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光滤波且倍频因子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光子移相器领域,特别涉及无光滤波且倍频因子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微波光子移相器作为微波光子学的关键技术,通过光学的方法对微波信号进行相位控制,解决了传统电子移相器相位可调范围小、受电磁干扰严重等问题,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等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相控阵雷达等领域。然而,随着人们对相控阵雷达多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核心器件的微波光子移相器,在满足0-360°连续相位可调、幅度波动小、抗干扰能力强等性能的前提下,还需要有较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因此如何实现高频信号输出的微波光子移相器,是目前相控阵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倍频移相技术,巧妙结合了微波光子学中的光生毫米波和微波光子移相两大关键技术,可同时实现对微波信号的倍频和相位控制功能,节约了系统成本和链路损耗,为微波光子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其中,基于外调制器的倍频移相技术因具有相位调谐速度快、输出信号功率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且随着电光调制器高度集成化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光滤波且倍频因子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装置,包括激光器(LD)、两个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偏振控制器(PC)、检偏器(Pol)、光电探测器(PD),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与偏振控制器(PC)、第二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级联,用于接收激光器(LD)发出的光载波后依次连接检偏器(Pol)、光电探测器(PD)后输出;/n其中,设置在激光器(LD)输出端的一个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与偏振控制器(PC)级联,产生两条偏振正交的正、负二阶边带;另一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光滤波且倍频因子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装置,包括激光器(LD)、两个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偏振控制器(PC)、检偏器(Pol)、光电探测器(PD),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与偏振控制器(PC)、第二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级联,用于接收激光器(LD)发出的光载波后依次连接检偏器(Pol)、光电探测器(PD)后输出;
其中,设置在激光器(LD)输出端的一个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与偏振控制器(PC)级联,产生两条偏振正交的正、负二阶边带;另一个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接收上述偏振控制器生成的两条偏振正交的正、负二阶边带进行二次调制,其中上、下臂两个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MZMc、DPMZMd)可实现单边带抑制载波正一阶调制或单边带抑制载波负一阶调制,进而产生倍频因子从二到六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器,其相位由第二个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中相位调制器(PM)的直流偏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光滤波且倍频因子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连接的激光器(LD)、第一偏振控制器(PC1)、第一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第二偏振控制器(PC2)、第二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第三偏振控制器(PC3)、检偏器(Pol)、光电探测器(PD);
其中,所述激光器(LD)的输出端口与第一偏振控制器(PC1)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偏振控制器(PC1)的输出端口与第一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的输出端口与第二偏振控制器(PC2)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偏振控制器(PC2)的输出端口和第二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二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的输出端口与第三偏振控制器(PC3)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三偏振控制器(PC3)的输出端口与检偏器(Pol)的输入端口连接,检偏器(Pol)的输出端口与光电探测器(PD)的输入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光滤波且倍频因子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1)包括与第一偏振控制器(PC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第一偏振合束器(PBC1)和第一调制器组成;其中,第一调制器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MZMa和DPMZMb);其中,第一调制器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MZMa和DPMZMb);上述两个并行设置的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至第一偏振合束器(PBC1);
第二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2)由第二偏振分束器(PBS2)、第二偏振合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一石,赵蓓丝,谢胜超,罗吴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