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927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弯曲疲劳性能、耐久性测试领域。试样呈“H”型,其端部

Static pre tension ultrasonic bending fatigue specimen and its desig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弯曲疲劳性能、耐久性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零部件材料的测试需求,填补了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验的空白,为材料在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等接近实际服役工况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测试、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服役期间叶片,涡轮叶片处于应力最复杂(拉伸/弯曲/高频振动载荷)、温度最高、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而被列为发动机中的核心部件,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就必须提升其核心部件——涡轮叶片的性能,而开展接近实际服役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测试,是获取其服役性能数据,指导结构优化、工艺改进,提升叶片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试验技术如电磁谐振技术、压电超声技术、电液伺服技术等应运而生。其中,压电超声技术以其频率高(一般为20kHz)、能耗低等优势,在实验测试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超声疲劳试验装置有对称(非对称)拉伸超声疲劳试验装置、三点弯曲超声疲劳试验装置、扭转超声疲劳装置等,基于上述装置对航空航天和众多领域的关键结构材料开展了大量的测试。超声试样设计是超声疲劳领域的关键。超声疲劳试样种类众多,常见对称(非对称)拉伸超声疲劳试样、三点弯曲超声疲劳试样、扭转超声疲劳、悬臂弯曲疲劳试样等,受试样设计方法的限制,复合载荷超声疲劳试样鲜有见到。综上所述,受限于现有试验装置和试样设计方法,模拟航空航天等领域关键部件材料实际服役工况开展力学性能测试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零部件材料的测试需求,填补了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验的空白,为材料在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等接近实际服役工况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测试、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呈“H”型,其端部L0处设置四个厚度为m、带半圆柱面的台肩,与实验室自制设备上的拉伸夹具连接,实现试样静态预拉伸载荷的加载;圆柱半径r=h/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材料密度测量仪和动态弹性模量测量仪,获取制作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金属材料的密度ρ和动态弹性模量Ed;步骤2:基于制作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和性能,确定所设计试样的固有频率f、宽度b以及厚度h,其中固有频率处于F±0.45kHz范围内,F为超声弯曲疲劳试验机的工作频率,F为20kHz;步骤3:根据公式计算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谐振长度L和L0,其中:Ed为所选取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ρ为所选取材料的密度;步骤4:根据步骤1、2、3中得到的b、h、L和L0,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超声三点弯曲疲劳试样模型;并在试样模型端部L0处增加四个厚度为m、带半圆柱面的台肩,圆柱半径r=h/2,得到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模型;对此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第一阶弯曲振型对应的共振频率f1(f1<F);步骤5:以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厚度h为变量,逐步增加试样的厚度h,利用有限元软件反复进行分析优化,直到模态分析得出的试样第一阶弯曲振型处于F±10Hz范围内,最后确定试样全部几何尺寸,完成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设计。所述的步骤5中,当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第一阶弯曲振型对应的共振频率f1在F±0.45kHz以外时,试样厚度h每次微调的范围是0.05~0.1mm;当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第一阶弯曲振型对应的共振频率f1在F±0.45kHz以内时,试样厚度h每次微调的范围是0.01~0.005mm。完成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设计后,需要对试样进行进一步的模态分析,确保与其第一阶弯曲振型相邻的下一阶阵型对应的固有频率f2-F>2kHz,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寄生振动;若f2-F<2kHz,逐步减小宽度b,并重复步骤3、4、5进行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设计,直至f2-F>2kHz。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金属材料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设计,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试样第一阶弯曲振型对应的共振频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试样厚度h不断修正直至接近设计频率,并对宽度b不断修正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寄生振动,满足超声疲劳试验的要求,并充分保证了试验精度。本专利技术填补了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验的空白,丰富了超声疲劳试验的试样类型,为材料在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等接近实际服役工况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测试、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设计方法流程图;图3为三点弯曲试样微段横向受迫振动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为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厚度h与第一阶弯曲振型对应的共振频率f1之间的关系;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宽度修正过程中f2-F与宽度b之间的关系;图6为50钢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详细尺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及设计方法,其中,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呈“H”型,其端部L0处加设置四个厚度为m、带半圆柱面(圆柱半径r=h/2)的台肩;对于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设计方法,首先需确定材料参数及部分几何尺寸,然后基于超声三点弯曲试样的谐振长度解析公式计算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谐振长度,建立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固有频率,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不断修正,使试样弯曲模态对应的频率在F±0.45kHz内,以满足超声弯曲试验系统的要求。本专利技术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零部件材料的测试需求,填补了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设计的空白,丰富了超声疲劳试验的试样类型,为材料在拉伸-高频弯曲振动等接近实际服役工况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测试、寿命预测奠定了基础。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呈“H”型,其端部L0处加设四个厚度为m、带半圆柱面(圆柱半径r=h/2)的台肩,用于与实验室自制设备上的拉伸夹具连接,实现试样静态预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其特征在于: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呈“H”型,其端部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其特征在于: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呈“H”型,其端部L0处设置四个厚度为m、带半圆柱面的台肩,与实验室自制设备上的拉伸夹具连接,实现试样静态预拉伸载荷的加载;圆柱半径r=h/2。


2.一种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材料密度测量仪和动态弹性模量测量仪,获取制作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金属材料的密度ρ和动态弹性模量Ed;
步骤2:基于制作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和性能,确定所设计试样的固有频率f、宽度b以及厚度h,其中固有频率处于F±0.45kHz范围内,F为超声弯曲疲劳试验机的工作频率,F为20kHz;
步骤3:根据公式






计算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的谐振长度L和L0,其中:Ed为所选取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ρ为所选取材料的密度;
步骤4:根据步骤1、2、3中得到的b、h、L和L0,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超声三点弯曲疲劳试样模型;并在试样模型端部L0处增加四个厚度为m、带半圆柱面的台肩,圆柱半径r=h/2,得到静态预拉伸-超声弯曲疲劳试样模型;对此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伟赵久成张世忠徐利霞万杰靖旭赵大庆赵甄章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