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包括阀体、第一垫圈、紧固件;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碟板;所述碟板垂直于阀体的中心轴,进而将阀体的内腔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碟板通过碟板轴与阀体连接;碟板轴垂直于阀体的中心轴,碟板轴的中心位置套接有弹簧;其特征在于,进水腔为进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径的锥形孔,出水腔的内壁为圆弧结构。在上述方案中:阀门内腔的突然扩大会导致流体阻力增加,增大压力损失,而流线型内腔就相当于在管道中装设了导流片,流体会沿着弧形内腔顺利流向收缩后的直管段,大大减小了阀门阻力;同时圆弧下端会形成稳定的漩涡环,漩涡环同样会起到导流的作用,减小阀门阻力也很显著。
A double plate check valve body for reducing pressure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
本技术属于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阀瓣运动方式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升降式止回阀与截止阀结构类似,仅缺少带动阀瓣的阀杆。介质从进口端(下侧)流入,从出口端(上侧)流出。当进口压力大于阀瓣重量及其流动阻力之和时,阀门被开启。反之,介质倒流时阀门则关闭。旋启式止回阀有一个斜置并能绕轴旋转的阀瓣,工作原理与升降式止回阀相似。止回阀常用作抽水装置的底阀,可以阻止水的回流。止回阀与截止阀组合使用,可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缺点是阻力大,关闭时密封性差。在止回阀中,双板止回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传统的双板止回阀的阀体出水腔为圆柱形,这种结构的双板止回阀具有加工方便的优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的双板止回阀存在压力损失过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包括阀体(1)、第一垫圈(5)、紧固件(8);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碟板(2);所述碟板(2)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进而将阀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碟板(2)通过碟板轴(3)与阀体(1)连接;所述碟板轴(3)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在所述碟板轴(3)的中心位置套接有弹簧(4);所述进水腔为进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径的锥形孔,所述出水腔的内壁为圆弧结构。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50,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为50%。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65,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为42%。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80,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为46%。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100,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为50%进一步,所述碟板轴(3)与阀体(1)之间设有碟板轴密封垫(7)。进一步,所述碟板(2)与阀体(1)之间设有碟板垫圈(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将出水腔的内壁由传统的圆柱结构改为圆弧结构,在液流过程中:阀门内腔的突然扩大会导致流体阻力增加,增大压力损失,而流线型内腔就相当于在管道中装设了导流片,流体会沿着弧形内腔顺利流向收缩后的直管段,大大减小了阀门阻力;同时圆弧下端(大直径端)会形成稳定的漩涡环,漩涡环同样会起到导流的作用,减小阀门阻力也很显著,同时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得出:该技术方案能够很好地减少压力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传统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1、阀体;2、碟板;3、碟板轴;4、弹簧;5、第一垫圈;6、碟板垫圈;7、碟板轴密封垫;8、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包括阀体1、第一垫圈5、紧固件8;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碟板2;所述碟板2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进而将阀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碟板2通过碟板轴3与阀体1连接;所述碟板轴3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在所述碟板轴3的中心位置套接有弹簧4;所述进水腔为进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径的锥形孔,所述出水腔的内壁为圆弧结构。碟板轴3的两端穿过阀体1的侧壁后与紧固件8连接,紧固件8优选的是紧固螺钉。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50时,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从传统的70%降至50%。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65,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从传统的55%降至42%。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80,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从传统的56%降至46%。进一步,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100,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从传统的53%降至50%。其中:过流面积变化率=(进口面积-出口面积)/进口面积;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阀门的密封性,所述碟板轴3与阀体1之间设有碟板轴密封垫7。上述碟板轴3上还设置有第一垫圈5。所述碟板2与阀体1之间设有碟板垫圈6。所述进水腔为两个。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请参阅图3,水流自下而上,经进水腔后顶起碟板2,随后进入出水腔,当水流自上而下逆流时,碟板2横档于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进而防止水逆流。在上述流通路径中,双板止回阀水流的截面形状依次为:直管段(与进水口连接的外接管路)--收缩--扩大--收缩--直管段(与出水口连接的外接管路);在此过程中:阀门内腔的突然扩大会导致流体阻力增加,增大压力损失,而流线型内腔就相当于在管道中装设了导流片,流体会沿着弧形内腔顺利流向收缩后的直管段,大大减小了阀门阻力;同时圆弧下端(大直径端)会形成稳定的漩涡环,漩涡环同样会起到导流的作用,减小阀门阻力也很显著。为了进一步验证本专利技术方案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出:表1,传统双板止回阀阀体的实验数据阀门型号水流速度压力损失DN504.6m/s110.121kpaDN654.6m/s33.071kpaDN804.6m/s32.297kpaDN1004.6m/s21.204kpa表2,本技术中双板止回阀阀体的实验数据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包括阀体(1)、第一垫圈(5)、紧固件(8);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碟板(2);所述碟板(2)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进而将阀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碟板(2)通过碟板轴(3)与阀体(1)连接;所述碟板轴(3)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在所述碟板轴(3)的中心位置套接有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为进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径的锥形孔,所述出水腔的内壁为圆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包括阀体(1)、第一垫圈(5)、紧固件(8);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碟板(2);所述碟板(2)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进而将阀体(1)的内腔分割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碟板(2)通过碟板轴(3)与阀体(1)连接;所述碟板轴(3)垂直于阀体(1)的中心轴,在所述碟板轴(3)的中心位置套接有弹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为进口口径大于出水口径的锥形孔,所述出水腔的内壁为圆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板止回阀阀体为DN50,该双板止回阀阀体的过流面积变化率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压力损失的双板止回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备宏,郭宝霞,孙亚楠,白利锋,李天天,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银河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