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832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蓄电池和加热室;蓄电池的左侧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倾斜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的右侧中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风机,风机的右侧输出端连通有加热室,加热室的内底部设置有降压电阻,降压电阻的底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到蓄电池上,降压电阻的上侧电性连接有横向放置的加热丝,加热室的内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仪,输气管的右侧底部向下连通有若干组导管,导管的底端连通有导管棒,导管棒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孔,孔的直径为0.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节能环保,使用成本低,有机物清除速度快,效率高。

A device for rapid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from river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具体是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污染随着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重。河道底泥中的有机物是以颗粒状、液膜状而吸附在沉积物颗粒上、溶解在孔隙水中、在孔隙水中以固相或液相等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固体颗粒上。以吸附包容的形式而被固定,在水中移动性小。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一部分是能被微生物迅速吸收利用的易降解有机物;另一部分是毒性比较大的难降解有机物。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胺化合物、有机氯化物、多环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重金属化合物等。这些有机污染物毒性大,难被生物降解,底泥治理费用也较为昂贵,因此通常作为危废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蓄电池和加热室;蓄电池的左侧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倾斜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中的电量每天能够连续开启-次,每次开启的时间为分钟。蓄电池的右侧中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风机,风机的右侧输出端连通有加热室,启动风机向加热室中输送气体,加热室的内底部设置有降压电阻,降压电阻的底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到蓄电池上,降压电阻的上侧电性连接有横向放置的加热丝,加热丝的顶部两侧通过两组吊绳固定悬挂在加热室的中部,通过蓄电池向降压电阻输送电流,当电流通过降压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从而产生热量,进而对加热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室的内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仪,温度检测仪的设置用于检测加热室内部空气的温度,从而保证所需温度的准确性。输气管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气管内部气体流动的电磁阀。当温度检测仪检测到加热室内部的空气加热到200-300度之间时,打开电磁阀将气体输入到输气管中。输气管的右侧底部向下连通有若干组导管,导管的底端连通有导管棒,导管棒伸入到河道底部淤泥一米处,导管棒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孔,孔的直径为0.1mm,通过孔可将导管棒中的加热气体以微米级别的形式分散到河道淤泥中,从而除去河道淤泥中的有机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两端通过两组支撑柱进行支撑,支撑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通过安装板可将太阳能电池板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从而可抵抗大风大雨的袭击。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加热室的内部右侧连通有喇叭口,喇叭口的右端伸出到加热室的外侧并且连通有输气管,通过喇叭口便于加热室内部的空气流入到输气管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加热室的内壁中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设置用于保持加热室内部的温度的恒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输气管的左侧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杂质,防止输送到导管棒中时,堵塞导管,从而影响气体的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太阳能电板提供能量,将能量存储在蓄电池中,保证阴天夜能连续工作2-3天,提高此装置的能源利用率,节能环保,使用成本低;通过开启风机,然后通过加热丝将空气加热到200-300℃后,通过输气管连通到导管棒后,将加热后空气释放到河道底部,除去河道淤泥中的有机物;通过加热除去河道淤泥中的有机物,效率高,速度快。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中导管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太阳能电池板10,支撑柱11,安装板12,孔13,导线14,蓄电池15,风机16,加热室17,保温层18,加热丝19,降压电阻20,吊绳21,温度检测仪22,喇叭口23,输气管24,过滤网25,电磁阀26,导管27,导管棒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蓄电池15和加热室17;蓄电池15的左侧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有倾斜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能电池板10的底部两端通过两组支撑柱11进行支撑,支撑柱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2,通过安装板12可将太阳能电池板10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从而可抵抗大风大雨的袭击。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0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储存在蓄电池15中,蓄电池15中的电量每天能够连续开启2-3次,每次开启的时间为45分钟。蓄电池15的右侧中部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有风机16,风机16的右侧输出端连通有加热室17,启动风机16向加热室17中输送气体,加热室17的内底部设置有降压电阻20,降压电阻20的底端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到蓄电池15上,降压电阻20的上侧电性连接有横向放置的加热丝19,加热丝19的顶部两侧通过两组吊绳21固定悬挂在加热室17的中部,通过蓄电池15向降压电阻20输送电流,当电流通过降压电阻20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从而产生热量,进而对加热室17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室17的内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仪22,温度检测仪22的设置用于检测加热室17内部空气的温度,从而保证所需温度的准确性。加热室17的内部右侧连通有喇叭口23,喇叭口23的右端伸出到加热室17的外侧并且连通有输气管24,通过喇叭口23便于加热室17内部的空气流入到输气管24中。输气管24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气管24内部气体流动的电磁阀26。当温度检测仪22检测到加热室17内部的空气加热到200-300度之间时,打开电磁阀26将气体输入到输气管24中。输气管24的右侧底部向下连通有若干组导管27,导管27的底端连通有导管棒28,导管棒28伸入到河道底部淤泥一米处,导管棒28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孔13,孔13的直径为0.1mm,通过孔13可将导管棒28中的加热气体以微米级别的形式分散到河道淤泥中,从而除去河道淤泥中的有机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0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储存在蓄电池15中,然后启动风机16向加热室17中输送空气,然后通过加热丝19对加热室17中的空气加热到200-300度,然后再通过输气管24输送到导管27中,然后再通过孔13将导管棒28中的加热气体以微米级别的形式分散到河道淤泥中,从而除去河道淤泥中的有机物。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室17的内壁中设置有保温层18,保温层18的设置用于保持加热室17内部的温度的恒定。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输气管24的左侧设置有过滤网25,通过过滤网25可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杂质,防止输送到导管棒28中时,堵塞导管27,从而影响气体的流动。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蓄电池(15)和加热室(17);其特征在于,蓄电池(15)的左侧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有倾斜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5)的右侧中部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有风机(16),风机(16)的右侧输出端连通有加热室(17),加热室(17)的内底部设置有降压电阻(20),降压电阻(20)的底端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到蓄电池(15)上,降压电阻(20)的上侧电性连接有横向放置的加热丝(19),加热丝(19)的顶部两侧通过两组吊绳(21)固定悬挂在加热室(17)的中部,加热室(17)的内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仪(22),输气管(24)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气管(24)内部气体流动的电磁阀(26),输气管(24)的右侧底部向下连通有若干组导管(27),导管(27)的底端连通有导管棒(28),导管棒(28)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孔(13),孔(13)的直径为0.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去除河道底泥中有机物的装置,包括蓄电池(15)和加热室(17);其特征在于,蓄电池(15)的左侧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有倾斜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5)的右侧中部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有风机(16),风机(16)的右侧输出端连通有加热室(17),加热室(17)的内底部设置有降压电阻(20),降压电阻(20)的底端通过导线(14)电性连接到蓄电池(15)上,降压电阻(20)的上侧电性连接有横向放置的加热丝(19),加热丝(19)的顶部两侧通过两组吊绳(21)固定悬挂在加热室(17)的中部,加热室(17)的内顶部设置有温度检测仪(22),输气管(24)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气管(24)内部气体流动的电磁阀(26),输气管(24)的右侧底部向下连通有若干组导管(27),导管(27)的底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高鹏韩涛洪祖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