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49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座板、凸形中间板和下座板,所述下座板中间为一凹形球面,同凸形中间板相配合,所述凸形中间板和下座板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弧形四氟板,所述上座板上设有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和凸形中间板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第一四氟板,所述上座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下座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上设有上连接件,所述下连接块上设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相连;这种球形支座结构能够避免上支座和下支座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为运输带来方便。

Spherical 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球形支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支座的
,特别涉及一种球形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起于三门县六敖镇,与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相接,终于温岭市城南镇接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路线全长102.381km,沿线所经县市主要有三门、临海、椒江、路桥和温岭。球形支座由于其承载力大、传力均匀、各向转动特性一致等优点,先后在众多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市政交通等桥梁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桥梁支座设置在桥梁的桥墩与桥梁的梁体之间用以起到承压和水平承载的作用。公告号为CN2051159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更换或加固的球形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和安装在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的球面板,还包括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螺杆部分旋入下支座板的底部并通过螺杆旋入下支座板内的长度调节球形支座与墩台之间的距离。这种球形支座虽然能够应用于桥梁的桥墩与桥梁的梁体之间,但是其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会将球形支座叠加在一起运输,由于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没有固定,上支座和下支座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相对转动,导致叠加的球形支座不稳定,为运输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其能够避免上支座和下支座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为运输带来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包括上座板、凸形中间板和下座板,所述下座板中间为一凹形球面,同凸形中间板相配合,所述凸形中间板和下座板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弧形四氟板,所述上座板上设有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和凸形中间板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第一四氟板,所述上座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下座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上设有上连接件,所述下连接块上设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运输球形支座前,将上连接块连接在上座板上,将下连接块连接在下座板上,再将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上座板和下座板连接在一起,上座板或者下座板无法单独转动,从而能够避免上支座和下支座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为运输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杆和上磁铁块,所述上连接杆设置在上连接块上,所述上磁铁块设置在上连接杆上,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下连接杆和下磁铁块,所述下连接杆设置在下连接块上,所述下磁铁块设置在下连接杆上,所述上磁铁块与下磁铁块相互吸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上座板,上座板通过上连接杆带动上磁铁块移动,使上磁铁块与下磁铁块接触并相互吸引,从而实现将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目的,避免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磁铁块嵌入到上连接杆内,且上磁铁块的表面与上连接杆表面齐平,所述下磁铁块嵌入到下连接杆内,且下磁铁块的表面与下连接杆表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磁铁块嵌入到上连接杆内、下磁铁块嵌入到下连接杆内,能够增大上磁铁块与上连接件的接触面积、下磁铁块与下连接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上磁铁块与上连接杆之间的稳定性、下磁铁块与下连接杆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磁铁块的长度与上连接杆的长度相等,所述下磁铁块的长度与下连接杆的长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将上磁铁块的长度设置为小于上连接杆的长度、将下磁铁块的长度设置为小于下连接杆的长度相比,上磁铁块与上连接杆等长,下磁铁块与下连接杆等长,能够增大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大两者之间的紧固力,使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不易分开,提高了上座板和下座板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上连接件包括连接筒和移动杆,所述连接筒设置在上连接块上,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于连接筒内,所述连接筒侧壁上设有滑动口,所述移动杆上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贯穿滑动口,所述下连接件包括限位筒,所述移动杆背离连接筒的一端处于限位筒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滑动杆,使移动杆处于连接筒内,转动上座板,使连接筒与限位筒对准,推动滑动杆,滑动杆带动移动杆朝向限位筒方向移动,使移动杆的一端处于连接筒内,另一端处于限位孔内,从而实现将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目的,避免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为运输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筒与移动杆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连接筒底部,另一端连接移动杆,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移动杆背离弹簧的一端处于限位筒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弹簧的设置能够对移动杆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杆从连接筒内脱离,另一方面,当移动杆移动时,弹簧受到连接移动杆的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会给移动杆一个力,使移动杆难以移动,减小了移动杆在限位筒内窜动的可能性,从而减小了移动杆与限位筒分离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所述上连接块与上座板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下连接块与下座板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使用球形支座时,使用者可以将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拆卸下来,为使用者的使用带来方便,另一方面,方便对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更换,若上连接件或者下连接件被损坏,则可对其进行更换,以便能够顺利的将上座板和下座板连接在一起,为运输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上均设有定位杆,所述上座板和下座板上均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插设在定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上连接块或者下连接块时,先将定位杆插入到定位孔内,从而实现对上连接块或者下连接块的初步固定,为安装上连接块或者下连接块带来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运输球形支座前,将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上座板和下座板连接在一起,上座板或者下座板无法单独转动,从而能够避免上支座和下支座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相对转动,为运输带来方便;2、拉动滑动杆,使移动杆处于连接筒内,转动上座板,使连接筒与限位筒对准,推动滑动杆,滑动杆带动移动杆朝向限位筒方向移动,使移动杆的一端处于连接筒内,另一端处于限位孔内,从而实现将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目的,避免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为运输带来方便;3、弹簧的设置能够对移动杆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杆从连接筒内脱离。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下连接杆与下磁铁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限位筒与下连接块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弹簧与移动杆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移动杆与连接筒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用于体现滑动杆与滑动口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上座板;2、凸形中间板;3、下座板;4、弧形四氟板;5、第一四氟板;6、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包括上座板(1)、凸形中间板(2)和下座板(3),所述下座板(3)中间为一凹形球面,同凸形中间板(2)相配合,所述凸形中间板(2)和下座板(3)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弧形四氟板(4),所述上座板(1)上设有不锈钢板(7),不锈钢板(7)和凸形中间板(2)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第一四氟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上可拆卸连接有上连接块(8),所述下座板(3)上可拆卸连接有下连接块(25),所述上连接块(8)上设有上连接件,所述下连接块(25)上设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包括上座板(1)、凸形中间板(2)和下座板(3),所述下座板(3)中间为一凹形球面,同凸形中间板(2)相配合,所述凸形中间板(2)和下座板(3)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弧形四氟板(4),所述上座板(1)上设有不锈钢板(7),不锈钢板(7)和凸形中间板(2)之间设有与二者相配合的第一四氟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板(1)上可拆卸连接有上连接块(8),所述下座板(3)上可拆卸连接有下连接块(25),所述上连接块(8)上设有上连接件,所述下连接块(25)上设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上连接杆(11)和上磁铁块(12),所述上连接杆(11)设置在上连接块(8)上,所述上磁铁块(12)设置在上连接杆(11)上,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下连接杆(14)和下磁铁块(15),所述下连接杆(14)设置在下连接块(25)上,所述下磁铁块(15)设置在下连接杆(14)上,所述上磁铁块(12)与下磁铁块(15)相互吸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铁块(12)嵌入到上连接杆(11)内,且上磁铁块(12)的表面与上连接杆(11)表面齐平,所述下磁铁块(15)嵌入到下连接杆(14)内,且下磁铁块(15)的表面与下连接杆(14)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形支座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明朱蕊汪明中袁和意戚朝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镇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