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井管的丝扣防护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上下设置的弧形钢帽且扣合后呈圆形,由合页连接,实现了套管护丝的快速开、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控制器和机械臂控制两个弧形钢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同时采用电磁自吸头,基于电磁自吸方式控制套管护丝帽的开合,实现快速装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橡胶密封内衬与钢帽为一体式密封结构,两者的开口形式和开口位置不同,呈错开结构,吸合后形成了完整密闭的套管护丝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的自动化吸合和快速装卸,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效果高,自动化程度高。
A kind of electromagnetic self-priming casing wire protection cap for sandbl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
本技术属于油井管的丝扣防护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
技术介绍
螺纹是套管最薄弱和最关键的部位,螺纹连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套管的结构完整性和密封性能,因此对套管螺纹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保护套管螺纹在搬运、装卸、入井过程中免受损伤,通常出厂时在套管的两端安装护丝帽。普通套管护丝帽多呈现内部为塑料、外部为刚性较强硬塑料的结构。改性环氧涂层套管外防腐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套管外防腐技术之一,可显著提高套管的耐腐蚀性能,延长管柱寿命,避免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目前该技术已在油田推广应用2万余口井,应用前景广阔。在该涂层制备过程中,喷砂是其中一道十分关键的工序,直接关系到涂层的质量及结合力。目前套管喷砂处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砂粒为球形钢砂,硬度高,喷砂力度大,无固定方向,导致普通塑料护丝套难以承受,很容易发生碎裂,起不到保护螺纹的目的。第二,普通护丝套为螺纹连接,安装和拆卸均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第三,喷砂后如果有砂粒遗留在丝扣上,易造成丝扣卡死,增加套管遇阻、遇卡等井下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保证套管两端密封,砂粒不会进入套管丝扣,喷砂时保护套管螺纹不受损害;还可以自动完成安装和拆卸作业,工作效率高的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包括钢帽,钢帽设置有两个,两个钢帽均为弧形,两个弧形钢帽上下设置且扣合后呈圆形,两个钢帽的一轴向边通过合页连接;电磁自吸头,电磁自吸头设置有两个,两个电磁自吸头分别连接两个钢帽的另一轴向边上;密封内衬,密封内衬连接在钢帽内侧壁,所述密封内衬为一体结构;机械臂,机械臂分为上下两半,上下两机械臂分别与钢帽的上下外壁连接,上下两机械臂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与铰链电线连接,控制器与电磁自吸头电信号连接。所述的密封内衬是橡胶密封内衬。所述的密封内衬和钢帽为一体式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内衬的连接处呈锯齿状连接。所述的两个钢帽的接口呈直线连接。所述的两钢帽的接口与密封内衬的接口错位设置。所述的两个钢帽是两个半圆形。所述的密封内衬是橡胶密封内衬;所述的密封内衬和钢帽为一体式密封结构;所述的密封内衬的连接处呈锯齿状连接;所述的两个钢帽的接口呈直线连接;所述的两钢帽的接口与密封内衬的接口错位设置;所述的两个钢帽是两个半圆形。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两个上下设置的弧形钢帽且扣合后呈圆形,由合页连接,实现了套管护丝的快速开、合。2、本技术采用控制器和机械臂控制两个弧形钢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同时采用电磁自吸头,基于电磁自吸方式控制套管护丝帽的开合,实现快速装卸。