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粘片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64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粘片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包括下模芯、上模芯、定子冲片、第一螺杆、第一蝶形弹簧、下模板、上模板、第二螺杆、第二蝶形弹簧、定位销和槽样棒,所述定子冲片位于下模芯和上模芯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芯顶部的四周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贯穿上模芯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第一螺杆外表面的上方与第一蝶形弹簧相套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使定子冲片要求的叠压系数、定子铁芯的垂直度以及片间足够的粘接力满足于需求的目的,而且避免了定子冲片之间容易出现错问的现象,因此提高了固化效果,降低了残次品出现的概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A die for lamina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self adhesive silicon steel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粘片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
本技术涉及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粘片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
技术介绍
用于高精度,高速,高刚度伺服系统的直线永磁同步电机,为了使电机尺寸扁平,重量轻,铁芯均采用有一定叠厚的电磁硅钢片组成,硅钢片的冲片厚度一般仅为几十毫米。在几十毫米厚的冲片上还要冲制一定数量的槽,以嵌入电磁绕组。现有技术中,硅钢片叠压成整体铁芯的方法是先将硅钢片进行初始的叠压,然后采用铆接或焊接进行最后的紧固而成整体铁芯。在大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冲片的叠压过程中,由于自粘硅钢片两面均有胶水,在加热固化时胶水溶解流动,如果此时不能随时保证足够压力,则不能保证定子冲片要求的叠压系数、定子铁芯的垂直度以及片间足够的粘接力,因此导致定子冲片在叠压固化的过程中无法保证整齐性,定子冲片不能进行有效的固定,冲片容易产生错位现象,很难保证冲片之间的同心度,而且定子冲片之间的压紧力度小,容易出现压不紧的情况,致使在固化的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残次品,因此浪费资源,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粘片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包括下模芯(1)、上模芯(2)、定子冲片(3)、第一螺杆(4)、第一蝶形弹簧(5)、下模板(6)、上模板(7)、第二螺杆(8)、第二蝶形弹簧(9)、定位销(11)和槽样棒(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冲片(3)位于下模芯(1)和上模芯(2)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芯(1)顶部的四周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螺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4)贯穿上模芯(2)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第一螺杆(4)外表面的上方与第一蝶形弹簧(5)相套接,所述第一蝶形弹簧(5)的底部与上模芯(2)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蝶形弹簧(5)的顶部与第一螺杆(4)顶部的螺母相接触,所述下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粘片硅钢片叠压固化模具,包括下模芯(1)、上模芯(2)、定子冲片(3)、第一螺杆(4)、第一蝶形弹簧(5)、下模板(6)、上模板(7)、第二螺杆(8)、第二蝶形弹簧(9)、定位销(11)和槽样棒(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冲片(3)位于下模芯(1)和上模芯(2)之间的位置,所述下模芯(1)顶部的四周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螺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4)贯穿上模芯(2)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第一螺杆(4)外表面的上方与第一蝶形弹簧(5)相套接,所述第一蝶形弹簧(5)的底部与上模芯(2)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蝶形弹簧(5)的顶部与第一螺杆(4)顶部的螺母相接触,所述下模板(6)顶部的中间位置与下模芯(1)的底部嵌入式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7)的底部与上模芯(2)的顶部嵌入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8)的一端与下模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8)的顶部贯穿上模板(7)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第二蝶形弹簧(9)与第二螺杆(8)外表面的上方套接,所述第二蝶形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上模板(7)的顶部和第二螺杆(8)上螺母的底部相接触,所述下模芯(1)和上模芯(2)的外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定位销(11)位于限位槽(10)的内部,所述槽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圣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鋐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