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油膏填充系统及其填充管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965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油膏填充系统及其填充管,包括依次借助输油管连通的储罐、油膏槽以及填充装置,其中填充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进线口、出线口以及进膏口,所述出线口处设置有用于刮油膏的刮件,所述刮件上开设有供缆芯通过的通孔,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调节通孔大小的调节件;通过在出线口处设置刮件,缆芯通过填充管填充油膏后从出线口移出时,缆芯表面多余的油膏能够被良好刮除,刮除的油膏处于填充管内可持续使用,从而避免多余的油膏残留在缆芯上影响后续的加工;并且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缆芯可以通过调节件来调节,确保刮件始终处于良好刮除状态,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缆芯,实用性更佳。

Cable paste filling system and its fill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油膏填充系统及其填充管
本技术涉及线缆油膏填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缆油膏填充系统及其填充管。
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技术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纤的结构一般是中心石英玻璃芯层外包塑料护套层,光缆的缆芯与护套之间填充油膏。生产时用油膏泵通过料管压入油膏填充管,缆芯穿过填充管使得油膏填充缆芯的空隙。公告号为CN2071148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缆护套油膏填充管,包括油膏填充管本体,油膏填充管本体上与油膏输入管连接部位的外壁处固连有环油膏填充管本体的密封腔,密封腔内的油膏填充管本体的管壁上环管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从而油膏能够从缆芯的四周向缆芯填充,从而增加填充效果,使得填充更加均匀。但是在填充的过程中线缆直接从油膏填充管本体的一端移出,会存在较多多余的油膏粘附在缆芯上,造成油膏使用率低且会对后续设备加工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管,具有在填充油膏后良好刮除缆芯上多余油膏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填充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进线口、出线口以及进膏口,所述出线口处设置有用于刮油膏的刮件,所述刮件上开设有供线缆通过的通孔,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调节通孔大小的调节件。通过在出线口处设置刮件,缆芯通过填充管填充油膏后从出线口移出时,缆芯表面多余的油膏能够被良好刮除,刮除的油膏处于填充管内可持续使用,从而避免多余的油膏残留在缆芯上影响后续的加工;并且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缆芯可以通过调节件来调节,确保刮件始终处于良好刮除状态,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缆芯,实用性更佳,而且这样使得填充管内油膏不易过快的被排出,可以更加持久的良好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刮件包括安装在管体端口处的软质体,所述调节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管体上且用于挤压软质体的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供缆芯通过的通口。这样需要调节通孔大小时,只需通过转动端盖来挤压软质体达到不同形变程度即可,结构简单且操作便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软质体朝向端盖的一端凸出管体端面,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有阻挡软质体内缩的挡件。需要将通孔调小时,转动旋盖使得其朝向软质体方向移动且借助端盖端面内壁挤压软质体凸出管体端面的部分,促使软质体被挤压达到缩小通孔的目的,而且这样软质体均匀形变可以确保形变后的软质体通孔内壁各处均能良好贴合缆芯达到良好刮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软质体上开设有环槽且在通孔处形成环形刮边,所述端盖内壁设置有插入环槽的凸环,所述环槽的宽度自开口至底壁逐渐减小。通过开设环槽形成环形刮边,这样环形刮边具备更好的形变能力,操作时转动端盖使得凸环插入到环槽内,凸环越进入环槽驱使环形刮边形变越大,即通孔孔径越小,同样良好实现对于通孔孔径大小的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操作简单且更加轻松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进线口处同样设置有刮件,所述进线口处的通孔直径大于出线口处的通孔直径。在进线口也设置刮件,这样使得管体两端刮件均对管内的油膏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避免油膏过快的从端部流出的情况;并且进线口处孔径较大不会影响缆芯的穿入,出线口处的孔径较小基本达到密封,使得油膏被良好刮除的同时基本达到密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端盖固定设置有避开通口的手持条,所述手持条对称设置。这样设置手持条在避开通口的同时,提供良好的着力点,便于人们手持手持条来实现转动端盖的操作,使得操作更加轻松省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油膏填充系统,具有能耗小的优点。