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伪随机激励生成
,特别是涉及一种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在高性能处理器伪随机激励生成器中,指令集是激励生成器的用户接口,指令集的定义方式直接关系到伪随机激励的编写效果。传统的指令集分类一般根据在处理器中操作数的存储方法,指令中显示表示的操作数个数,寻址方式,操作类型以及操作数的类型和大小来进行分类。最常见的为通用寄存器型指令集结构的分类,该类指令集结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种类型——寄存器-寄存器型、寄存器-存储器型、存储器-存储器型。常见的伪随机激励生成器对指令集实现采用常规树形结构,通过对相应的指令树遍历来生成测试指令。采用上述方法时,如果指令条数较多,则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并且指令数的操作类型不同,会限制指令所能够表示的寄存器个数。指令集的调整对原有的测试序列也有一定的影响,指令的删减或增加,需要改动已编写完成的测试序列或测试知识库,没有可重用性与可继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分别定义指令单元和多级指令组,其中,指令单元是伪随机激励生成器中最基本的指令定义,指令组是将同一类型的指令或指令组编为一组;/n(2)根据所述指令单元和多级指令组在指令的分组之间建立约束关系,形成树形约束模型结构;/n(3)基于所述树形约束模型结构生成随机指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定义指令单元和多级指令组,其中,指令单元是伪随机激励生成器中最基本的指令定义,指令组是将同一类型的指令或指令组编为一组;
(2)根据所述指令单元和多级指令组在指令的分组之间建立约束关系,形成树形约束模型结构;
(3)基于所述树形约束模型结构生成随机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定义指令单元时,每个指令单元包括:指令的名称、目标寄存器及目标寄存器类型、指令的源寄存器以及地址偏移、指令存储地址、下一条指令PC与当前指令PC的偏移、以及指令的合法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定义多级指令组时,每个指令组分类从高到低依次为:随机类别、指令类型、执行部件、操作分组和操作数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伪随机激励生成器的基于双向约束树指令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类别变量的可选值包括以下三种:运算类指令、访存类指令和控制类指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寅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