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31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包括底座和若干个车载移动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移动电源技术领域。该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通过电机的启动,第一皮带轮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通过传送带带动移动块向右运动,移动块带动固定框向右运动,从而带动车载移动电源运动到外框右侧的出口,翻开翻盖,从而可以将车载移动电源取出来使用,不用时可以放进去,使用简单方便,便于收纳,防止车载移动电源的乱扔丢失,以及当公交车发生抖动或者急刹车时,抗压弹簧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减震,保证车载移动电源在公交车的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A mobile power supply for intellig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车载移动电源
,具体为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也叫充电宝、旅行充电器等,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充电。而移动电源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移动电源的出现,在现阶段无疑缓解了智能终端使用电量不足的问题,移动电源的易携带、可移动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依赖日益增强,还有在出门的时候,手机电量经常不够用,因此车辆上安装有车载移动电源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在给手机充电之余,将车载移动电源随处乱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抖动以及急刹车容易造成车载移动电源本体摔到地上造成损害,车载移动电源本身以便捷为主设计越小越好,当人们随处乱扔容易出现下次使用不容易寻找甚至丢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解决了车载移动电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包括底座(1)和若干个车载移动电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柱(3),若干个所述固定柱(3)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与底座(1)相对的一侧之间且位于固定柱(3)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压弹簧(5),所述底座(1)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6),所述滑动块(6)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凹槽(7),所述滑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框(8),所述外框(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0),所述外框(8)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且位于电机(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设备用车载移动电源,包括底座(1)和若干个车载移动电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柱(3),若干个所述固定柱(3)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活动块(4),所述活动块(4)与底座(1)相对的一侧之间且位于固定柱(3)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压弹簧(5),所述底座(1)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6),所述滑动块(6)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凹槽(7),所述滑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框(8),所述外框(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0),所述外框(8)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且位于电机(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1),所述第一转动杆(11)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2)和第一传动轮(13),所述外框(8)内壁的正面与背面之间且位于第一转动杆(1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4),所述第二转动杆(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5),所述第二传动轮(15)的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13)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传送带(16),所述传送带(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17),所述移动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框(18),若干个所述固定框(18)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9),所述连接头(19)贯穿固定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兵熊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特普拉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