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779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该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承印基底层、印刷油墨层、透光层、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基板层,印刷油墨层附着在承印基底层上,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依次设置在透光层上的第一透明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层包括若干电致变色黑子像素单元,通电时,所黑色电致变色层变成纯黑色,断电时,黑色电致变色层为透明色;印刷油墨层包括多个CMY彩色油墨点阵,电致变色显示面板通过印刷油墨层显示除纯黑色外的各种颜色;第一透明电极具有与第二透明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第二透明电极具有与第一透明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微纳结构。

Electrochromic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pa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属于显示

技术介绍
目前的显示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纸质显示,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反射环境光来显示内容,易于彩色显示,可视角大(接近180°),介质柔软。另一类是CRT、LCD、LED等电子显示,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可快速刷新,依靠显示器自身内部发光来显示内容,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电能,阅读时容易使人疲劳,介质不柔软。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电致变色材料是电致变色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按照材料的结构性质,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离子嵌入着色)和阴极电致变色材料(离子抽出着色)。阳极电致变色材料与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可组装成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此类互补型器件可以提高整体的电致变色性能,如光学对比度,颜色变化,光谱吸收范围等。目前,现有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具有以下问题:1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CMY三种油墨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就会得到黑色,但是因为目前制造工艺水平的限制,制造出来的油墨纯度都不够高,CMY相加的结果实际只是一种暗红色;2)施加的电场的不均匀性较大,从而影响电介质的绝缘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场愈不均匀,电介质的绝缘强度愈低,易使其他材质与电介质层接触从而发生腐蚀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其既能显示黑色,又能显示其他颜色,且其透明电极之间电场分布均匀,具有较佳的显示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所述黑色结构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结构层包括若干纵向叠加排布的青色结构单元(C)、黄色结构单元(Y)及品红色结构单元(M),所述彩色结构层设置在所述黑色结构层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若干微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电极和设置在两电极之间且依次设置的离子储存层、导电层、C或Y或M电致变色像素层。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上设有所述微纳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结构为凹凸槽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凹凸槽型结构的槽型的宽度相同,或不同;所述槽型的深度相同,或不同;所述槽型的形状为长方形,或为梯形,或为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微纳结构呈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白反射层,所述白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白反射层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通过所述粘接层粘附在所述白反射层上。进一步地,所述白反射层由粘性聚合物树脂和白色颗粒形成,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粘附在所述白反射层上。进一步地,所述黑色结构层还包括依次层叠的设置于第一电极与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之间的第一离子储存层和第一导电层。进一步地,所述一离子储存层和第一导电层为固态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内设有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选自包括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或复合电致变色材料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C、Y、M电致变色像素层内设有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选自包括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或复合电致变色材料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优选的为紫萝精类、间苯二酸酯类、金属酞菁类、吡啶类金属配合物、聚苯胺类、聚吡咯类、聚噻吩类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纸,其包括上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在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中设置有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通电时,黑色电致变色层变成黑色,断电时,黑色电致变色层为透明色;该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通过彩色结构层显示除黑色外的各种颜色。并且,通过在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中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上设置微纳结构,可以增加其接触面积,使其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并使两电极之间的电场的分布更均匀,从而加强其导电效果和响应速度,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该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将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以粘合的方式固定在白反射层上,既保证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平整性,还能避免或减少牛顿环等不利于显示效果的现象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a和2b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的微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的另外两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的电致变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中的黑色结构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左”、“右”、“内”、“外”等用语只是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不作为限定用语。请参见图1和图2a,在竖直方向10上,本专利技术所示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自下而上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1、电致变色像素阵列3以及第二基板4,电致变色像素阵列3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30,该电致变色单元30包括黑色结构层31和彩色结构层32,黑色结构层31在竖直方向10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311、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K)312和第二电极313。通电时,黑色结构层31变成黑色,断电时,黑色结构层31为透明色。为了呈现出彩色图像,彩色结构层32包括若干纵向叠加排布的青色结构单元321、品红色结构单元322以及黄色结构单元323,各层的顺序可进行调整,彩色结构层32设置在黑色结构层31的上侧,本专利技术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通过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所述黑色结构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结构层包括若干纵向叠加排布的青色结构单元(C)、黄色结构单元(Y)及品红色结构单元(M),所述彩色结构层设置在所述黑色结构层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若干微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黑色结构层和彩色结构层,所述黑色结构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黑色电致变色像素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彩色结构层包括若干纵向叠加排布的青色结构单元(C)、黄色结构单元(Y)及品红色结构单元(M),所述彩色结构层设置在所述黑色结构层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第一相对面,所述第二电极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相对面,所述第一相对面和/或第二相对面上设有若干微纳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电极和设置在两电极之间且依次设置的离子储存层、导电层、C或Y或M电致变色像素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上设有所述微纳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为凹凸槽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型结构的槽型的宽度相同,或不同;所述槽型的深度相同,或不同;所述槽型的形状为长方形,或为梯形,或为弧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呈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还包括白反射层,所述白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东林刘艳花黄文彬陈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中为柔性光电子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