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03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机,包括外壳,热交换器,螺旋形风扇,驱动电机,其特征是,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多个空气通道;热交换器设在外壳内;螺旋形风扇包括旋转轴,扇轴,螺旋形扇叶,旋转轴在外壳内的设置方向为垂直方向,扇轴固定在旋转轴上,呈长的圆筒形,具有一定幅度的螺旋形扇叶,设置在扇轴表面上,并向轴的方向按螺旋形式延伸,螺旋形风扇向外壳的垂直方向强制送风,驱动电机转动螺旋形风扇的旋转轴。通过改造送风扇的结构,可以把空气向上方或下方排出,以小的体积能排出较大的风量,容易实现小形化及超薄化。使空调机外形多样化,而且其制作更加容易,减少了造价,降低成本。螺旋形风扇正反向旋转时,可以得到同样的风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空调机。该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机通过送风扇的结构改造,可以缩小整体的大小,并且可以向上下两个方向送风。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调机是通过压缩机把冷媒经过压缩后,排到冷凝器中进行液化。然后,经过膨胀阀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后,再次汽化。以这种方式,利用冷媒的汽化热将降低室内的温度。或把这种冷却循环向逆方向进行,给室内提供热气。如上所述,空调机是给人们提供舒适温度环境的装置。品种多样的空调机当中,需要对较大空间制冷或需要把空调机放在地面时,就使用柜式空调机,有关传统柜式空调机的构成及作用的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传统的立柜式空调机的室内机包括外壳1,空气吸入口2,空气排出口3,送风扇4,热交换器6等结构。外壳1具有上部的空气排出口3和下部的空气吸入口2。外壳1内的上部设置了冷却空气的热交换器6,并其下方设置了圆心形送风扇4。送风扇4通过空气吸入口2吸入外部空气,并向热交换器6送风。圆心形送风扇4通过外壳1下方的空气吸入口2吸入空气。这样流入的空气将经过设置在圆心送风扇4上方的热交换器6,并进行热交换冷却后,通过外壳1上方空气排出口3排出。在柜式空调机的室外机中,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送风扇等。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得到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凝器把压缩机排送的冷媒进行冷凝。上述结构形成的传统立柜空调机作为送风手段,使用了多叶片环形风扇或者涡轮风扇等圆心送风扇。这样,因圆心送风扇的特性,在设计空调机时,在固定位置及方向上会受很大的制约。而且为了得到高风量,只能加大送风扇的大小,因此很难实现空调机的小型化及超薄化。如果使用轴流扇,空气从轴方向流入,并向轴方向流出。因此,在送风扇的设置位置及方向上几乎不受限制。但是风压很小,若想要得到高风压时,就只能加大轴流扇的直径,这样就发生空调机体积变大的问题。因此空调机的室内机上几乎不使用轴流扇。还有,传统的柜式空调机上适用的圆心形送风扇,在正旋转和逆旋转时不能输送同样的风量,所以传统的立柜冷暖空气输送都在外壳的上部形成,这样冷暖空气输送方向不能变更,将会限制空调机的功能,并会引起使用者感到不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造空调机适用的送风扇结构,可以缩小空调机的整体的大小,并使正方向和逆方向旋转时风量一样,从而,可以从空调机的上下两个方向排出理想温度状态的空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机包括外壳,热交换器,螺旋形风扇,驱动电机;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多个空气通道;热交换器设在外壳内;螺旋形风扇包括旋转轴,扇轴,螺旋形扇叶,旋转轴在外壳内的设置方向为垂直方向,扇轴固定在旋转轴上,呈长的圆筒形,具有一定幅度的螺旋形扇叶,设置在扇轴表面上,并向轴的方向按螺旋形式延伸,螺旋形风扇向外壳的垂直方向强制送风,驱动电机转动螺旋形风扇的旋转轴。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机,在螺旋形送风扇的安装位置上几乎不受限制。并且,减小空调机大小,从而可以实现小型化或超薄化,还可以提供外形多样的空调机,而且其制作更加容易,减少了造价,降低成本。而且,螺旋形风扇正反向旋转时,可以得到同样的风量,因此,实现了空调机的上下两方向送风,使用者更为满意。