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028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容纳空间内的电路板、设于电路板上的弹片、以及可移动地设于壳体上的充电柱,电路板具有导电触点,弹片覆盖导电触点,充电柱始终与弹片抵接,在常态下,也即充电柱不受外力抵靠时,弹片与导电触点分离。当充电柱受外力抵靠时,充电柱朝靠近弹片的方向移动,使得弹片受力变形而与导电触点接触,可穿戴电子设备在此状态下才可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充电柱只有在充电或数据传输时才与电路板导通,可以有效降低充电柱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几率,延长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装置(例如是穿戴装置)发展快速,包含了智能手环、手表、头戴显示装置、穿戴衣等,应用层面越来越广,不仅应用于医疗、娱乐等领域,更在一般生活、运动休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现今电子装置与其对应的外部装置(例如是充电器)中,若是使用接触式的充电或传输连接器,一般会是充电柱及弹簧针(POGOPIN)的组合。具体而言,充电器的连接器例如具有弹簧针,且电子装置的连接器例如具有充电柱。电子装置的充电柱会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因此,当充电器的弹簧针接触电子装置的充电柱时,便可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现有技术中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电路板,电路板通过SMT贴片技术连接有钢片,充电柱的一端通过激光压焊技术与钢片固定连接,充电柱的另一端从壳体伸出外露,以便于与外部充电装置电连接。充电柱上套设有密封圈,用以实现防水。上述这种充电柱连接结构组装完成以后,充电柱始终与电路板处于导通状态,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充电柱与电路板导通处产生电化学腐蚀,影响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n壳体,用于形成容纳空间;/n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具有导电触点;/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弹片,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覆盖所述导电触点;/n充电柱,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上、且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充电柱与所述弹片抵接;/n其中,当所述充电柱不受外力抵靠时,所述弹片与所述导电触点分离;/n当所述充电柱受外力抵靠时,所述充电柱朝靠近所述弹片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片受力变形与所述导电触点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用于形成容纳空间;
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具有导电触点;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片,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覆盖所述导电触点;
充电柱,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上、且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充电柱与所述弹片抵接;
其中,当所述充电柱不受外力抵靠时,所述弹片与所述导电触点分离;
当所述充电柱受外力抵靠时,所述充电柱朝靠近所述弹片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片受力变形与所述导电触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为圆形结构,所述弹片的外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弹片朝向所述充电柱侧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弹片的中心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为条状结构,所述弹片的两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弹片朝向所述充电柱侧凸出,所述弹片的中部覆盖所述导电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靠近所述弹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外周直径大于所述柱体的外周直径;
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充电柱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周壁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凸起部;
当所述充电柱不受外力抵靠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令鹏李晓东葛建豪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