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T状块,所述鞋底主体的上表面卡接有一层鞋垫,所述鞋垫包括处于鞋垫底部的多个卡块,所述卡块的侧面设置有用于T状块卡入的T状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圆槽,所述圆槽内放置有与圆槽的侧壁紧贴的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处于圆柱体内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鞋垫和鞋底主体之间稳定性高的优点。
A kind of wear-resistant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鞋底。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须用品,而鞋底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鞋子层出不穷,人们对于鞋底的防滑性和耐磨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3836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滑耐磨鞋底,它包括鞋底主体和设置于鞋主体下表面的防滑部,鞋底主体的侧面一周设有从鞋底主体的下表面向上延伸的包边,包边上均匀分布有弹性耐磨条,包边和防滑部之间设有一圈凹槽,鞋底主体的上表面设有横向防滑部和“十”字型凹槽,具有防滑、耐磨的功能。上述防滑耐磨鞋底的包边由鞋底主体的下表面向上延伸,有些鞋垫由人工裁剪形成,鞋垫的大小和包边的大小不完全适配。当人们将鞋垫放在鞋底主体上时,人们在行走过程中鞋底会带动鞋垫移动,使得鞋垫与鞋底发生相对移动,导致人们穿着时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鞋底,其具有鞋垫和鞋底主体之间稳定性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鞋底,包括鞋底主体,所述鞋底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T状块,所述鞋底主体的上表面卡接有一层鞋垫,所述鞋垫包括处于鞋垫底部的多个卡块,所述卡块的侧面设置有用于T状块卡入的T状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槽连通的圆槽,所述圆槽内放置有与圆槽的侧壁紧贴的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处于圆柱体内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鞋垫朝鞋底主体的方向移动后,卡块将会朝容纳槽的方向移动,当卡块处于容纳槽内后,移动鞋垫进而让T状块处于T状槽内,实现鞋垫与鞋底主体之间的卡接,这个过程中,T状块将会先挤压圆锥进而挤压弹簧,弹簧会对圆锥施加反作用力进而让圆锥对卡块施加反作用力,当T状块处于T状槽内后,圆锥将会回复到原位从而限制T状块与T状槽分离,从而实现鞋垫和鞋底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垫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椭圆状的按摩块,所述按摩块的上端一体连接有软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踩踏在鞋垫上方时,按摩块能够增强脚部与鞋垫之间的摩擦力,另外软杆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脚部与鞋垫之间的摩擦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主体设置有同时贯穿鞋底主体和鞋垫的贯穿槽,所述鞋底主体设置有处于贯穿槽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横杆,所述鞋底主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横杆契合的横槽,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环,所述紧固环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套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长度与横槽的长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鞋垫与鞋底主体卡接后,将连接杆放置于贯穿槽内,随后转动连接杆进而带动横杆让横杆与横槽的长度方向处于平行的状态,随后拉动连接杆让横杆处于横槽内,接着旋转第一转动杆带动固定杆转动进而带动紧固环转动,让紧固环朝鞋垫的内部方向移动直至紧固环处于鞋垫的内部,随后让第一转动杆绕着固定杆的轴心线转动进而处于方形槽内,避免第一转动杆与脚部接触,增强舒适性以及增强鞋垫与鞋底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状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摩擦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块的设置增强T状槽与T状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环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处于方形槽一端的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方形槽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紧固环设置有处于方形槽附近的磁块,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同样设置有磁块,当第二转动杆转动至与紧固环的上方抵接时,两个磁块将会相互吸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动杆处于方形槽内后,为了避免第一转动杆晃动,旋转第二转动杆至第二转动杆处于方形槽的开口处,此时两个磁块相互吸引从而让第二转动杆稳定处于方形槽的开口处,避免第一转动杆晃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一圈具有弹性的环形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杆处于横槽内部时,环形圈的开口面积小于横槽的开口面积,因此横杆脱离横槽时需要克服环形圈的阻力,增强了横杆与横槽之间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