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54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6:35
提供一种紧凑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的膨胀阀。膨胀阀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入口通路、阀室、膨胀室以及出口通路,该入口通路导入高压制冷剂,该阀室与该入口通路连通,该膨胀室包含使导入该阀室内的制冷剂减压的孔,该出口通路设在该膨胀室的下游侧并将通过所述膨胀室的制冷剂导出;整流板,该整流板配置在所述阀主体并分隔所述膨胀室与所述出口通路;对所述孔进行开闭的阀部件;以及驱动该阀部件的阀部件驱动装置。所述整流板具有向所述出口通路侧突出的中空凸部以及形成在所述中空凸部的顶端侧的节流孔,在所述孔开放时进入所述膨胀室内的制冷剂通过所述节流孔后流向所述蒸发器。

Expansion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膨胀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循环的膨胀阀。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车辆中,为了提供噪音少又舒适的车内环境,有例如降低汽车空调运行时的噪音的要求。虽然伴随汽车空调运行的噪音的产生原因各种各样,但用于制冷循环的膨胀阀作为噪音发生源而被关注。在这种膨胀阀中,高压制冷剂在孔被减压并流向蒸发器时产生独特的动作声音,特别是将膨胀阀设置于分隔发动机室和车室的隔壁的情况等,由于动作声音容易传到车内,所以会有要求降低噪音的情况。在膨胀阀使用了各种方法用来降低噪音。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朝向蒸发器的出口通路设有具有节流开口的整流板的膨胀阀。根据该膨胀阀,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开口时其中的气泡被细分化,由此能够降低因气泡破裂引起的噪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1571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在因气泡破裂引起的噪音以外,也有因制冷剂的紊流引起噪音的情况,但通过设置整流板,也能够降低那样的噪音。更具体而言,通过膨胀阀的孔而被节流的制冷剂在到达出口通路之前一边膨胀一边将行进方向转变大致90度地流动,但在那时可能引发成为噪音的原因的紊流。因此,通过将膨胀的制冷剂在整流板的节流开口再次节流,能够防止紊流产生从而达到消音。将这称为所谓的“消音器效果”。另外,为了充分发挥消音器效果,最好是尽力扩大从孔到整流板的制冷剂通过的空间的容积。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空调等部件的小型化被重视,也希望将膨胀阀尽力小型化。然而,若使膨胀阀小型化,则从孔到整流板的空间的容积也会被限制,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消音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的膨胀阀。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入口通路、阀室、膨胀室以及出口通路,该入口通路导入高压制冷剂,该阀室与该入口通路连通,该膨胀室包含使导入该阀室内的制冷剂减压的孔,该出口通路设在该膨胀室的下游侧并将通过所述膨胀室的制冷剂导出;整流板,该整流板配置在所述阀主体并分隔所述膨胀室与所述出口通路;阀部件,该阀部件对所述孔进行开闭;以及阀部件驱动装置,该阀部件驱动装置驱动该阀部件,其中,所述整流板具有中空凸部以及节流孔,该中空凸部向所述出口通路侧突出,该节流孔形成在所述中空凸部的顶端侧。优选的是,所述中空凸部为圆筒状且该中空凸部的外径比与所述出口通路连结的配管的内径小。优选的是,所述中空凸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配管的内侧。优选的是,所述整流板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紧凑并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的膨胀阀。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孔周边的区域AR的放大图。图3是整流板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应用于制冷剂循环系统的例子的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比较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于赋予相同符号的部位、部件的重复的说明。(方向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在附图所示的纸面上,将从阀芯3朝向动作棒5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向”、将从动作棒5朝向阀芯3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向”。