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企业钢制品铁路装车发运领域,具体地,涉及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尤其是涉及针对使用钢制架对钢卷进行装载、加固时,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完成装车配载计算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钢卷铁路装载基本使用草支垫作为加固方案,尽管草支垫单价较为低廉,但是复用性差,加固效果不尽如人意,松脱的情况时有发生,逐渐被钢制架装载加固方案所替代。相较于草支垫,钢制架具有可以回收再利用、装载稳固、适用范围较大等优势。然而,对基于钢制架装车配载方案的要求更加严谨、精细,现今大部分钢铁企业的装车配载主要是采用人工配载的模式。人工配载的模式主要依靠配载人员的过往经验,不同经验基础的配载人员在配载结果可用性、配载耗时等方面不尽相同。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深入,在铁路发运领域无人化、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人工配载模式已经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迫切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配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配载规则数字化模块:解析第一配载规则,将第一配载规则通过数据解析形成规格计算公式集;/n第二配载规则数字化模块:自定义第二配载规则,将第二配载规则形成配载约束条件;/n配载计算模块:根据规格计算公式集、配载约束条件,进行配载计算,基于装载计算得到配载结果;/n配载展现模块:将配载结果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示,支持对配载结果进行导出、打印。/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配载规则数字化模块:解析第一配载规则,将第一配载规则通过数据解析形成规格计算公式集;
第二配载规则数字化模块:自定义第二配载规则,将第二配载规则形成配载约束条件;
配载计算模块:根据规格计算公式集、配载约束条件,进行配载计算,基于装载计算得到配载结果;
配载展现模块:将配载结果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示,支持对配载结果进行导出、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载规则数字化模块包括:
区域编码模块:对敞车的左右两端摆放区域进行编码,得到区域编码,所述区域编码主要包括左部区域、中部区域、右部区域中的任一种或任多种,分别对左部区域、中部区域、右部区域进行排列划分,得到区域各排、区域分排各位置;
变量定义模块:定义变量,所述变量主要包括各区域装载重量、区域各排装载重量、区域分排各位置装载重量、车皮定额载重、钢制架自重、材料板宽值中的任一种或任多种;
规则解析模块:根据区域编码、变量将第一配载规则进行数字化解析,得到规格计算公式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载计算模块包括配载材料组车计算模块、单车材料摆放计算模块、甩卷计算模块;
所述配载材料组车计算模块是按照收货单位、到站信息,将材料划分得到材料分组,将每个材料分组按照材料重量进行排序,依照材料重量进行组合装载,得到材料组车计算结果;
所述单车材料摆放计算模块是根据材料组车计算结果,设定单车材料数量,对单车材料进行递归排序计算,得到单车配载结果;
所述甩卷计算模块是对单车配载结果与配载约束条件进行匹配,若单车配载结果满足配载约束条件,则保存单车配载结果;若单车配载结果不满足配载约束条件时,则按照材料重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甩卷,得到剩余卷,触发剩余卷配载。
4.一种使用钢制架的铁路钢卷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配载规则数字化步骤:解析第一配载规则,将第一配载规则通过数据解析形成规格计算公式集;
第二配载规则数字化步骤:自定义第二配载规则,将第二配载规则形成配载约束条件;
配载计算步骤:根据规格计算公式集、配载约束条件,进行配载计算,基于装载计算得到配载结果;
配载展现步骤:将配载结果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示,支持对配载结果进行导出、打印。
技术研发人员:黎晓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