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空调机结构的主要部位断面2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实施例主要部位断面3是图2中的空调机螺旋形风扇构造示意中1外壳 2空气吸入口3空气排出口 4送风扇6热交换器 101下方空气通道102上方空气通道 12驱动电机121支架 13螺旋形风扇131旋转轴 132扇轴133螺旋形扇叶 14扇叶外罩15导风板 16电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实施例主要部位断面图,外壳1的上方和下方设有两个空气通道101、102,外壳1内部的下方,设有热交换器6,形成V形。外壳1下方的空气通道101在外壳1的前、后面两侧形成,让空气可以通过V形热交换器6的各部位流动。在外壳1内设置螺旋形风扇13和驱动电机,螺旋形风扇13通过各空气通道101从外部强制吸入空气,再使空气沿轴向流通,向另一侧空气通道102送风。驱动电机12通过支架121固定在外壳上。如图3所示,螺旋形风扇13包括旋转轴131,扇轴132,2个螺旋形扇叶133等结构。旋转轴131在该外壳内的设置方向为垂直方向。扇轴132固定在旋转轴131上,具有长的圆筒形。具有一定幅度的螺旋形扇叶133,形成在扇轴132表面上,并向轴的方向按螺旋形式延伸。螺旋形扇叶133为2个,但也可以形成一个螺旋形扇叶133,也可以形成2个以上,按一定间隔排列。另外,螺旋形风扇13的螺旋形扇叶133,从扇轴132一端到另一端按螺旋形扭曲后形成。该扭曲角虽然没有具体限制,但最好是180°以上,也可以是270°或360°,或更大的角。螺旋形风扇13,其螺旋形扇叶133在垂直的轴向,按螺旋形扭曲后形成。因此,螺旋形风扇13旋转时,空气向螺旋形风扇13的轴向流通。另外,螺旋形风扇13反方向旋转时,空气向反方向流通,这时,产生的风量和风力,与正方向相同。另外,绕螺旋形风扇13的外侧形成中空的扇叶外罩14。该扇叶外罩14的两端开放。该扇叶外罩14在螺旋形风扇13旋转时,使风压增加,并产生高风量。还有,外壳1的上方可以再设置导风板15,导风板15把通过螺旋形风扇13向外排出的空气向空气通道102导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机中,还可以设置电加热器16,该电加热器16可以加热流过空调机的空气,以此进行房屋加热。如上所述的空调机动作如下使用者开启空调机后,从压缩机向热交换器6供给冷媒,同时螺旋形风扇13在驱动电机12的作用下,开始旋转。室外机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构成。随着螺旋形风扇13的旋转,通过外壳1下部的空气通道101,流进空气。该空气流过热交换器6时被冷却,然后在轴向,向上部流通,最后经导风板15,外壳1上侧空气通道102向外排出。另外,利用上述空调机要进行加热室内时,如图2所示,在外壳1的一侧安装电加热器16,把吸入的空气加热后,向室内输出即可。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机把螺旋形风扇13向反方向旋转时,可以得到与正方向一样的风压和风量。在反方向旋转螺旋形风扇13时,通过外壳1的上部空气通道102,流入空气。该空气从螺旋形风扇13的上方向下方流动,之后流过热交换器,通过外壳1的下部空气通道101向室内排出。这种螺旋形风扇13的正,反方向旋转,分别对应与室内降温模式和室内加热模式利用,效果更好。即,在房屋降温模式中,使螺旋形风扇1 3正转,让冷空气从外壳1上方排出。室内加热模式中,使螺旋形风扇13反转,让热空气从外壳1下方排出。从而,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满意的空调机设备。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具有螺旋形风扇13,可以从下方到上方或从上方到下方流通空气。而且,该螺旋形风扇13比原有的轴流扇和圆心形送风扇,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时,输出较大的风量。还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机,在螺旋形风扇13的安装位置上几乎不受限制,并且可以将设备小型化或超薄化,同时,外壳1可以具备直方体以外的各种形状。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机,包括外壳(1),热交换器(6),螺旋形风扇(13),驱动电机(12),其特征是,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包括外壳(1),热交换器(6),螺旋形风扇(13),驱动电机(12),其特征是,外壳(1)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多个空气通道(101、102);热交换器(6)设在外壳(1)内;螺旋形风扇(13)包括旋转轴(131),扇轴(132),螺旋形扇叶(133),旋转轴(131)在外壳(1)内的设置方向为垂直方向,扇轴(132)固定在旋转轴(131)上,呈长的圆筒形,具有一定幅度的螺旋形扇叶(133),设置在扇轴(132)表面上,并向轴的方向按螺旋形式延伸,螺旋形风扇(13)向外壳(1)的垂直方向强制送风,驱动电机(12)转动螺旋形风扇(13)的旋转轴(1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福林庆锡金正勳黄性萬李光元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