(膨胀阀的概要)参照图1到图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1的整体结构与连接到蒸发器的配管一同显示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中,与动力元件8对应的部分用侧视图表示,而其他部分用剖视图表示。图2是孔周边的区域AR的放大图,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图2的(b)、(c)是比较例中的相同部位的放大图。图3是整流板的立体图。膨胀阀1具有具备阀室VS的铝制阀主体2、阀芯3、施力部件4、动作棒5以及环形弹簧6。阀主体2除阀室VS以外,还具有第一流路21以及第二流路22。第一流路21是例如供给侧流路(也称为入口流路),经由供给侧流路将流体供给到阀室VS。第二流路22是例如排出侧流路(也称为出口流路),经由排出侧流路将阀室VS内的流体排出到膨胀阀外。在第二流路22连接有延伸到蒸发器(图1中未示出)而与蒸发器连结的配管H1。在配管H1的端部外周以与第二流路22的内壁抵接的方式配置有O型圈OR,从而防止制冷剂泄漏。在阀主体2的第二流路22的入口附近配置有整流板30,该整流板30进入配管H1内。如图3所示,整流板30呈大致礼帽形状,具体而言,整流板30具有圆形板部31以及与圆形板部31一体设置的中空圆筒形状的中空凸部32,在中空凸部32的顶端形成有开口(也称为节流孔)33。另外,圆形板部31和中空凸部32相互偏心,但也可以同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整流板30通过将SUS等板材冲压成形而形成,但也可以由树脂形成。另外,也可以将圆形板部31和中空凸部32作为分体,通过将它们接合来形成整流板。圆形板部31的外周通过铆接或压入等方法安装在第二流路22的内壁。在图1中,在将中空凸部32的外径设为D2、配管H1的内径设为D1时,使D2≤D1成立。因此,如图1所示能够使中空凸部32进入配管H1的内部来组装整流板30。但是,考虑到与配管H1的组装误差,为了进行流畅的组装,优选D2<D1。阀芯3配置在阀室VS内。当阀芯3落座到阀主体2的阀座20时,第一流路21与第二流路22成为非连通状态。另一方面,当阀芯3从阀座20离开时,第一流路21和第二流路22成为连通状态。施力部件4将阀芯3朝向阀座20施力。施力部件4是例如线圈弹簧。动作棒5的下端与阀芯3接触。另外,动作棒5能够克服施力部件4的作用力而将阀芯3向开阀方向按压。当动作棒5向下方向移动时,阀芯3从阀座20离开,膨胀阀1成为开状态。将从配置于阀座20的下游的小径的孔27到整流板30的开口33的空间称为膨胀室EX。即,整流板30将膨胀室EX和第二流路22分隔。相对于膨胀室EX隔着薄壁而形成有用于与其他部件紧固的螺栓孔25。环形弹簧6是抑制动作棒5的振动的防振部件。该环形弹簧6配置在动作棒5的外周面55与阀主体2的内周面26a之间。但是,环形弹簧6不一定是必须的。在阀主体2的上部形成有返回流路(也称为返回通路)23。在返回流路23连接有从蒸发器(图1中未示出)延伸的配管H2。在配管H2的端部外周以与返回流路23的内壁抵接的方式配置有O型圈OR,从而防止制冷剂泄漏。接下来,通过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在图2的(b)所示的比较例1中,整流板30A仅由圆形板部31形成,圆形板部31具有开口33。将该开口33设为与整流板30的开口33相同形状。另外,膨胀室EX的容积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相比较小。在图2的(b)所示的比较例1中,通过所谓的消音器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阀时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膨胀阀,具有:/n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入口通路、阀室、膨胀室以及出口通路,该入口通路导入高压制冷剂,该阀室与该入口通路连通,该膨胀室包含使导入该阀室内的制冷剂减压的孔,该出口通路设在该膨胀室的下游侧并将通过所述膨胀室的制冷剂导出;/n整流板,该整流板配置在所述阀主体并分隔所述膨胀室与所述出口通路;/n阀部件,该阀部件对所述孔进行开闭;以及/n阀部件驱动装置,该阀部件驱动装置驱动该阀部件,/n该膨胀阀的特征在于,/n所述整流板具有中空凸部以及节流孔,该中空凸部向所述出口通路侧突出,该节流孔形成在所述中空凸部的顶端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5 JP 2017-1831701.一种膨胀阀,具有:
阀主体,该阀主体具备入口通路、阀室、膨胀室以及出口通路,该入口通路导入高压制冷剂,该阀室与该入口通路连通,该膨胀室包含使导入该阀室内的制冷剂减压的孔,该出口通路设在该膨胀室的下游侧并将通过所述膨胀室的制冷剂导出;
整流板,该整流板配置在所述阀主体并分隔所述膨胀室与所述出口通路;
阀部件,该阀部件对所述孔进行开闭;以及
阀部件驱动装置,该阀部件驱动装置驱动该阀部件,
该膨胀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润哉松田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