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68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包括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或底板上的把手,每个所述侧板远离混凝土的一侧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片,相邻所述连接片的端部固定连接;两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片均开设有向所述连接片两端延伸的通槽,所述把手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宽度小于或等于通槽的宽度,所述连接片穿过所述通槽并与所述连接片的内侧相抵接,两所述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把手端部之间的距离。把手端部的固定片穿过通槽并位于连接片的内侧,此时工作人员旋转固定片与连接片相抵接,从而完成把手的固定于放线孔模上,工作人员可更换把手。

A kind of detachable paying off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
技术介绍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在浇筑墙壁时,施工员往往会在墙壁上预留放线孔,以便安装电线、插板使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员根据现场需要,将放线孔模安装于混凝土的框架上,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形成相应的混凝土孔。当混凝土凝结后,施工员通过拉动放线孔模上的拉手,从而拔出放线孔模。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放线孔模模与混凝土黏接力较大,把手多次使用后,容易变形,需要更换把手。然而把手一般是焊接于放线孔模上,且不便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其优势在于,便于把手的更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包括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侧板、连接于所述侧板或底板上的把手,每个所述侧板远离混凝土的一侧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片,相邻所述连接片的端部固定连接;两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片均开设有向所述连接片两端延伸的通槽,所述把手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宽度小于或等于通槽的宽度,所述连接片穿过所述通槽并与所述连接片的内侧相抵接,两所述通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把手端部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通过底板、侧板的设置,使混凝土内形成客户需要的放线孔,并通过把手拉出底板及侧板。两通槽均安装有一个把手,对放线孔模的两侧进行拉动。同时,将把手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不同的通槽内,沿通槽的方向调整两把手的位置,此时工作人员可对放线孔模的另外两侧进行拉动,从而更好的拉出放线孔模。当更换把手时,把手端部的固定片穿过通槽并位于连接片的内侧,此时工作人员旋转固定片与连接片相抵接,从而完成把手的更换,因此把手更换方便。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靠近底板的一侧于所述通槽的四周固定有加强筋一。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增加通槽四周的固定片强度,使固定片的通槽处不易变形,延长放线孔模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端部螺纹连接有两固定环,所述固定片套设于所述把手的端部上于所述固定环之间,所述固定环的直径小于通槽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固定环的设置,两固定环对固定片进行限位,使固定片在把手的端部进行转动。且固定片与固定环存在一定摩擦力,使固定片不随意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片的中心处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固定片通过所述转动孔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转动孔开设于固定片的中心处,固定片与连接片相抵接时,固定片的两侧均匀受力,使固定片不易变形,延长把手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的端部套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的两侧分别与固定片及固定环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垫片的设置,增加了固定片与固定环之间的摩擦力,当工作员将固定片旋转至某一位置时,当把手通过固定片拉动连接片时,固定片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影响放线孔模的拔出。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的中心段套设固定有橡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橡胶套的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橡胶套拉动把手,方便把手的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套上开设有环形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凹槽的设置,使橡胶套与手指更好的贴合,增加手指与橡胶套之间的摩擦力,工作人员更好的拉动把手。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的内侧与侧板的内侧之间固定有多个加强筋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连接片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处在拉动过程中易变形,通过在连接片与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二,增加了连接片与侧板连接处的强度。