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156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及方法,包括一次侧蓄能供能循环系统、二次侧末端供能循环系统和锅炉热水循环系统,三个循环系统以供冷/供热换热器和蓄热板式换热器为分界面,并分别通过供冷/供热换热器和蓄热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蓄冷、蓄热共用一个槽体,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系统投资,同时解决了蓄能介质对锅炉的腐蚀性问题。

A kind of energy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corrosion-resistant cold and hot common tank energy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冰蓄冷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低电价或低负荷时制冰来储存冷量,而在高电价或用冷高负荷时通过融冰来释放冷量供冷,以降低空调制冷机组的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维持电网用电平稳,并可节约运行费用。电蓄热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低电价制热水来储存热量,而在高电价或用热高负荷时供热,以降低用电负荷,一方面可以维持电网用电平稳,并可节约运行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负荷国家政策导向。目前蓄冷蓄热系统由于蓄冷技术路径问题不能解决冷热共槽问题,即蓄冷、蓄热不能共用槽体,既增加了占地面积又增加了系统投资;或者有些解决了冷热共槽问题,但由于部分蓄能介质具有腐蚀性,不宜与加热的锅炉直接接触。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及方法,实现了蓄冷、蓄热共用一个槽体,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系统投资,同时解决了蓄能介质对锅炉的腐蚀性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侧蓄能供能循环系统、二次侧末端供能循环系统和锅炉热水循环系统,三个循环系统以供冷/供热换热器和蓄热板式换热器为分界面,并分别通过供冷/供热换热器和蓄热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n所述一次侧蓄能供能循环系统包括蓄能槽、循环水泵、制冰机组、电动调节阀VT1、电动开关阀V2、电动调节阀VT4、蓄热板式换热器、供冷/供热换热器和管道;在所述蓄能槽的内部还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间隔设有喷淋管、涌泉管和吸水管,且所述喷淋管、涌泉管和吸水管的一端分别垂直延伸出所述蓄能槽,并分别与所述蓄能槽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吸水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侧蓄能供能循环系统、二次侧末端供能循环系统和锅炉热水循环系统,三个循环系统以供冷/供热换热器和蓄热板式换热器为分界面,并分别通过供冷/供热换热器和蓄热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所述一次侧蓄能供能循环系统包括蓄能槽、循环水泵、制冰机组、电动调节阀VT1、电动开关阀V2、电动调节阀VT4、蓄热板式换热器、供冷/供热换热器和管道;在所述蓄能槽的内部还自上而下依次水平间隔设有喷淋管、涌泉管和吸水管,且所述喷淋管、涌泉管和吸水管的一端分别垂直延伸出所述蓄能槽,并分别与所述蓄能槽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吸水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调节阀VT4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电动调节阀VT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一侧面输入端以及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一侧面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一侧面输入端、电动开关阀V2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制冰机组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一侧面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开关阀V2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制冰机组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制冰机组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动开关阀V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管的一端、涌泉管的一端以及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密封连通,并形成循环系统;
所述二次侧末端供能循环系统包括冷冻水泵、供冷/供热换热器、用户末端和管道;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另一侧面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用户末端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用户末端的输出端通过冷冻水泵与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另一侧面输入端密封连通,并形成循环系统;
所述锅炉热水循环系统包括蓄热循环泵、锅炉、蓄热板式换热器和管道;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面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锅炉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锅炉的输出端通过蓄热循环泵与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面输入端密封连通,并形成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冰晶生成器;所述冰晶生成器竖直设置,在所述冰晶生成器的一侧偏上位置还设有入口,且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一侧面输出端和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入口密封连通;在所述冰晶生成器的一侧偏下位置还设有出口,且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喷淋管的一端、涌泉管的一端以及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另一侧与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依次相连组成所述制冰机组的制冷循环系统,并向流经所述冰晶生成器内部的蓄能介质提供冷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泵和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输出端通过冷却水泵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面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冷凝器的一侧面输出端与所述冷却塔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冷却水泵将升温后的冷却水泵入所述冷却塔内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水再泵入所述冷凝器内,热交换后再次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水继续循环为所述冷凝器提供冷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通过其换热面分成两个互不连通的流道,且两个流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一流道入口密封连通,且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一流道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开关阀V2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用户末端的输出端通过冷冻水泵与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另一流道入口密封连通,且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另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用户末端的输入端密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通过其换热面分成两个互不连通的流道,且两个流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电动调节阀VT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一流道入口密封连通,且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一流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另一流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锅炉的输入端密封连通,且所述锅炉的输出端通过蓄热循环泵与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另一流道入口密封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入口处管道上还设有电动开关阀V1,所述电动开关阀V1与所述电动开关阀V2互不连通,且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一流道出口和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动开关阀V1与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入口密封连通;在所述喷淋管的一端管道上还设有电动调节阀VT2,且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出口和所述电动开关阀V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动调节阀VT2与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密封连通;在所述涌泉管的一端管道上还设有电动开关阀V3,且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出口和所述电动开关阀V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动开关阀V3与所述涌泉管的一端密封连通;在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管道上还设有电动调节阀VT3,所述电动调节阀VT3与所述吸水管互不连通,且所述冰晶生成器的出口和所述电动开关阀V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动调节阀VT3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腐蚀冷热共槽蓄能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水管的一端管道上还设有蓄能槽出水温度传感器,且所述蓄能槽出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动调节阀VT3互不连通;在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入端管道上还设有换热器进水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电动调节阀VT4的输出端和所述蓄热板式换热器的一流道出口分别通过换热器进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动调节阀VT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在所述用户末端的输入端管道上还设有末端供水温度传感器,且所述供冷/供热换热器的另一流道出口通过末端供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瑞东朱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格林斯曼蓄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