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17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以及与外壳内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下肥杆、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第一下肥杆上设置有向右送肥叶片、向左送肥叶片和落肥杆,第二下肥杆上设置有下肥螺旋叶片和破碎齿,下肥螺旋叶片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孔,搅拌破碎杆设置有搅拌叶片和破碎叶片,外壳上部活动连接有盖板,盖板上分别设置有把手和加强杆,第一下肥杆和第二下肥杆下部均设置有筛网,筛网下部设置有若干个出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叶片和破碎齿将板结的大块肥料打碎,从而达到撒肥机能够均匀抛撒肥料的目的。

A kind of screw down fertilizer pole for fertilizer sprea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下肥杆,特别是涉及一种撒肥机用下肥杆,属于农用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撒肥机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常用的设备之一,改变了以往人工撒肥的生产模式,普通的撒肥机一般用于撒一些颗粒较小的肥料,通常情况下肥料放置时容易板结,普通的撒肥机难以抛撒,导致肥料抛撒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通过下肥螺旋叶片和搅拌破碎杆将板结的大块肥料打碎,从而达到撒肥机能够均匀抛撒肥料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包括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内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下肥杆、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所述第一下肥杆上设置有向右送肥叶片、向左送肥叶片和落肥杆,所述第二下肥杆上设置有下肥螺旋叶片和破碎齿,所述下肥螺旋叶片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孔,所述搅拌破碎杆设置有搅拌叶片和破碎叶片。优选的,所述外壳上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把手和加强杆。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下部均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下部设置有若干个出肥口。优选的,所述外壳前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肥杆和第一滚轮均活动连接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下肥杆、第三链条、第二滚轮和第二链条均活动连接有搅拌破碎杆。优选的,所述第一下肥杆、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方形销轴,所述外壳内部活动连接有若干个销轴接头,所述第一下肥杆、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两端的方形销轴均与销轴接头插接。优选的,所述销轴接头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圆环,所述销轴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圆环配合使用的定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破碎齿可以打碎较大块肥料,减少了肥料的堆积。2、下肥杆上的螺旋叶片可以搅拌肥料使其分布更加均匀,也可以将大块肥料推向破碎齿,加快肥料的打碎速度,提高下肥速度。3、使用筛网可以挡住未破碎的大块肥料,从而可以继续搅拌破碎,保证破碎肥料均匀破碎。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的立体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下肥杆的立体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下肥螺旋叶片的结构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销轴接头的分布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方形销轴的立体图;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销轴接头的立体图。图中:1-把手,2-加强杆,3-盖板,4-外壳,5-第二下肥杆,6-搅拌破碎杆,7-第一滚轮,8-下肥螺旋叶片,9-破碎叶片,10-筛网,11-出肥口,12-第二链条,13-第二滚轮,14-破碎齿,15-搅拌叶片,16-圆孔,17-第一链条,18-连接轴,19-向右送肥叶片,20-第三链条,21-第一下肥杆,22-落肥口,23-落肥杆,24-方形销轴,25-销轴接头,26-向左送肥叶片,27-定位圆环,28-导向槽,29-弹簧,30-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包括外壳4以及与外壳4内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下肥杆21、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第一下肥杆21上设置有向右送肥叶片19、向左送肥叶片26和落肥杆23,第二下肥杆5上设置有下肥螺旋叶片8和破碎齿14,下肥螺旋叶片8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孔16,搅拌破碎杆6设置有搅拌叶片15和破碎叶片9,在螺旋叶片上设置圆孔16,即能搅拌肥料也能起到辅助大块肥料破碎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4上部活动连接有盖板3,盖板3上设置有把手1和加强杆2,撒肥过程中盖上盖板3可以防止肥料搅拌破碎过程向外飞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下部均设置有筛网10,筛网10下部设置有若干个出肥口11,肥料经过筛网10可以有效避免出肥口11堵塞,提高出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4前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外壳4由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13做支撑,一方面可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下肥杆5和第一滚轮7均活动连接有第一链条17,第一下肥杆21、第三链条20、第二滚轮13和第二链条12均活动连接有搅拌破碎杆6,使用链条可以得到更高效的传动性能,提高下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下肥杆21、第二下肥杆5、搅拌破碎杆6两端均固定设置有方形销轴24,外壳4内部活动连接有若干个销轴接头25,第一下肥杆21、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两端的方形销轴24均与销轴接头25插接,比较方便拆卸和维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销轴接头25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向槽28,导向槽28内固定设置有弹簧29,弹簧2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圆环27,销轴接头25上开设有与固定圆环27配合使用的定位槽30,销轴接头25使用槽对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用撒肥机撒肥时,将肥料倒入撒肥机,盖上盖板;步骤2:使用拖拉机牵引撒肥机运作,第一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由第二滚轮通过第三链条和第二链条提供动力,第一下肥杆由第一滚轮通过第一链条提供动力;步骤3:第一下肥杆使向左送肥叶片和向右送肥叶片同时旋转,可以将左侧大块肥料和右侧大块肥料同时传送到落肥杆处通过落肥口向下落到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上方;步骤4:第二下肥杆和搅拌破碎杆同时旋转,使较小颗粒肥料迅速通过筛网下落,较大块的肥料通过破碎齿、破碎叶片和搅拌叶片不断搅拌破碎后再通过筛网筛选,然后由出肥口撒出。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本实施例提供的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第一下肥杆上的落肥杆以及搅拌破碎杆,可以实现对大块的破碎及搅拌,第一下肥杆上的向右送肥叶片和向左送肥叶片即能搅拌肥料也能起到辅助大块肥料破碎的作用,搅拌叶片上的圆孔可减小叶片旋转时的阻力,下面的筛网可以保证撒出的肥料颗粒均匀,使出肥口不易堵塞,提高撒肥机作业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4)以及与所述外壳(4)内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下肥杆(21)、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所述第一下肥杆(21)上设置有向右送肥叶片(19)、向左送肥叶片(26)和落肥杆(23),所述第二下肥杆(5)上设置有下肥螺旋叶片(8)和破碎齿(14),所述下肥螺旋叶片(8)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孔(16),所述搅拌破碎杆(6)设置有搅拌叶片(15)和破碎叶片(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4)以及与所述外壳(4)内部分别活动连接的第一下肥杆(21)、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所述第一下肥杆(21)上设置有向右送肥叶片(19)、向左送肥叶片(26)和落肥杆(23),所述第二下肥杆(5)上设置有下肥螺旋叶片(8)和破碎齿(14),所述下肥螺旋叶片(8)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孔(16),所述搅拌破碎杆(6)设置有搅拌叶片(15)和破碎叶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上部活动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把手(1)和加强杆(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肥杆(5)和搅拌破碎杆(6)下部均设置有筛网(10),所述筛网(10)下部设置有若干个出肥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撒肥机用螺旋下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一侧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两端分别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纯一丁群何康吴波李小标蔡斌丁辉王路线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信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