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闸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99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式闸阀,包括阀体、阀盖、阀杆和闸板,阀体内设置有阀腔,阀盖的上端面中部竖向设置有一个气缸支架,气缸支架上可拆卸设置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下端穿过活塞杆活动孔后与阀杆的上端焊接固定;阀腔左端固定设置有介质流入管,介质流入管右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一弹性密封阀座;阀腔右端固定设置有介质流出管,介质流出管左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二弹性密封阀座,闸板安装在第一弹性密封阀座和第二弹性密封阀座之间,阀腔的底部堆焊有一层第一镍基耐磨合金层,第一镍基耐磨合金层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闸板定位缓冲垫。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密封性能好、不易泄漏、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好。

A kind of pneumatic gat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式闸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式闸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闸阀,包括阀体、阀盖、阀杆和阀座,阀杆上设有闸板,闸板与阀座密封配合,阀杆伸出阀体的一端连接有操作机构。上述结构的平板闸阀是通过操作机构驱动阀杆带动闸板升降,导通或关闭阀门的介质通道,从而实现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关闭时通过阀杆施加于闸板的力,使闸板的密封面和阀座的密封面紧紧贴合,实现双面强制密封。对于双密封的闸阀来说,驱动阀杆升降的力矩很大,通过手动操作,容易出现关闭力不够导致闸板与阀座之间的密封面有渗漏,出现密封不良的现象;而且在阀杆升降的过程中,对于直立结构的闸板来说,其与阀座的密封面对不准就容易擦伤密封面,降低密封效果,容易泄漏;现有闸阀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复杂,维修时需拆卸很多工件,造成维修不便,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密封性能好、不易泄漏、使用方便且实用性好的气动式闸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式闸阀,包括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式闸阀,包括阀体(1)、阀盖(2)、阀杆(3)和闸板(4),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阀腔(11),所述阀杆(3)下端与闸板(4)上端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2)的上端面中部竖向设置有一个气缸支架(5),所述气缸支架(5)上可拆卸设置有升降气缸(6),所述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所述阀盖(2)对准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位置设置有一个活塞杆活动孔(21),所述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下端穿过活塞杆活动孔后与阀杆(3)的上端焊接固定;所述阀腔(11)左端固定设置有介质流入管(12),所述介质流入管(12)右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一弹性密封阀座(7);所述阀腔(11)右端固定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式闸阀,包括阀体(1)、阀盖(2)、阀杆(3)和闸板(4),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阀腔(11),所述阀杆(3)下端与闸板(4)上端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2)的上端面中部竖向设置有一个气缸支架(5),所述气缸支架(5)上可拆卸设置有升降气缸(6),所述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所述阀盖(2)对准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位置设置有一个活塞杆活动孔(21),所述升降气缸(6)的活塞杆下端穿过活塞杆活动孔后与阀杆(3)的上端焊接固定;所述阀腔(11)左端固定设置有介质流入管(12),所述介质流入管(12)右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一弹性密封阀座(7);所述阀腔(11)右端固定设置有介质流出管(13),所述介质流出管(13)左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二弹性密封阀座(8),所述闸板(4)安装在第一弹性密封阀座(7)和第二弹性密封阀座(8)之间,且第一弹性密封阀座(7)的右端面与闸板(4)的左端面构成密封,第二弹性密封阀座(8)的左端面与闸板(4)的右端面构成密封;所述阀腔(11)的底部堆焊有一层第一镍基耐磨合金层(9),且第一镍基耐磨合金层(9)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一镍基耐磨合金层(9)的上表面上固定粘接有闸板定位缓冲垫(10),所述闸板定位缓冲垫(10)的厚度为1-10mm。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潇庄建戴利敏洪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邦控制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