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制冷废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热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废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热量;当前,这部分热量的利用率很低,很多企业都将这部分热量排向大气,若将这部分热量合理适当加以利用,并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其能源利用率,这将会对节能减排具有很大的意义。制冷系统的排气在降温过程中经过冷却、冷凝、过冷的过程;在冷却过程中,制冷剂由高温的气体变为冷凝温度下的气体,在此过程中,热量的利用为显热部分,此部分温度相对较高,但热量占比较少;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由气体冷凝为液体,此过程称之为潜热过程,潜热的利用温度较低,为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但热量占比较大;过冷过程为制冷剂冷凝后再降温的过程,热量占比不大;以往,制冷系统的废热利用只利用显热部分,故利用率较低;本制冷废热利用系统除对显热部分热回收,还对潜热部分和过冷部分进行热回收;通过调节冷凝温度和过冷度,使得制冷和制热的综合效率达到最高,充分利用能源;通过一次换热、二次换热和热泵技术三次加热来制取不同温度的热水,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等的需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制冷废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热利用部分(100)、潜热利用部分(200)、制冷剂过冷部分(400)及制冷系统储液部分(300);/n所述显热利用部分包括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显热利用部分水箱(2);/n所述潜热利用部分包括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潜热利用部分水箱(4)、融霜换热水箱(5);/n所述制冷剂过冷部分包括过冷部分蒸发换热器(6)、过冷部分压缩机(7)、过冷部分冷凝换热器(8);/n所述制冷系统储液部分包括制冷系统过冷储液器(9)、制冷系统冷凝储液器(10);/n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的气体进口与制冷系统的排气相连,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制冷废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热利用部分(100)、潜热利用部分(200)、制冷剂过冷部分(400)及制冷系统储液部分(300);
所述显热利用部分包括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显热利用部分水箱(2);
所述潜热利用部分包括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潜热利用部分水箱(4)、融霜换热水箱(5);
所述制冷剂过冷部分包括过冷部分蒸发换热器(6)、过冷部分压缩机(7)、过冷部分冷凝换热器(8);
所述制冷系统储液部分包括制冷系统过冷储液器(9)、制冷系统冷凝储液器(10);
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的气体进口与制冷系统的排气相连,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的气体出口与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的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均与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水箱(2)相连;
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的进气口与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换热器(1)相连接,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的出液口与所述融霜换热水箱(5)相连;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的给排水口与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水箱(4)的给排水口相接;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水箱(4)的补水由外部给水提供;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水箱(4)供水给所述显热利用部分水箱(2);所述融霜换热水箱(5)连接所述潜热利用部分换热器(3)和制冷系统冷凝储液器(10),所述融霜换热水箱(5)连接融霜的给水和回水接口;
所述过冷部分蒸发换热器(6)供液给所述制冷系统冷凝储液器(10),出液连接到储液器(9),回气管连接到所述过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峰,常松伟,黄劲松,钱志博,陈建平,史雪菲,牛新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