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心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大部分油田化学剂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对地层的影响,比如颗粒在孔隙中的通过能力、岩石孔隙内壁对化学剂的吸附能力等。这些产品性能一般是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进行。这些岩心如果来自天然岩心,则面临着取样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大多数天然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即使在高压条件下,液体的通过岩心的速度也很低,所以涉及岩心驱替的室内实验速度慢,且不易观察微小孔隙中颗粒位置和状态。如果使用人造岩心进行实验,则岩心获取会更加容易。但是现有的人造岩心又因为制备方法的原因各有优势和缺陷。比如使用树脂粘结砂砾的办法,可以利用不同的粒径的砂砾快速制备渗透率不同的岩心,但由于树脂的介入,使得岩心孔隙中的界面性质和天然岩石的界面性质差别太大。使用黏土烧结的办法制备的岩心在成分上比较接近天然岩心,但依然存在孔隙连通性不理想导致的渗透率低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依然存在实验速度慢的缺陷。为了加快实验速度,同时能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将聚合物分散液和水玻璃溶液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升温至40-50℃,静置4-6h,形成凝胶状物;将凝胶状物降温至-50℃,冻结成冰块;将冰块真空干燥,得硬海绵状固体;将硬海绵状固体升温至500-600℃,恒温2h,得人造岩石块,即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聚合物分散液和水玻璃溶液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升温至40-50℃,静置4-6h,形成凝胶状物;将凝胶状物降温至-50℃,冻结成冰块;将冰块真空干燥,得硬海绵状固体;将硬海绵状固体升温至500-600℃,恒温2h,得人造岩石块,即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酸盐高孔隙度人造岩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富含羟基的聚合物6-8份,倒入100份用于溶解聚合物的碱性溶液中,室温下静置8-12h后搅拌3min,形成聚合物分散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聚合物分散液和水玻璃溶液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升温至40-50℃,静置4-6h,形成凝胶状物;
步骤三,将上述凝胶状物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枝,王江涛,杨晓武,李志刚,沈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