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工频、行波和开关状态信息的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潜在故障本质上不是一种故障,但是在不断恶劣的运行环境中潜在故障极容易引起实际的故障,影响到网络的安全供电。在配电网络范围中,最常见的潜在故障是电缆线路绝缘缺陷引起的局部击穿,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改造,电缆线路已经是配电线路的主流,占据了绝大多数。在我国电力电缆线路的铺设环境一般位于地下沟道中,空气相对潮湿,沟道埋深较贴近地面。在这样的运行外部环境中,电缆线路的外部绝缘极容易遭受破坏,如潮湿空气的逐渐侵蚀外绝缘层从而导致了电缆绝缘老化,埋深近地面易导致其他施工作业破坏电缆甚至直接导致其故障而退出运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较长的电缆线路是由多段电缆拼接而成,在电缆接头处,电缆的绝缘能力相对脆弱,也是电缆故障频发的部分。电缆线路绝缘逐渐遭受破坏后,即使在正常的运行电压水平下,绝缘劣化处容易发生瞬时性击穿——对地短路现象,虽然只是短暂瞬时的对地短路,但在短路的瞬时过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数据采集终端,设置于配电线路各区段开关处的测量点,实时采集线路三相工频电压数据、三相工频电流数据、三相电压行波数据、三相电流行波数据以及各个开关的状态信息;/n主站后台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和显示装置,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根据三相电压行波数据与三相电流行波数据,检测行波是否启动;若行波启动,则根据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判断扰动是否位于线路区段内;若扰动位于区段内,则利用三相工频电压数据以及开关的状态信息,判断扰动类型,识别是否为潜在故障;/n显示装置,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扰动线路区段、扰动分析结果、线路运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终端,设置于配电线路各区段开关处的测量点,实时采集线路三相工频电压数据、三相工频电流数据、三相电压行波数据、三相电流行波数据以及各个开关的状态信息;
主站后台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和显示装置,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根据三相电压行波数据与三相电流行波数据,检测行波是否启动;若行波启动,则根据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判断扰动是否位于线路区段内;若扰动位于区段内,则利用三相工频电压数据以及开关的状态信息,判断扰动类型,识别是否为潜在故障;
显示装置,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扰动线路区段、扰动分析结果、线路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被构造为包括行波启动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三相电压行波数据和三相电流行波数据是否超过阈值,若三相电压行波或三相电流行波中任一行波超过阈值,则判定为行波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35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电压阈值设为5V,电流阈值设为2.5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被构造为还包括扰动位置判断模块,用于行波启动时,根据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判断扰动是否位于线路区段内,具体执行策略包括:
根据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判断扰动相对于各区段测量点的位置,具体为:利用三相电压行波合成零模电压行波,利用三相电流行波合成零模电流行波,再对零模电压行波与零模电流行波进行小波变换并求模极大值,具体采用三次中心B样条函数的导函数作为小波函数,进行4层小波变换,利用第2层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正负表示零模电压与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若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极性相反,则判定扰动位于测量点的负荷侧,若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极性相同,则判定扰动位于测量点的电源侧;
从电源侧出发,检测每个测量点的扰动位置判定结果,若第一个测量点判定扰动位于测量点的电源侧,则扰动不在本条馈线上;
若第一个测量点判定扰动位于测量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梅,施慎行,赵一名,董新洲,于力,陈隆,颜丽娟,唐学用,杨邑,黄照厅,杨专,王颖,吕正品,涂兴,刘天虎,孙勇,张登利,杨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