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9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组成维护结构密闭整体,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6-8m↑[3]容积的缓冲间,设置普通平开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的顶板处设置主流区送风口,在床头内侧下方设置设有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的回风口,在缓冲间的顶板设有送风口,壁板下部设有回风口,在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外部设置送、排风管道。优点是,应用动态隔离技术,无需价格昂贵的密封门和无需高负压隔离,采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设置进风主流区,保护其免受病人呼出物影响.采用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回风,保证回风清洁,无需全新风的空调送风系统,达到医护人员安全,宜于推广的目的,适用于传染病隔离病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专门用途的医疗建筑物,特别涉及一种动态隔离式的传染病隔离病房。
技术介绍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需要在隔离病房内治疗,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组成,无论是传染病流行期间建设的隔离病房区,或将现有医院的部分房间改建成隔离病房,均采用负压隔离技术,使病房内部与外部空间保持一定负压值,以不使病房内的污染空气泄漏到外部。目前采用的负压隔离技术,需要使排风量大于进风量,实现病房对外的负压值在-15Pa以上(如澳大利亚《卫生医疗设施隔离病房的分类和设计准则》的规定),形成高负压,以防止空气倒流,因此采用双樘密封门联锁,一樘密封门数万元(如香港在SARS疫情期间建的病房),同时,由于缺乏依据,出于高度安全考虑,不敢利用回风,强调采用全新风空调,这带来通风空调系统的复杂,能源的耗费,影响其扩展应用。而负压隔离技术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整个隔离病房处于高负压状态,仅仅是在门关闭的静态情况下才表现出来,实质上是静态隔离。当在开关门、人进出、空气内外温差对流的动态情况下,不仅压差立即消失,高负压难以维持,而且污染气体内外交换严重。为此,需要进一步对采取何种隔离措施、如何提高隔离效果进行试验研究,以便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动态条件下有效隔离的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应用动态隔离技术,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研究证明,小于60次限量,大于100次,作用不大),6-8m3容积的缓冲间,(研究证明,小于6m3效果不好),室内负压值达到3Pa,即可维持门缝吸入风速大于0.5m/s,为实用起见,采用5Pa,其隔离效果为30-40倍(病房门口一道门)至2500-3000倍(缓冲间入口再加一道门),从而保证在上述动态条件下与外部空间的有效隔离,同时,在病床边操作的医护人员头顶处设置送风口,构成送风主流区,因为研究结论得知,该区污染浓度是房间平均污染浓度的2/3,由于动态气流笼罩医护人员,从而保护其免受病人呼出物影响.在病房的回风口设置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不仅免检漏,而且其效果是,使300万个细菌只能有1个透过过滤器.实现隔离病房无需密封门、无需高负压和全新风的空调送风系统.达到操作方便,医护人员更加安全,宜于推广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组成维护结构密闭整体,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6-8m3容积的缓冲间,在病人房间与缓冲间之间设有普通平开门,缓冲间通向外部设置普通平开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的顶板处和床尾顶板处,设置进风主流区的主送风口和次送风口,在床头内侧下方设置设有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的回风口,形成围绕医护人员的定向上送下排清洁气流,病房用10-12次/h循环风,其中新风只占3-4次/h,风口气流速度从研究得知,只有不小于0.13m/s,才能发挥作用,在缓冲间的顶板设有送风口,在缓冲间的壁板下部设有回风口,在卫生间内顶部设有排风口,在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外部设置空调器和送风机,用管道连接各送风口,设置排风机,用管道连接各排风口和回风口,排风管道设有支管连接到进风管道的进风端,构成送风排风系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应用动态隔离技术,采用具有60次/h以上换气次数,不小于6m3容积的缓冲间,无需价格昂贵的密封门和无需高负压隔离,采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设置进风主流区,形成围绕医护人员的定向上送下排清洁气流,从而保护其免受病人呼出物影响.采用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保证回风也是清洁的,因此无需全新风的空调送风系统.只需10-12次/h循环风,3-4次/h新风,每间单人病房一年可节省电费7000元.达到医护人员更加安全,节省能源,宜于推广的目的.适用于各种传染病隔离病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的平面构造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的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的进风口、回风口的设置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的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的通风管路设置示意中,1-病人房间,2-缓冲间,3-卫生间,4-普通平开门,5-普通平开门,6-病人房间主送风口,7-病人房间次送风口,8-病人房间回风口,9-缓冲间送风口,10-缓冲间回风口,11-卫生间排风口,12-空调器和送风机,13-排风机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见,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1、缓冲间2、卫生间3组成维护结构密闭整体,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6-8m3容积的缓冲间,在病人房间与缓冲间之间设有普通平开门4,缓冲间通向外部设置普通平开门5,由图2可见,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的顶板处和床尾顶板处,设置进风主流区的主送风口6和次送风口7,主送风口尺寸取1000×330mm,距床头壁板600mm,次送风口尺寸取1000×165mm,在床头内侧下方设置回风口8,回风口设有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形成围绕医护人员的定向上送下排清洁气流,病房用10-12次/h循环风,其中新风占3-4次/h,风口气流速度不小于0.13m/s,在缓冲间的顶板设有送风口9,缓冲间送风口尺寸取330×330mm,在缓冲间的壁板下部设有回风口10,在卫生间内顶部设有排风口11。由图3可见,在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外部设置空调器和送风机12,用管道连接各送风口,设置排风机13,用管道连接各排风口和回风口,排风管道设有支管连接到进风管道的进风端。换气次数取10-12次/h,新风换气次数取3-4次/h,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当医护人员在病床边操作时,在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顶板处设置的主送风口和次送风口的上送下排清洁气流,形成围绕医护人员的空气幕,隔离了病人呼出的带菌气体,气流从病床附近壁板下部的回风口排出时,回风口设置的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的排风过滤效率为99.9999%,并可以作到排风装置无泄漏,免检漏.克服一般排风装置无法扫描检漏而不能保证安全的缺点.医护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由于普通平开门的实际负压值远小于-5Pa。可以满足与外部环境隔离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组成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其特征是,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6-8m3容积的缓冲间,在病人房间与缓冲间之间设置普通平开门,缓冲间通向外部设置普通平开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的顶板处和床尾顶板处,设置进风主流区的主送风口和次送风口,在床头内侧下方设置设有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的回风口,病房用10-12次/h循环风,其中新风占3-4次/h,在缓冲间的顶板设有送风口,在缓冲间的壁板下部设有回风口,在卫生间内顶部设有排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其特征是,在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外部设置空调器和送风机,用管道连接各送风口,设置排风机,用管道连接各排风口和回风口,排风管道设有支管连接到进风管道的进风端。全文摘要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组成维护结构密闭整体,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6-8m文档编号F24F7/08GK1884776SQ200610086978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隔离式传染病隔离病房,由病人房间、缓冲间、卫生间组成维护结构密闭整体,其特征是,采用具有60-80次/h换气次数,6-8m↑[3]容积的缓冲间,在病人房间与缓冲间之间设置普通平开门,缓冲间通向外部设置普通平开门,在病人房间的病床边医护人员操作位置上方的顶板处和床尾顶板处,设置进风主流区的主送风口和次送风口,在床头内侧下方设置设有无泄漏型高效过滤器的回风口,病房用10-12次/h循环风,其中新风占3-4次/h,在缓冲间的顶板设有送风口,在缓冲间的壁板下部设有回风口,在卫生间内顶部设有排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钟麟张益昭王清勤温风刘华冯昕于璽华赵力王荣张彦国牛维乐易新文欧燕川卢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