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51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所述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包括:活动槽;两个伸缩结构,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个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L型板底部的之间;两个挤压结构,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包括两个U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取样效果好,且灵活性好,省时省力,可以快速的对污水进行取样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取样采集结构的实用性。

A kind of sewage sample collection capacity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
本技术涉及污水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
技术介绍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水随意的排放,造成了大量湖泊的水源被污染,这时就需要采集设备对水源进行采集,然而现有的采集设备存在大量的缺点,比如现有的采集设备,操作辅助,使用不方便,并且取样效果较差,且灵活性好,费时费力,不能快速的对污水进行取样工作,严重的降低了取样采集结构的实用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解决了不便于采集,费时费力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包括:活动槽;两个伸缩结构,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个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L型板底部的之间;两个挤压结构,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包括两个U型槽,两个所述U型槽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活动槽和所述运动板的底部,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采集结构,所述采集结构设置于所述运动板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挡板和所述L型板并延伸至所述L型板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所述L型板的顶部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U型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所述U型槽并延伸至所述U型槽的外部。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底部通过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板。优选的,所述采集结构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气囊采集球,所述气囊采集球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吸管,所述吸管的底端设置有采集嘴。优选的,所述吸管的底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气囊采集球的正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两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将吸管和采集嘴放置在污水中,通过人员手动手动拨动手指,进行握拳运动,这时就会带动移动板向上运动,移动板向上运动时,就会带动直齿板向上运动,通过直齿板向上的运动,就可以带动两个齿轮进行旋转,通过两个齿轮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扇形板相对方向扇形运动,通过两个扇形板相对方向的运动,就会带动两个挤压板相对方向扇形运动,这时就可以对气囊采集球进行挤压,气囊采集球受到挤压时,就会通过第二单向阀进行出去,当气囊采集球失去挤压力时,这时吸管迫于压强力,就会通过采集嘴将污水进行吸收,从而通过气囊采集球进行存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取样效果好,且灵活性好,省时省力,可以快速的对污水进行取样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取样采集结构的实用性;当需要对装置进行长度调节时,手动旋转两个丝杆,通过两个丝杆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移动块左右运动,间接带动两个齿轮左右运动,将齿轮与直齿板失去接触,再手动旋转两个螺纹杆,通过两个螺纹杆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L型板上下运动,间接带动运动板上下运动,间接带动采集结构和挤压结构上下运动,这时就完成了对装置的长度调节,调节完毕,再旋转两个丝杆,使得两个齿轮与直齿板的两侧进行啮合,具有长度的调节功能,便于不同位置的取样,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挤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采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活动槽,2、伸缩结构,21、L型板,22、挡板,23、螺纹杆,3、运动板,4、挤压结构,41、U型槽,42、丝杆,43、移动块,44、齿轮,45、扇形板,46、挤压板,5、固定杆,6、移动板,7、直齿板,8、采集结构,81、气囊采集球,82、吸管,83、采集嘴,84、第一单向阀,85、第二单向阀,86、顶杆,9、限位块,10、复位弹簧,1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挤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采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包括:活动槽1;两个伸缩结构2,两个所述伸缩结构2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槽1的两侧,两个所述伸缩结构2包括两个L型板21,两个所述L型板21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1的两侧;运动板3,所述运动板3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L型板21底部的之间;两个挤压结构4,两个所述挤压结构4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板3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结构4包括两个U型槽41,两个所述U型槽41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运动板3底部的两侧;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槽1的内壁的两侧;移动板6,所述移动板6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1的内壁的两侧,所述移动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齿板7,所述直齿板7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活动槽1和所述运动板3的底部,所述移动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1,在这里直齿板7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齿轮44啮合,而把手11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操作人员手指部的拨动,用于提升移动板6的高度;采集结构8,所述采集结构8设置于所述运动板3的底部,采集结构8主要是用于对水源的采集。所述活动槽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22,两个所述挡板22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挡板22和所述L型板21并延伸至所述L型板21的底部,所述螺纹杆23的外表面与所述L型板21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U型槽41的内壁的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杆42,所述丝杆4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3,所述丝杆42的一端贯穿所述U型槽41并延伸至所述U型槽41的外部,通过丝杆42的旋转,可以带动移动块43左右运动,进而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其特征在于,包括:/n活动槽;/n两个伸缩结构,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个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n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L型板底部的之间;/n两个挤压结构,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包括两个U型槽,两个所述U型槽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n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n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活动槽和所述运动板的底部,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n采集结构,所述采集结构设置于所述运动板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槽;
两个伸缩结构,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两个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个L型板,两个所述L型板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
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L型板底部的之间;
两个挤压结构,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挤压结构包括两个U型槽,两个所述U型槽的顶部固定于所述运动板底部的两侧;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
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两侧,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齿板,所述直齿板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活动槽和所述运动板的底部,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采集结构,所述采集结构设置于所述运动板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污染治理用污水样品提取采集装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挡板和所述L型板并延伸至所述L型板的底部,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所述L型板的顶部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响中王剑光汪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石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