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COD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577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0:16
一种快速COD检测仪,属于环境分析检验技术领域。包括上暗盒、下暗盒、光电倍增管以及遮光板,所述的上暗盒具有上盖,盒腔设有隔板,上暗盒在下方设有用于连接下暗盒的上护筒,上护筒在筒腔侧壁贴设护套,所述的隔板的通孔内嵌设硼硅玻璃,所述的下暗盒包括下护筒,其上端与上护筒的下端衔接安装以使两者的筒腔共同形成管道状的暗室,所述的光电倍增管设置在暗室内,所述的遮光板设置在上暗盒的隔板和上护筒的上端面之间,遮光板配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传动轴向上延伸与遮光板的一端连接安装,遮光板受步进电机驱动而转动。优点:极大地降低试剂消耗量,降低检测成本和避免二次污染;检测灵敏度高;能保护光电倍增管的受光面不易损坏。

A fast cod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COD检测仪
本技术属于环境分析检验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COD检测仪。
技术介绍
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是水质监测中表征还原性无机和有机物的常测项目,反映了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测定COD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以各种化学反应为基础,物理法则主要是分光光度法。化学法中,常见的操作是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或重铬酸钾氧化法,再配合滴定或分光光度法来进行检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8918443A介绍的“一种一体化便携式水质COD检测装置”,其样品经过消解后通过光谱测量单元来得出所测水样的COD值。然而,经实际验证,上述提及的仪器在COD检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分析时间长,加热单元能耗高,并且还因需要消耗大量的浓硫酸而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为了消除水中氯离子的干扰,往往还需加入毒性很大的硫酸汞进行掩蔽,进而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几年,基于电化学方法的COD检测装置或方法因检测速度快、试剂用量较少等优点而逐渐成为领域内的热点。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6645326A提及的“一种无毒快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COD检测仪,包括上暗盒(1)和下暗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倍增管(3)、遮光板(4)、电源变压器(5)、电源板(6)、高压模块(7)、电化学模块(8)以及主控板(9),所述的上暗盒(1)具有上盖(11),上暗盒(1)的盒腔通过隔板(12)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暗盒(1)在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下暗盒(2)的上护筒(13),所述的上护筒(13)的上端自上暗盒(1)的底部探入至上暗盒(1)的盒腔内且接近所述的隔板(12),所述的隔板(12)在对应上护筒(13)的位置开设通孔(121),在所述的通孔(121)内嵌设硼硅玻璃(122),上护筒(13)的下端自下暗盒(2)的顶部探入至下暗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COD检测仪,包括上暗盒(1)和下暗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倍增管(3)、遮光板(4)、电源变压器(5)、电源板(6)、高压模块(7)、电化学模块(8)以及主控板(9),所述的上暗盒(1)具有上盖(11),上暗盒(1)的盒腔通过隔板(12)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暗盒(1)在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下暗盒(2)的上护筒(13),所述的上护筒(13)的上端自上暗盒(1)的底部探入至上暗盒(1)的盒腔内且接近所述的隔板(12),所述的隔板(12)在对应上护筒(13)的位置开设通孔(121),在所述的通孔(121)内嵌设硼硅玻璃(122),上护筒(13)的下端自下暗盒(2)的顶部探入至下暗盒(2)的盒腔内,上护筒(13)在筒腔侧壁贴设护套(132),上护筒(13)沿轴向开设自上暗盒(1)的下腔贯通至下暗盒(2)的盒腔的引线孔(131),所述的下暗盒(2)包括下护筒(21),所述的下护筒(21)设置在上护筒(13)的下方,其上端与上护筒(13)的下端衔接安装以使两者的筒腔共同形成管道状的暗室,所述的光电倍增管(3)设置在所述的暗室内且受光面与上护筒(13)的上端面齐平,所述的遮光板(4)设置在上暗盒(1)的隔板(12)和上护筒(13)的上端面之间,遮光板(4)配设有步进电机(41),所述的步进电机(41)设置在上护筒(13)的一侧且与上暗盒(1)的下腔底部固定,步进电机(41)的传动轴(411)向上延伸与遮光板(4)的一端连接安装,遮光板(4)受步进电机(41)驱动而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所述的电源变压器(5)、电源板(6)、高压模块(7)、电化学模块(8)以及主控板(9)设置在下暗盒(2)的盒腔内,所述的主控板(9)与步进电机(41)、电源板(6)、高压模块(7)以及电化学模块(8)电连接,所述的电源变压器(5)与电源板(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COD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暗盒(2)在下护筒(21)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架(22),所述的第一支架(22)通过第一安装板(221)与下暗盒(2)的顶壁固定,下暗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春权英张根华崔荣静丁建英王熙宁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