鞋垫朝鞋底主体的方向移动后,卡块将会朝容纳槽的方向移动,当卡块处于容纳槽内后,移动鞋垫进而让T状块处于T状槽内,实现鞋垫与鞋底主体之间的卡接,这个过程中,T状块将会先挤压圆锥进而挤压弹簧,弹簧会对圆锥施加反作用力进而让圆锥对卡块施加反作用力,当T状块处于T状槽内后,圆锥将会回复到原位从而限制T状块与T状槽分离,从而实现鞋垫和鞋底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透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紧固环的俯视图;图4为T状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鞋底主体;2、容纳槽;3、T状块;4、鞋垫;5、卡块;6、T状槽;7、圆槽;8、圆柱体;9、弹簧;10、圆锥;11、按摩块;12、软杆;13、贯穿槽;14、连接杆;15、横杆;16、横槽;17、紧固环;18、方形槽;19、固定杆;20、第一转动杆;21、摩擦块;22、第二转动杆;23、磁块;24、环形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耐磨鞋底,如图1-图4所示,包括鞋底主体1,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容纳槽2,每个所述容纳槽2的槽底固定连接有T状块3,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一层鞋垫4,所述鞋垫4包括处于鞋垫4底部的多个卡块5,多个卡块5与容纳槽2一一对应,所述卡块5的侧面设置有用于T状块3卡入的T状槽6,所述容纳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槽2连通的圆槽7,圆槽7处于T状块3的一侧,所述圆槽7内放置有与圆槽7的侧壁紧贴的中空的圆柱体8,所述圆槽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处于圆柱体8内部的弹簧9,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锥10。卡块5的体积小于容纳槽2的内部容量,可将卡块5预先放置于容纳槽2内并处于卡块5的一侧,随后推动鞋垫4即可让T状块3处于T状槽6内了。所述鞋垫4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椭圆状的按摩块11,所述按摩块11的上端一体连接有软杆12。摩擦块21的上端高于鞋垫4的上表面。所述鞋底主体1设置有同时贯穿鞋底主体1和鞋垫4的贯穿槽13,所述鞋底主体1设置有处于贯穿槽13内的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横杆15,所述鞋底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横杆15契合的横槽16,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环17,所述紧固环17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槽18,所述方形槽18内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固定杆19,所述固定杆19套接有第一转动杆20,所述第一转动杆20的长度与横槽16的长度相等,第一转动杆20可绕着固定杆19的轴心线转动。所述T状槽6的槽壁设置有多个摩擦块21。所述紧固环1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处于方形槽18一端的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二转动杆22与方形槽18的长度方向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鞋底,包括鞋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容纳槽(2),所述容纳槽(2)的槽底固定连接有T状块(3),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一层鞋垫(4),所述鞋垫(4)包括处于鞋垫(4)底部的多个卡块(5),所述卡块(5)的侧面设置有用于T状块(3)卡入的T状槽(6),所述容纳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槽(2)连通的圆槽(7),所述圆槽(7)内放置有与圆槽(7)的侧壁紧贴的中空的圆柱体(8),所述圆槽(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处于圆柱体(8)内部的弹簧(9),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锥(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鞋底,包括鞋底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容纳槽(2),所述容纳槽(2)的槽底固定连接有T状块(3),所述鞋底主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一层鞋垫(4),所述鞋垫(4)包括处于鞋垫(4)底部的多个卡块(5),所述卡块(5)的侧面设置有用于T状块(3)卡入的T状槽(6),所述容纳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槽(2)连通的圆槽(7),所述圆槽(7)内放置有与圆槽(7)的侧壁紧贴的中空的圆柱体(8),所述圆槽(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处于圆柱体(8)内部的弹簧(9),所述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圆锥(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4)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椭圆状的按摩块(11),所述按摩块(11)的上端一体连接有软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设置有同时贯穿鞋底主体(1)和鞋垫(4)的贯穿槽(13),所述鞋底主体(1)设置有处于贯穿槽(13)内的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横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和,张乐高,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添荣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