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栓及其制作工艺以及应用该锚栓的混凝土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313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栓及其制作工艺以及应用该锚栓的混凝土构件,涉及锚栓技术领域,其包括一端沿轴向设有螺纹孔的栓筒,所述栓筒的外壁固设有至少一个凸圈。该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吊运混凝土构件不易松脱的的优点。

A kind of anchor bolt and its manufacture technology and the concrete component using the anchor bo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栓及其制作工艺以及应用该锚栓的混凝土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锚栓
,具体涉及一种锚栓及其制作工艺以及应用该锚栓的混凝土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混凝土预制件在各类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混凝土预制管道,其作为市政地下管廊施工重要的部件发展越来越好。现有技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158670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管廊,由廊体、廊道构成,廊道制在廊体内,廊道的横截面为方形,廊体为圆柱体形,在廊体的两端分别同轴固装有承接口与插接口。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少现场施工步骤。但该专利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管廊表面光滑,在转移吊运过程中一般使用工具在管廊侧壁钻孔,然后利用膨胀螺栓插入到管廊中进行固定连接后再进行起吊作业,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锚栓,其具有预埋入混凝土构件后方便吊运不易松脱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锚栓,包括一端沿轴向设有螺纹孔的栓筒,所述栓筒的外壁固设有至少一个凸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将锚栓预先埋设到模具中再进行浇筑,带混凝土凝固后,栓筒连同凸圈一起被包覆在混凝土中。吊运混凝土构件时,只需要将吊环螺栓与锚栓螺纹连接,即可进行吊运转移作业,不必再混凝土构件上额外打孔。由于凸圈能够有效防止栓筒从混凝土中脱离,吊运性能可靠。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栓筒为塑料件,所述栓筒外径自螺纹孔的封闭端向敞口端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件一方面可以通过注塑一次成型,有利于批量生产,相比金属耐腐蚀,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吊环螺栓旋转进入到塑料锚栓中时,锚栓外壁被混凝土紧紧固定防止其外表面膨胀,在吊环螺栓行进过程中,吊环螺栓向塑料锚栓外径较小的一端施压,使得塑料锚栓在吊环螺栓周围得到有效的压缩,吊环螺栓与塑料锚栓更加不易松脱。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栓筒靠近螺纹孔敞口端的侧壁沿螺纹孔轴向延伸一段形成有延伸管,延伸管的内径大于螺纹孔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栓筒使用时距离混凝土构件表面尺寸增加,使得锚栓更加不易从构件中脱离。延伸管的内径大于螺纹孔的内径,安装吊环螺栓时,吊环螺栓的螺纹段容易进入到螺纹孔中,延伸管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操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延伸管远离栓筒的一端侧壁边缘朝远离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有翻边,翻边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将延伸管与混凝土之间连接的缝隙遮挡,同时对锚栓周围的混凝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混凝土剥落导致锚栓连接强度降低。此外,由于翻边将延伸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遮挡,雨水不易从锚栓与混凝土接缝处渗漏到内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锚栓的生产工艺,所述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尼龙6680-90份、碳纤维10-20份、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15-20份、改性碳酸钙8-12份、丙烯酸脂0.5-1份、硬脂酸锌0.8-1.5份、抗氧化剂1-2份、润滑剂0.8-1.5份、稳定剂0.5-1份;制备步骤如下:(1)碳纤维的制备:将纤维素纳米纤维置于管式炉中,然后通入保护气体,以2-5℃/min升温至300-500℃并保温1-3h,再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700-1000℃并保温0.5-2h,最后以5-10℃/min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得碳纤维材料;(2)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在水溶液中配制成1wt%的分散液,利用超声波对分散液进行处理60-120min,期间温度控制在20-30℃;然后向分散液中加入摩尔浓度为1-2mol/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并搅拌10-20min,再超声波处理30-60min,得到均匀分散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与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再向得到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与