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把手为直径1CM的圆钢弯曲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把手由1CM的圆钢弯曲而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圆钢强度较大,使用寿命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通过底板、侧板的设置,使混凝土内形成客户需要的放线孔,并通过把手拉出底板及侧板。当更换把手时,把手端部的固定片穿过通槽并位于连接片的内侧,此时工作人员旋转固定片与连接片相抵接,从而完成把手的更换,此种方式把手更换较简单。2.两通槽均安装有一个把手,对放线孔模的两侧进行拉动。3.将把手的两端部分别安装于不同的通槽内,沿通槽的方向调整两把手的位置,此时工作人员可对放线孔模的另外两侧进行拉动,从而更好的拉出放线孔模。附图说明图1是把手安装于放线孔模左右两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把手安装于放线孔模上下两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连接片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把手端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侧板;3、连接片;31、通槽;41、加强筋一;42、加强筋二;5、把手;51、固定环;52、固定片;521、转动孔;53、橡胶套;531、凹槽;54、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包括底板1,底板1为竖直设置的正方体,底板1四周的边沿均焊接有四个依次连接的侧板2,底板1与侧板2整体呈四棱台形,且底板1的尺寸小于放线孔模开口处的尺寸。每个侧板2靠近底板1的一侧焊接有与底板1平行设置的连接片3,相邻连接片3的端部焊接一起;同时,两平行设置的连接片3上均安装有可拆卸的把手5,工作人员通过把手5从而混凝土中拉出放线孔模。参照图1,左右两侧的连接片3上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通槽31,通槽31呈条形状,两把手5分别可拆卸安装于相应的通槽31内,工作人员通过把手5对放线孔模的左右两侧进行向外拉动;如图2,工作人员开拆卸两把手5,且把手5两端的长度与两通槽31之间的长度相等,把手5的两端部刚好分别安装于相应的通槽31内。此时,工作人员调节把手5的位置,一把手5安装于通槽31的下部,另一把手5安装于通槽31的上部,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把手5对放线孔模的上下两侧进行向外拉动。参照图2和图3,由于连接片3与侧板2的交接处容易变形,连接片3与侧板2之间焊接有多个呈V形的加强筋二42,加强筋二42的一部分垂直焊接于侧板2的内侧,加强筋二42的另一部分垂直焊接于连接片3靠近底板1的一侧。参照图4和图5,把手5由直径为1CM的圆钢弯曲而成,且把手5呈U形。把手5的两端部分别螺纹连接有两固定环51,固定环51的直径小于通槽31的宽度。两固定环51之间固定有与把手5端部转动连接的固定片52,固定片5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通槽31的宽度,固定片52的长度大于通槽31的宽度。固定片52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转动孔521,固定片52通过转动孔521套设于把手5的端部;同时,固定片52的两侧均设置有套设于把手5端部的垫片54,垫片54的两侧分别与固定片52及连接片3相抵接。当安装把手5时,工作人员旋转固定片52,固定片52穿过通槽31并位于放线孔模内,此时旋转固定片52并与连接片3的内侧相抵接,从而将把手5安装于连接片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包括底板(1)、固定于所述底板(1)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侧板(2)、连接于所述侧板(2)或底板(1)上的把手(5),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2)远离混凝土的一侧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片(3),相邻所述连接片(3)的端部固定连接;两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片(3)均开设有向所述连接片(3)两端延伸的通槽(31),所述把手(5)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固定片(52),所述固定片(5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通槽(31)的宽度,所述连接片(3)穿过所述通槽(31)并与所述连接片(3)的内侧相抵接,两所述通槽(31)之间的距离等于把手(5)端部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包括底板(1)、固定于所述底板(1)四周且依次相互连接的侧板(2)、连接于所述侧板(2)或底板(1)上的把手(5),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2)远离混凝土的一侧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连接片(3),相邻所述连接片(3)的端部固定连接;两平行设置的所述连接片(3)均开设有向所述连接片(3)两端延伸的通槽(31),所述把手(5)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固定片(52),所述固定片(5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通槽(31)的宽度,所述连接片(3)穿过所述通槽(31)并与所述连接片(3)的内侧相抵接,两所述通槽(31)之间的距离等于把手(5)端部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靠近底板(1)的一侧于所述通槽(31)的四周固定有加强筋一(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卸式放线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端部螺纹连接有两固定环(51),所述固定片(52)套设于所述把手(5)的端部上于所述固定环(51)之间,所述固定环(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锡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荣群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