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油膏填充系统,包括依次借助输油管连通的储罐、油膏槽以及填充装置,所述输油管上设置有驱使管内油膏流动的动力件,所述填充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的上述填充管,所述填充管的进膏口与输油管连接。首先将储罐内的油膏定量抽至油膏槽内,然后再从油膏槽内的将油膏抽至填充管内进行使用达到填充目的,实现持续对填充管补充油膏,而且填充管内的油膏不易直接从两端开口排出,有效减缓油膏的排出效率,从而同时间内需要泵入的油膏量更少,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更加节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动力件包括绞龙泵。绞龙泵具备结构简单且耗能小的优点,同时在出现故障时也便于维修,而且其能够稳定长时间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输油管包括连通储罐和油膏槽的第一输管以及连通油膏槽和填充管的第二输管,所述第一输管和第二输管上均设置有动力件,所述油膏槽内设置有控制第一输管上动力件关闭的液位感应器,在油膏槽内液位到达液位感应器处时关闭第一输管上的动力件。通过在第一输管和第二输管上设置独立的动力件,同时在油膏槽内设置液位感应器,从而在往油膏槽内补入油膏时,在油膏液位达到液位感应器处即停止补入,避免补入油膏过多导致溢出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油膏槽设置在机体上且位于填充管下方。这样从填充管内流出的油膏可以回流至油膏槽内实现循环利用,实现对于油膏的充分利用,减少油膏浪费的情况,在油膏槽与填充管之间形成良好的油膏循环系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管体的两端设置软质体的刮件来实现对于缆芯上多余的油膏进行刮除,避免多余的油膏对于后续生产工序造成不良影响;2、而且通过软质体设置使得管内的油膏不易从两端直接流出,从而减缓管内油膏的排出效率,进而减少同时间内需要泵入的油膏量,达到良好节能的目的;3、管体与油膏槽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系统,只需初次往油膏槽中泵入定量油膏后,油膏在管体与油膏槽之间循环流动,不会对罐体内的油膏造成污染,结构简单且达到对于管体持续性补入油膏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2的爆炸图;图4为实施例2中端盖的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3的爆炸图;图6为实施例3中端盖和软质体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3中手持条的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图。附图标记:1、管体;2、进线口;3、出线口;4、进膏口;5、螺纹段;6、软质体;7、通孔;8、挡环;9、端盖;10、通口;11、手持条;12、环槽;13、环形刮边;14、凸环;15、联动槽;151、凹槽;152、卡槽;16、联动件;161、杆件;162、卡块;17、橡胶垫;18、储罐;19、油膏槽;20、机体;21、支撑架;22、第一输管;23、第二输管;24、动力件;25、液位感应器;26、缆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填充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两端贯穿分别形成进线口2和出线口3,同时在管体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进膏口4,在进线口2、出线口3以及进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进线口(2)、出线口(3)以及进膏口(4),其特征是:所述出线口(3)处设置有用于刮油膏的刮件,所述刮件上开设有供缆芯(26)通过的通孔(7),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调节通孔(7)大小的调节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进线口(2)、出线口(3)以及进膏口(4),其特征是:所述出线口(3)处设置有用于刮油膏的刮件,所述刮件上开设有供缆芯(26)通过的通孔(7),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调节通孔(7)大小的调节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管,其特征是:所述刮件包括安装在管体(1)端口处的软质体(6),所述调节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管体(1)上且用于挤压软质体(6)的端盖(9),所述端盖(9)上开设有供缆芯(26)通过的通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管,其特征是:所述软质体(6)朝向端盖(9)的一端凸出管体(1)端面,所述管体(1)内壁设置有阻挡软质体(6)内缩的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管,其特征是:所述软质体(6)上开设有环槽(12)且在通孔(7)处形成环形刮边(13),所述端盖(9)内壁设置有插入环槽(12)的凸环(14),所述环槽(12)的宽度自开口至底壁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管,其特征是:所述进线口(2)处同样设置有刮件,所述进线口(2)处的通孔(7)直径大于出线口(3)处的通孔(7)直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淼黄燕生何承平吴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昌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