧、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互相铰接,所述第一U形杆端部与下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杆端部与上夹板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U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夹板,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U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夹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紧凑,可以手持操作;能够便捷地去除较薄竹木板材的侧边毛刺;握把装置能够控制上、下夹板开合并且使上、下夹板始终保持平行;砂轮在上、下夹板的内腔中工作,人手不会触碰到工作中的砂轮,并且也能够防止打磨后的木屑飞散;电机设有两个开关,二者同时被触发时,电机才会带动砂轮转动,有效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去毛刺设备的第一方向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去毛刺设备的第二方向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去毛刺设备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去毛刺设备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上夹板;101-第一内腔;2-下夹板;201-第二内腔;3-电机;4-砂轮;5-电机开关;6-行程开关;7-第一U形杆;701-第一横杆;702-第一纵杆;8-第二U形杆;801-第二横杆;802-第二纵杆;9-弹簧;10-第一伸缩杆;11-第二伸缩杆;12-支撑杆;13-挂钩;14-微型风机;15-吸头;16-集尘袋;1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1、本技术结构紧凑,可以手持操作;2、能够便捷地去除较薄竹木板材的侧边毛刺。参照图1至图4,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包括上夹板1、下夹板2、电机3、砂轮4、电机开关5、行程开关6和握把装置;所述上夹板1底部设有矩形的第一内腔101,所述下夹板2顶部设有矩形的第二内腔201;所述电机3固定连接于上夹板1顶部,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上夹板1延伸至第一内腔101,所述砂轮4与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开关5设于上夹板1顶部,行程开关6设于上夹板1的第一内腔101中,所述电机开关5和行程开关6均与电机3电连接;所述握把装置包括第一U形杆7、第二U形杆8、弹簧9、第一伸缩杆10和第二伸缩杆11,所述第一U形杆7和第二U形杆8互相铰接,所述第一U形杆7端部与下夹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杆8端部与上夹板1转动连接,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与第一U形杆7和第二U形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10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U形杆7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夹板1,所述第二伸缩杆11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U形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夹板2。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未使用时,由于有弹簧9支撑,第一U形杆7和第二U形杆8被撑开,第一伸缩杆10和第二伸缩杆11均保持收缩状态,上夹板1和下夹板2张开且二者始终平行;使用时,先将电机开关5打开,此时电机3并不会工作,将下夹板2抵在竹木板材的下表面并使砂轮4靠近竹木板材的侧边,握紧第一U形杆7和第二U形杆8,弹簧9被压缩,第一伸缩杆10和第二伸缩杆11均伸长,上夹板1和下夹板2闭合,行程开关6接触到竹木板材的上表面并被压缩,电机3电路被接通并带动砂轮4开始转动,工人手持握把装置并沿竹木板材的侧边移动去毛刺设备,就能够便捷地将竹木板材侧边的毛刺打磨去除。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紧凑,可以手持操作;能够便捷地去除较薄竹木板材的侧边毛刺;握把装置能够控制上、下夹板开合并且使上、下夹板始终保持平行;砂轮在上、下夹板的内腔中工作,人手不会触碰到工作中的砂轮,并且也能够防止打磨后的木屑飞散;电机设有两个开关,二者同时被触发时,电机才会带动砂轮转动,有效降低安全隐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形杆7包括一根第一横杆701和两根第一纵杆702,两根所述第一纵杆702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杆701的两端;所述第二U形杆8包括一根第二横杆801和两根第二纵杆802,两根所述第二纵杆802分别连接于第二横杆801的两端;所述第一纵杆702和第二纵杆802铰接,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杆702和第二纵杆802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纵杆702和第二纵杆802铰接处之间。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支撑杆,能够提高握把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挂钩13,所述挂钩13转动连接于第一U形杆7的第一横杆701上。由上述描述可知,挂钩能够在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被握紧后,钩住第二U形杆,从而使工人不需要用力就能够保持上、下夹板的闭合状态,去除竹木板材的侧边毛刺时能够更加省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杆701和第二横杆801外表面均设有橡胶套。由上述描述可知,橡胶套能够增加手和握把装置之间的摩擦力,提升握持手感。进一步的,还包括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微型风机14、吸头15和集尘袋16,所述微型风机14固定连接于下夹板2底部,所述下夹板2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吸头一端15与微型风机14连接另一端穿过通孔延伸至第二内腔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电机、砂轮、电机开关、行程开关和握把装置;/n所述上夹板底部设有矩形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夹板顶部设有矩形的第二内腔;/n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上夹板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上夹板延伸至第一内腔,所述砂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开关设于上夹板顶部,行程开关设于上夹板的第一内腔中,所述电机开关和行程开关均与电机电连接;/n所述握把装置包括第一U形杆、第二U形杆、弹簧、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互相铰接,所述第一U形杆端部与下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杆端部与上夹板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U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夹板,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U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夹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板、下夹板、电机、砂轮、电机开关、行程开关和握把装置;
所述上夹板底部设有矩形的第一内腔,所述下夹板顶部设有矩形的第二内腔;
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上夹板顶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上夹板延伸至第一内腔,所述砂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开关设于上夹板顶部,行程开关设于上夹板的第一内腔中,所述电机开关和行程开关均与电机电连接;
所述握把装置包括第一U形杆、第二U形杆、弹簧、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互相铰接,所述第一U形杆端部与下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杆端部与上夹板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U形杆和第二U形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U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夹板,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U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下夹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竹木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杆包括一根第一横杆和两根第一纵杆,两根所述第一纵杆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二U形杆包括一根第二横杆和两根第二纵杆,两根所述第二纵杆分别连接于第二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铰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雪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瑞祥竹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