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N2H4·H2O,搅拌分散均匀后,利用NH3·H2O调节体系的PH=10,搅拌5-10min,将反应体系密封,加热到85-90℃,反应60-120min,用透析方法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最后将得到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置于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700-1000℃并保温1-2h,以5-10℃/min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即得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3)物料混合:称取所述重量份的尼龙66、碳纤维、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投入到混合机混合均匀后,加入所述重量份的改性碳酸钙、丙烯酸酯、硬脂酸锌、抗氧化剂、润滑剂以及稳定剂,充分混合均匀后,得混合均匀的物料;(4)注塑成型:将步骤(3)中混合均匀的物料投入到注塑机中,通过注塑成型并冷却得到塑料锚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栓的结构强度以及内螺纹的使用寿命较高,使用更安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埋设固定的上述的锚栓,所述锚栓的螺纹孔露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构件自带锚栓,需要转移吊运时,只需要将吊环螺栓与锚栓螺纹连接即可,操作方便,吊运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管体,所述锚栓固定于管体外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的混凝土管体吊运方便,便于施工和转移。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管体的一端同轴固设有金属护套,管体的另一端设有与金属护套配合的插接端,插接端的端部外壁固定有外径相同的金属保护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管体连接时,其中一个管体的插接端能够插入到另一个管体的金属护套内,连接部位被金属护套保护。此外,金属护套和金属保护环共同对管体的两端进行保护,降低了混凝土管体被碰损的可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端外壁沿周向设有环形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管体连接时,凹槽中可以预先套设橡胶密封圈,提高两个管体连接处的密封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将锚栓预先埋设到模具中再进行浇筑,带混凝土凝固后,栓筒连同凸圈一起被包覆在混凝土中。吊运混凝土构件时,只需要将吊环螺栓与锚栓螺纹连接,即可进行吊运转移作业,不必再混凝土构件上额外打孔。由于凸圈能够有效防止栓筒从混凝土中脱离,吊运性能可靠;2.塑料锚栓可以通过注塑一次成型,有利于批量生产,相比金属耐腐蚀,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吊环螺栓旋转进入到塑料锚栓中时,锚栓外壁被混凝土紧紧固定防止其外表面膨胀,在吊环螺栓行进过程中,吊环螺栓向塑料锚栓外径较小的一端施压,使得塑料锚栓在吊环螺栓周围得到有效的压缩,吊环螺栓与塑料锚栓更加不易松脱;3.预制的混凝土管体施工吊运时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栓,包括一端沿轴向设有螺纹孔(111)的栓筒(11),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筒(11)的外壁固设有至少一个凸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栓,包括一端沿轴向设有螺纹孔(111)的栓筒(11),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筒(11)的外壁固设有至少一个凸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筒(11)为塑料件,所述栓筒(11)外径自螺纹孔(111)的封闭端向敞口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栓筒(11)靠近螺纹孔(111)敞口端的侧壁沿螺纹孔(111)轴向延伸一段形成有延伸管(15),延伸管(15)的内径大于螺纹孔(111)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15)远离栓筒(11)的一端侧壁边缘朝远离轴线方向延伸形成有翻边(14),翻边(14)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5.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栓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尼龙6680-90份、碳纤维10-20份、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15-20份、改性碳酸钙8-12份、丙烯酸脂0.5-1份、硬脂酸锌0.8-1.5份、抗氧化剂1-2份、润滑剂0.8-1.5份、稳定剂0.5-1份;
制备步骤如下:
(1)碳纤维的制备:将纤维素纳米纤维置于管式炉中,然后通入保护气体,以2-5℃/min升温至300-500℃并保温1-3h,再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700-1000℃并保温0.5-2h,最后以5-10℃/min降温速度降至室温,得碳纤维材料;
(2)碳纤维插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分散在水溶液中配制成1wt%的分散液,利用超声波对分散液进行处理60-120min,期间温度控制在20-30℃;然后向分散液中加入摩尔浓度为1-2mol/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并搅拌10-20min,再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琼王万春茅人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云鹏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