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3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08
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板、电源插头连接线和电脑插头连接线,充电器主板安装在壳体中,电源插头连接线和电脑插头连接线的端部分别穿过壳体与充电器主板相连接,在壳体中还设置有能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充电线圈,充电线圈的驱动模块集成连接在充电器主板上,充电线圈设置在充电器主板的背面,充电线圈的正极与负极分别通过线路与驱动模块相连接,在充电线圈的底面与充电器主板的背面之间夹置固定有不导电的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对手提电脑充电时,还能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外出时无需额外携带手机充电设备,使用十分方便;可以不连接电脑,电源直接对手机充电;也可以不连接外接电源,电脑通过电脑电池向充电线圈供电。

A charger for lap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充电器制作技术,尤其指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410237275.7名称为《一种手提电脑充电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提电脑充电器,由充电器本体、电源插头连接线和电脑插头连接线组成。充电器本体上带有一个具有5V直流电源输出的USB接口,该接口能对额定电压低于5V的直流用电设备如手机、小型游戏机、相机、微型电风扇或其它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或供电;该USB接口的5V直流电源是从充电器本体内的电路板上分接出来的。该充电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然而,该充电器无法实现对手机的无线充电,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该充电器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本充电器能在给手提电脑充电的同时对手机无线充电。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手提电脑的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板、电源插头连接线和电脑插头连接线,所述充电器主板安装在壳体中,电源插头连接线和电脑插头连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板(1)、电源插头连接线(2)和电脑插头连接线(3),所述充电器主板(1)安装在壳体(11)中,电源插头连接线(2)和电脑插头连接线(3)的端部分别穿过壳体(11)与充电器主板(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1)中还设置有能对手机(4)无线充电的充电线圈(5),充电线圈(5)的驱动模块集成连接在充电器主板(1)上,所述充电线圈(5)设置在充电器主板(1)的背面,充电线圈(5)的正极与负极分别通过线路与驱动模块相连接,在充电线圈(5)的底面与充电器主板(1)的背面之间夹置固定有不导电的隔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提电脑的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板(1)、电源插头连接线(2)和电脑插头连接线(3),所述充电器主板(1)安装在壳体(11)中,电源插头连接线(2)和电脑插头连接线(3)的端部分别穿过壳体(11)与充电器主板(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1)中还设置有能对手机(4)无线充电的充电线圈(5),充电线圈(5)的驱动模块集成连接在充电器主板(1)上,所述充电线圈(5)设置在充电器主板(1)的背面,充电线圈(5)的正极与负极分别通过线路与驱动模块相连接,在充电线圈(5)的底面与充电器主板(1)的背面之间夹置固定有不导电的隔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主板(1)上设置有贯穿充电器主板(1)板体的第一触点(12)与第二触点(13),第一触点(12)的一端与充电线圈(5)的正极相连接,第一触点(12)的另一端与驱动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第二触点(13)的一端与充电线圈(5)的负极相连接,第二触点(13)的另一端与驱动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充电器主板(1)上的转化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5)呈螺旋状结构,在螺旋状结构的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条(51),所述充电线圈(5)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位于相应连接条(51)的对应端部上,在隔板(6)的中部设置有穿过第一触点(12)的通孔(61),一个连接条(51)的端部伸至通孔(61)而与第一触点(12)相连接,另一个连接条(51)的端部伸至隔板(6)外部而与第二触电(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与第二触电(13)相应的隔板侧壁上设置有能穿过第二触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团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