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0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包括穿舱接头金属壳体,穿舱接头金属壳体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设有轴向通孔,轴向通孔贯穿凸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侧壁设有金属壳体外螺纹,轴向通孔侧壁开设有台阶槽,台阶槽位于轴向通孔穿设于凸台一端,轴向通孔及台阶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密封胶层,台阶槽背离金属壳体外螺纹的一端设有弹性硅橡胶层,弹性硅橡胶层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内穿设有线缆,凸台朝向穿舱接头金属壳体为接触密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有效规避水密接插件代替穿舱接头的价格高、体积大局限性,并解决水下线缆穿舱的耐压密封难题,缩小体积并降低成本。

A pressure seal structure of watertight through tank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密穿舱孔接头,尤其涉及到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不断推进,人类对海洋、湖泊及河流等水下环境的探索也加大了智能化装备的引入,尤其是0-1000米区间内的水域环境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水下环境存在两个基本的特殊性:一个是水介质的存在,另外一个就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水下压力越来越大。水下智能装备是水下环境智能观测的必备品之一,其能源及信号传输必须要以线缆为基体,且线缆需要从装备的舱内穿出至舱外,因此线缆和舱体之间的水密穿舱接头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针对水下的特殊使用环境,水密穿舱接头不仅要求防水密封,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压机械强度以防止外界压力变化造成水密接头损坏。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水密穿舱接头大多是用国产或进口的水密接插件来代替。水密接插件大多是通过公头和母头的对插来实现信号连接传输。且0-1000米区间的浅水区间对于耐压机械强度相对于1500-6000米区间要求低。但仍然使用水密插件,而现有的水密接插件不仅成本高,体积大,且螺纹普适性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达到有效规避水密接插件代替穿舱接头的价格高、体积大等局限性,并解决水下线缆穿舱的耐压密封难题,缩小体积并降低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包括穿舱接头金属壳体,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凸台凸出于穿舱接头金属壳体侧壁,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开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贯穿凸台,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侧壁设置有金属壳体外螺纹,且所述轴向通孔侧壁开设有台阶槽,所述台阶槽位于轴向通孔穿设于凸台一端,所述轴向通孔及台阶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密封胶层,且所述台阶槽背离金属壳体外螺纹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硅橡胶层,所述弹性硅橡胶层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紧密接触,且所述弹性硅橡胶层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内穿设有线缆,所述凸台朝向穿舱接头金属壳体的端面为接触密封面。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向通孔和台阶槽侧壁设置有两道径向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呈环状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密封面开设有O型密封凹槽,所述O型密封凹槽呈环绕穿舱接头金属壳体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台侧壁开设有两个切削面,两个切削面呈对称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耐压密封结构能够规避水密接插件代替穿舱接头的局限性,解决水下线缆穿舱的耐压密封难题。本申请弥补了浅水环境的低成本耐压水密穿舱接头产品的缺失,从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缩小接头体积,具体性能值均能降低或缩小50%以上。本申请的水密穿舱接头耐压密封效果较好、性能可靠、制作简单、线缆和接头普适性高。穿舱接头在10MPa(水下1000米)模拟静水压环境下循环使用60次以上,均未有漏水失效情况出现。本申请的穿舱接头结构对内部线缆和胶体进行了多重限位防护,防止因拖拽导致线缆和胶体脱落的情况出现,显著提升了穿舱件的抗拉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穿舱壳体及凸台的俯视图,用于表现切削面。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穿舱接头金属壳体;2、O型密封凹槽;3、轴向通孔;4、线缆;5、弹性硅橡胶层;6、限位凹槽;7、环氧树脂密封胶层;8、接触密封面;9、金属壳体外螺纹;10、切削面;11、凸台;12、台阶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包括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出于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侧壁的凸台11,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开设有轴向通孔3,轴向通孔3贯穿凸台11,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侧壁设置有金属壳体外螺纹9,且轴向通孔3侧壁开设有台阶槽12,台阶槽12位于轴向通孔3穿设于凸台11一端,轴向通孔3及台阶槽12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且台阶槽12背离金属壳体外螺纹9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硅橡胶层5,弹性硅橡胶层5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紧密接触,弹性硅橡胶层5的厚度为轴向通孔3深度的10%,弹性硅橡胶层5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内穿设有线缆4,凸台11朝向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的端面为接触密封面8,接触密封面8接触于水下装备的舱体外侧壁,并且在接触密封面8开设有供相应规格的O型密封圈安装的O型密封凹槽2,O型密封凹槽2呈环绕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设置。在轴向通孔3和台阶槽12侧壁设置有两道径向限位凹槽6,限位凹槽6呈环状设置,本实施例中选用轴向通孔3及台阶槽12侧壁均开设有两个限位凹槽6,限位凹槽6分别靠近于对应轴向通孔3及台阶槽12侧壁相背离的两端。为方便驱动本技术拧入水下设备的舱体穿舱孔,凸台11侧壁开设有两个切削面10,两个切削面10呈对称设置。本申请的结构能够规避水密接插件代替穿舱接头的价格高、体积大等局限性,解决水下线缆4穿舱的耐压密封难题。本申请弥补了浅水环境的低成本耐压水密穿舱接头产品的缺失,从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缩小接头体积,具体性能值均能降低或缩小50%以上。本申请的水密穿舱接头耐压密封效果较好、性能可靠、制作简单、线缆4和接头普适性高。穿舱接头在10MPa(水下1000米)模拟静水压环境下循环使用60次以上,均未有漏水失效情况出现。本申请的穿舱接头结构对内部线缆4和胶体进行了多重限位防护,防止因拖拽导致线缆4和胶体脱落的情况出现,显著提升了穿舱件的抗拉性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包括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凸出于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侧壁,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开设有轴向通孔(3),所述轴向通孔(3)贯穿凸台(11),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侧壁设置有金属壳体外螺纹(9),且所述轴向通孔(3)侧壁开设有台阶槽(12),所述台阶槽(12)位于轴向通孔(3)穿设于凸台(11)一端,所述轴向通孔(3)及台阶槽(12)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且所述台阶槽(12)背离金属壳体外螺纹(9)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硅橡胶层(5),所述弹性硅橡胶层(5)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紧密接触,且所述弹性硅橡胶层(5)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内穿设有线缆(4),所述凸台(11)朝向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的端面为接触密封面(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密穿舱接头的耐压密封结构,包括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凸出于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侧壁,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开设有轴向通孔(3),所述轴向通孔(3)贯穿凸台(11),所述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侧壁设置有金属壳体外螺纹(9),且所述轴向通孔(3)侧壁开设有台阶槽(12),所述台阶槽(12)位于轴向通孔(3)穿设于凸台(11)一端,所述轴向通孔(3)及台阶槽(12)内填充有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且所述台阶槽(12)背离金属壳体外螺纹(9)的一端设置有弹性硅橡胶层(5),所述弹性硅橡胶层(5)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紧密接触,且所述弹性硅橡胶层(5)与环氧树脂密封胶层(7)内穿设有线缆(4),所述凸台(11)朝向穿舱接头金属壳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潘彬彬胡胜兵茆忠俊胡志洋韩挚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