3、本技术的橡胶密封内衬与钢帽为一体式密封结构,两者的开口形式和开口位置不同,呈错开结构,吸合后形成了完整密闭的套管护丝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钢帽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上半钢帽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半钢帽示意图;图中:1-电磁自吸头;2-橡胶密封内衬;3-钢帽;4-机械臂;5-合页;6-铰链;7-控制器;8-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根据图1-5所示的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包括钢帽3,钢帽3设置有两个,两个钢帽3均为弧形,两个弧形钢帽3上下设置且扣合后呈圆形,两个钢帽3的一轴向边通过合页5连接;电磁自吸头1,电磁自吸头1设置有两个,两个电磁自吸头1分别连接两个钢帽3的另一轴向边上;密封内衬2,密封内衬2连接在钢帽3内侧壁,所述密封内衬2为一体结构;机械臂4,机械臂4分为上下两半,上下两机械臂4分别与钢帽3的上下外壁连接,上下两机械臂4之间通过铰链6连接;控制器7,控制器7与铰链6电线连接,控制器7与电磁自吸头1电信号连接。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控制器7控制机械臂4,将两个弧形钢帽3吊至套管一端,两个弧形钢帽3由合页5连接并张开,扣合于套管一端的螺纹上,接通电源,两个弧形的钢帽3端部的电磁自吸头1迅速闭合,形成完整密闭的套管护丝帽。按同样的步骤,对套管另一端套上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然后,对套管进行喷砂处理。喷砂完成后,电磁自吸头1断开,控制器7传输控制信号至电磁自吸头1,使其断开,两个半圆形半封闭的钢帽3张开,由机械臂4控制,从套管两端同时快速取下,并吊离套管,完成该根套管喷砂工序的保护工作。本技术采用电磁自吸头,基于电磁自吸方式控制套管护丝帽的开、合,实现快速装、卸。本技术通过采用两个上下设置的弧形钢帽且扣合后呈圆形,由合页连接,实现了套管护丝的快速开、合。本技术采用控制器和机械臂控制两个弧形钢帽,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同时采用电磁自吸头,基于电磁自吸方式控制套管护丝帽的开合,实现快速装卸。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效果高,自动化程度高。实施例二:根据图1-5所示的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密封内衬2是橡胶密封内衬。在实际使用时,本技术采用的橡胶密封内衬,充分利用了橡胶的逆形变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高弹特性,使得钢帽合拢后能够形成完整密闭的套管护丝帽。实施例三:根据图1-5所示的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密封内衬2和钢帽3为一体式密封结构。在实际使用时,本技术采用的密封内衬与钢帽的一体式密封结构,使得吸合后形成了完整密闭的套管护丝帽。实施例四:根据图3-5所示的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密封内衬2的连接处呈锯齿状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密封内衬2的连接处呈锯齿状连接的技术方案,使得吸合后的连接更加紧密,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帽(3),钢帽(3)设置有两个,两个钢帽(3)均为弧形,两个弧形钢帽(3)上下设置且扣合后呈圆形,两个钢帽(3)的一轴向边通过合页(5)连接;/n电磁自吸头(1),电磁自吸头(1)设置有两个,两个电磁自吸头(1)分别连接两个钢帽(3)的另一轴向边上;/n密封内衬(2),密封内衬(2)连接在钢帽(3)内侧壁,所述密封内衬(2)为一体结构;/n机械臂(4),机械臂(4)分为上下两半,上下两机械臂(4)分别与钢帽(3)的上下外壁连接,上下两机械臂(4)之间通过铰链(6)连接;/n控制器(7),控制器(7)与铰链(6)电线连接,控制器(7)与电磁自吸头(1)电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帽(3),钢帽(3)设置有两个,两个钢帽(3)均为弧形,两个弧形钢帽(3)上下设置且扣合后呈圆形,两个钢帽(3)的一轴向边通过合页(5)连接;
电磁自吸头(1),电磁自吸头(1)设置有两个,两个电磁自吸头(1)分别连接两个钢帽(3)的另一轴向边上;
密封内衬(2),密封内衬(2)连接在钢帽(3)内侧壁,所述密封内衬(2)为一体结构;
机械臂(4),机械臂(4)分为上下两半,上下两机械臂(4)分别与钢帽(3)的上下外壁连接,上下两机械臂(4)之间通过铰链(6)连接;
控制器(7),控制器(7)与铰链(6)电线连接,控制器(7)与电磁自吸头(1)电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内衬(2)是橡胶密封内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砂用电磁自吸式套管护丝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内衬(2)和钢帽(3)为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永根,侯军刚,姚百胜,毕台飞,胡剑,田永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