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系统风量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的CO↓[2]浓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换气的阶段;需要进行换气时,检测CO↓[2]浓度变化量,若其浓度变化量大于基准值K,则以最强的强度控制驱动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阶段;若其浓度变化量小于基准值K时,则根据该CO↓[2]浓度水平控制风量,该浓度持续基准时间时,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强度较现状上升一个档的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CO↓[2]浓度的绝对值以外,利用单位时间浓度的变化量控制风量,有效地对应室内空气的污染;在基准时间内换气无法改善CO↓[2]浓度时,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驱动强度上升一个档,提高换气效率;利用CO↓[2]浓度值、有无设定自动风量、CO↓[2]浓度变化量、室外温度等因素控制风量,根据室内空气的污染情况,以最佳状态进行换气。(*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急剧变化及持续一定时间的状态,保证风扇的风量,提高换气效率的。
技术介绍
以下说明中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器和换气系统。一般情况下,空调器是由循环封闭回路,利用热交换媒体与周边大气间的热交换过程,来控制室内制冷、加热的机械装置组成。指夏天冷却室内热空气的空调和冬天加热室内冷空气的暖风机。具有以上功能的空调器,一般与嵌入安装在建筑物天棚上形成的凹槽内的换气系统一同使用,此换气系统包括,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吸进室外的空气引入至室内的过程。换气系统由于具有不占用室内空间的优点,最近使用的趋势有与空调器一样增加的趋势。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现有技术的空调设备。图1是由空调器和换气系统组成的一般空调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以换气系统为中心的空调设备的模块图。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空调器是由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组成。当空调器10进行制冷程序运转时,换气系统驱动供气风扇,吸入室外空气,将吸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20冷却至与室温相近的温度后,通过供气部22供到室内。当空调器10进行加热程序运转时,通过与制冷循环相反的循环回路,将室内空气通过排气部24和热交换器20排至室外。对上述空调设备的组成,以换气系统为中心详细进行说明。换气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整个系统,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其数据控制供气风扇和吸气风扇的驱动,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控制部21;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传感器22;检测室内温度的室温传感器23;为调节风量的检测风挡位置的风挡位置检测传感器26;为检测室内二氧化碳(CO2)浓度的CO2气体传感器;根据上述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控制部21的控制,驱动将室外空气供到室内的供气风扇驱动电路28;驱动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气风扇驱动电路29;若通过控制部21的控制决定风量,则根据风挡位置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结果驱动风挡的风挡驱动电路30。其中,未说明的符号24是根据使用者的选择,为控制换气系统的动作,而输入信号的遥控装置,25是空调器的室内机。封闭空间的空气随着生命体的呼吸,其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逐步增加阻碍生命体的呼吸。因此,如在办公室或车辆内等停留人数多的窄小空间里,需将室内污染的空气用室外新鲜的空气替换。此时使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换气系统。图2的换气系统解决的是使用一个风扇时,只能强制排出室内空气的装置上所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的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的说明如下。图3是现有技术的空调设备中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流程图。现有技术的换气系统的换气控制方法是,单纯地检测CO2浓度,根据CO2浓度的量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风量分5个阶段控制的运算法则(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1-304645号)。如图3所示,在供电的情况下根据室内机的信号,判断是否是制冷模式(S301),根据制冷模式和非制冷模式控制风量。首先,对制冷时的换气进行说明。当室外温度和设定温度TS低于室温时,换气系统直接引入外部冷气,为提高制冷效率,按最大风量HH进行普通换气。(S302、S303、S308)当室温<室外温<设定温度TS时,也同上,按最大风量HH进行换气。(S302、S304、S308)当设定温度TS>室温>室外温时,用排气加温供气的室外空气,再供到室内,进行热交换换气。(S302、S303、S309)当室外温度高于室温和设定温度TS时,也如上进行热交换换气。(S302、S304、S309) 非制冷模式下,即加热或调温模式下的换气过程说明如下。室外温和设定温度TS高于室温时,直接引入外部的暖空气,为提高加热效率,按最大风量HH进行普通换气。(S305、S306、S308)当室温>室外温>设定温度TS时,也如上按最大风量HH进行普通换气。(S305、S307、S308)当室外温>室温>设定温度TS时,通过排气冷却供气的外气,来实现热交换换气。(S305、S306、S309)室外温小于室温和设定温度TS时,也如上进行热交换换气。(S305、S307、S309)上述的换气过程中热交换换气的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判定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水平,根据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水平,按最大风量HH,大风量H,中风量M及低风量L运转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明显低时,停止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驱动,结束换气。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换气控制方法是检测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并将其与设定温度TS进行比较后,分普通换气和热交换换气的控制方法。如果不是普通换气,而需要热交换换气的情况下,检测CO2浓度,根据浓度水平用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分5个阶段进行换气。以上说明的现有技术的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的换气系统,是根据CO2浓度的绝对值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风量分5个阶段进行控制的方法,上述的风量控制只根据CO2浓度的绝对值,只是对CO2浓度有急剧变化或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换气,而在CO2浓度维持一定值,未达到纯净的室内环境的时后,无法有效地进行换气。即,因室内有人吸烟或室内人员的急剧增多等原因导致的CO2浓度的急剧变化,使室内空气快速变坏的情况下,只根据CO2浓度控制风量,在维持室内纯净度等方面效果欠佳。以换气为目的的风量控制,应随室内环境状态而变,若没有浓度变化,上述的控制方法将继续维持现有的风量却无法改善室内环境的问题。这是由于主要考虑了减少空调器的负荷方面,进行换气而引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CO2浓度的急剧变化及二氧化碳浓度维持一定时间的情况,保证风扇的风量,提供换气效率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检测当前的CO2浓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换气的阶段;需要进行换气时,检测CO2浓度变化量,若其浓度变化量大于基准值K,则以最强的强度控制驱动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阶段;若其浓度变化量小于基准值K时,则根据该CO2浓度水平控制风量,该浓度持续基准时间时,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强度较现状上升一个档的阶段。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后述的实施例说明更加明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以下的效果。第一、在CO2浓度的绝对值以外,利用单位时间浓度的变化量控制风量,有效地对应室内空气的急剧污染。第二、在基准时间内的换气无法改善CO2浓度时,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驱动强度上升一个档,提高换气效率。第三、利用CO2浓度值、有无设定自动风量、CO2浓度变化量、室外温度等因素控制风量,根据室内空气的污染情况,以最佳状态进行换气。附图说明图1是由空调器和换气系统组成的一般空调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以换气系统为中心的空调设备的模块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空调设备中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风量时设定风量为非自动的情况下子程序流程图。其中21控制部 22室外温度传感器23室温传感器 24遥控装置25室内机 26风挡位置检测传感器27CO2气体传感器 28供气风扇驱动电路29排气风扇驱动电路 30风挡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换气系统的风量控制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风量时设定风量为非自动的情况下子程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系统风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当前的CO↓[2]浓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换气的阶段;需要进行换气时,检测CO↓[2]浓度变化量,若其浓度变化量大于基准值(K),则以最强的强度控制驱动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阶段;若其浓度变化量小于基准值(K)时,则根据该CO↓[2]浓度水平控制风量,该浓度持续基准时间时,将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强度较现状上升一个档的阶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宽镐,崔皓善,李起燮,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