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32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包括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所述输出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1、电容EC1、假负载R3、MOS管Q3、电阻R5和R6、电池BT1以及假负载控制电路,所述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阻R7和电阻R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可以自动根据充电器是否夹上电池,从而控制假负载并联到电路中或者从电路中断开。当假负载并联在电路中时,可以实现最小占空比的调整;当假负载从电路中断开时,减小损耗,起到节能作用,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charger circuit with false load and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
技术介绍
现如今电池使用的领域越来越大,所以电池的充电器类型也越来越多,而市面上比较普遍的充电器都是使用反激式电路,反激式电路会设计一个假负载来调整空载时的占空比,但该假负载在充电器夹在电池上的时候却也会成为一个多余的消耗器件。若假负载并联在电路中无法断开,并且充电器长期夹着电池,则电池会以6mA/S放电,24小时大约放电8AH。一但用户忘记,不拿掉电池夹的话,对于电池损伤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本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包括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所述输出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1、电容EC1、假负载R3、MOS管Q3、电阻R5和R6、电池BT1以及假负载控制电路,所述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阻R7和电阻R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出绕组的一个端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VCC后并分别与电容E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假负载R3的一端以及MOS管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假负载R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后并引出RV_BAT,电阻R7的另一端与RV_BAT连接,所述电容EC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池BT1的负极均与输出绕组的另一个端脚连接后并接地。进一步地,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有MOS管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T1为高频变压器,输出16V电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可以自动根据充电器是否夹上电池,从而控制假负载并联到电路中或者从电路中断开。当假负载并联在电路中时,可以实现最小占空比的调整;当假负载从电路中断开时,减小损耗,起到节能作用,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为高频变压器,输出16V电压。所述变压器T1包括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所述输出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1、电容EC1、假负载R3、MOS管Q3、电阻R5和R6、电池BT1以及假负载控制电路,本技术利用假负载控制电路控制假负载R3在电路中的状态,即,控制假负载R3是并联在电路中,还是从电路中断开。所述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阻R7和电阻R2。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出绕组的一个端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VCC后并分别与电容E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假负载R3的一端以及MOS管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假负载R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后并引出RV_BAT,电阻R7的另一端与RV_BAT连接,所述电容EC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池BT1的负极均与输出绕组的另一个端脚连接后并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有MOS管控制器,所述MOS管控制器用于控制MOS管Q3的栅极的通断。本实施例所述的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当充电器接通AC220V电压且不夹电池时,RV_BAT采集到的电压值为0,那么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也为0,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不导通,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为VCC,使得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得假负载R3并联到电路中,充电器可调整最新占空比。当充电器接通AC220V电压且夹在电池上时,RV_BAT采集到电压,那么三极管Q2导通,但三极管Q1不导通,使得假负载R3从电路中断开,这样就起到假负载节能的效果。当充电器夹在电池上但没有接通AC220V电压时,由于MOS管Q3的体二极管的存在,电池反向给电容EC1充电,那么RV_BAT采集到电压,三极管Q2导通,但三极管Q1不导通,使得假负载R3从电路中断开,这样电池的损耗非常小,从而保护电池免于反向消耗。以上仅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做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包括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所述输出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1、电容EC1、假负载R3、MOS管Q3、电阻R5和R6、电池BT1以及假负载控制电路,所述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阻R7和电阻R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出绕组的一个端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VCC后并分别与电容E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假负载R3的一端以及MOS管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假负载R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后并引出RV_BAT,电阻R7的另一端与RV_BAT连接,所述电容EC1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池BT1的负极均与输出绕组的另一个端脚连接后并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负载节能的充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T1,所述变压器T1包括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所述输出绕组连接有二极管D1、电容EC1、假负载R3、MOS管Q3、电阻R5和R6、电池BT1以及假负载控制电路,所述假负载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1、电阻R7和电阻R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出绕组的一个端脚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VCC后并分别与电容E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假负载R3的一端以及MOS管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假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涛涛王伟益王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百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