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062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2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的方法,选择条件优越的黑土、黑垆土进行播种,轮作周期3年以上,播种前再浅耕一次,翻地前施入腐熟农家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同时灭害虫。随后种苗移栽,同时选择大豆种子进行点种。移栽前对种苗杀菌处理,边浸边晾。移栽时间3月中下旬移栽,宽膜覆盖穴植,覆膜后按1行大豆、3行当归进行种植。当归移栽时,每穴两侧各栽1株苗,归苗头部顶芽距地膜2‑3cm,用细土压实,破口封严。大豆点种时,每穴放置豆种2粒,细土压实,破口封严。当归与大豆间作后的抽薹率都低于当归单种。且不同的间作比例对抽薹率的影响也不同,当归与大豆3:1间作时当归的抽薹率最低,只有26.06%,同时当归年增产率高达66%。

A method of reducing bolting in early stage of Angeli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的方法。
技术介绍
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别名秦归,主产于甘肃、云南、陕西、四川等省,是我国常用中药材,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常用于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病症、肌肉组织病症等的治疗与预防。常规当归生产周期为3年,第1年6~7月播种育苗,10月下旬挖苗贮藏,第2年3~4月移栽定植,秋季收获肉质根作药用,第3年留种母株开花结实,收获种子。当归全生育期越两冬跨三年,栽培上可分为育苗阶段、成药阶段和种子生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夏至前后(6月中下旬)到寒露(10月中下旬)的育苗阶段,10月下旬起苗贮藏;第二阶段是在第二年清明前后(4月上旬左右)移栽,至霜降(10月下旬)采挖的成药阶段;第三阶段是在收获成药时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不挖根,留在田间做母根即种子田,待第三年开春植株返青后,抽墓、开花、结子,10月份种子成熟后采收种子。如果是以收当归药材为目的,则完成前两个阶段即可,然而生产中普遍存在当归第二年提早抽薹现象,当归一旦抽薹地下根就会木质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品种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作为当归正品的物种来源;/n(2)选地:选择土层深层、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黑土、黑垆土;/n(3)整地:前作收获后进行深耕灭茬,深翻30cm以上,除草、石块,播种前再浅耕一次,翻地前施入腐熟农家肥,无条件施入农家肥的地块,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结合整地施入50%的辛硫磷,用细土拌匀后撒施地表,消灭地下害虫;/n(4)种苗选择: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体完整的种苗进行移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当归早期抽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作为当归正品的物种来源;
(2)选地:选择土层深层、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黑土、黑垆土;
(3)整地:前作收获后进行深耕灭茬,深翻30cm以上,除草、石块,播种前再浅耕一次,翻地前施入腐熟农家肥,无条件施入农家肥的地块,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结合整地施入50%的辛硫磷,用细土拌匀后撒施地表,消灭地下害虫;
(4)种苗选择: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体完整的种苗进行移栽,同时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大豆种子进行点种;
(5)种苗处理:移栽前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边浸边晾;
(6)移栽时间:选择3月中下旬进行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黑土、黑垆土的轮作周期需在3年以上,所述前茬作物豆类、禾谷类、薯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腐熟农家肥施肥量为30000kg/hm2以上,尿素施肥量为10kg/亩、磷酸二铵施肥量为25kg/亩、硫酸钾施肥量为10kg/亩,50%辛硫磷施入量为0.3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路存周国英李长斌熊丰肖元明王玲玲陈晨赵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