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对接连接器及动力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对接连接器及动力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电力行业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需要通过连接器将两段电缆对接连接。例如铜管连接器、铜铝复合连接器。这些连接器虽然可以实现两段电缆的快速连接,但存在以下问题:1)两段电缆的连接处存在载流量不足的问题,影响电缆电气性;2)两段电缆连接后不能拆卸,或者只能破坏性拆卸;3)现有的连接器防松效果不好;4)使用现有的连接器连接电缆时耗费工时较多,通常需要至少两个工具,一个卡紧工具,一个拧紧工具。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对接连接器及动力电缆,该电缆对接连接器可以增加相互对接的两段电缆的载流量。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缆对接连接器,其包括相互对接的两个本体部,本体部包括:接线部,具有容纳电缆接头的容纳腔;对接部,沿背离容纳腔的第一方向延伸,对接部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续分布的第一限位凸台、连接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的两个本体部(1),所述本体部(1)包括:/n接线部(11),具有容纳电缆接头的容纳腔(111);/n对接部(12),沿背离所述容纳腔(111)的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对接部(12)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连续分布的第一限位凸台(121)、连接凸柱(123)和第二限位凸台(122),所述连接凸柱(123)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端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面(123a)和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122)的端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面(123b),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122)的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缆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的两个本体部(1),所述本体部(1)包括:
接线部(11),具有容纳电缆接头的容纳腔(111);
对接部(12),沿背离所述容纳腔(111)的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对接部(12)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连续分布的第一限位凸台(121)、连接凸柱(123)和第二限位凸台(122),所述连接凸柱(123)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端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面(123a)和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122)的端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面(123b),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122)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
其中一个所述本体部(1)的所述第二连接面(123b)与另一个所述本体部(1)的所述第二连接面(123b)相互搭接设置,以实现两段电缆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对接连接器还包括:螺栓(2)和螺母,所述连接凸柱(12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面(123a)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3b)的定位孔(123c),所述螺栓(2)穿过相互对接的所述两个本体部(1)的所述定位孔(123c)并与所述螺母连接,以将所述两个本体部(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23c)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所述定位孔(123c)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所述端面之间保持预定间距,使得所述螺栓(2)的螺帽(21)的一个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所述端面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21)的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23a)之间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导向筋(124),所述螺栓(2)的螺帽(21)容纳于间隔分布的所述导向筋(124)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岑先富,单秀清,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