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污管、第三过滤池、调节池、好氧池、沉淀池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进污管连接到化粪池的上方左侧,化粪池由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三过滤池组成,第一过滤池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收料管;所述第三过滤池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右侧连接到调节池,调节池左右两侧的内壁上交错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弯圆板;所述调节池的右侧设置有厌氧段,第一缺氧池的下方左侧安装有推流器;所述好氧池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有多根连接杆,好氧池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发酵池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收集,进行厌氧发酵分解有机物,生产沼气再次利用。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for sewage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站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是由于水里掺入了新的物质或者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导致水变质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使用功能,污水处理是为了让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的污水站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往往结构比较单一,处理污水时往往净化不够彻底,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污管、第三过滤池、调节池、好氧池、沉淀池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进污管连接到化粪池的上方左侧,化粪池由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三过滤池组成,第一过滤池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收料管,第一收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一过滤池和第二过滤池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池和第三过滤池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池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右侧连接到调节池,调节池左右两侧的内壁上交错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弯圆板,调节池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潜污泵;所述调节池的右侧设置有厌氧段,厌氧段与第一潜污泵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厌氧段包括第一缺氧池、厌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第一缺氧池、厌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悬浮填充物,第一缺氧池的下方左侧安装有推流器,第二缺氧池的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第三输送管的右侧连接到好氧池;所述好氧池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有多根连接杆,连接杆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尖角凸块,好氧池内填充有好氧填充物,好氧池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池上方的右侧设置有第四输送管,第四输送管的右侧连接到沉淀池的上方,沉淀池的下方中间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为粗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为精过滤网,第二过滤池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收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一收料管和第二收料管的下方均连接到发酵池内,第三过滤池内部的下方填充有鹅卵石料层,鹅卵石料层的上方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曝气装置通过第一导气管连接到好氧池内,第一导气管的右侧上方连接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的上方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潜污泵,第二潜污泵上安装有第五输送管,第五输送管的左侧连接到好氧池内部下方的右侧。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沉淀池上方的右侧设置有第六输送管,第六输送管的右侧连接到灭菌池,灭菌池的内部上方设置有紫外线灭菌灯,灭菌池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发酵池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收集,进行厌氧发酵分解有机物,生产沼气再次利用;通过设置的导流板和弯圆板能够使进入到调节池内的污水形成涡流,冲击污水中的沉淀和悬浮物,起到均质均量的调节作用;通过设置的推流器能够使厌氧段内的污水循环更加均匀,净化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曝气装置能够增加好氧池内的含氧量,促进好氧填充物的新陈代谢;通过设置的尖角凸块能够将好氧池内的气泡进行打散,使好氧填充物能够更好的与空气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中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中好氧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污管;2、化粪池;3、第一过滤池;4、第二过滤池;5、第一过滤网;6、第三过滤池;7、第二过滤网;8、第一收料管;9、第二收料管;10、发酵池;11、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一输送管;14、调节池;15、导流板;16、弯圆板;17、第一潜污泵;18、第二输送管;19、厌氧段;20、第一缺氧池;21、厌氧池;22、第二缺氧池;23、悬浮填充物;24、推流器;25、第三输送管;26、好氧池;27、连接杆;28、尖角凸块;29、曝气装置;30、第一导气管;31、第二导气管;32、出气嘴;33、第四输送管;34、沉淀池;35、第二潜污泵;36、第五输送管;37、排污管;38、第六输送管;39、灭菌池;40、紫外线灭菌灯;41、排水管;42、第三控制阀;43、第四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污管1、第三过滤池6、调节池14、好氧池26、沉淀池34和紫外线灭菌灯40;所述进污管1连接到化粪池2的上方左侧,化粪池2由第一过滤池3、第二过滤池4和第三过滤池6组成,第一过滤池3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收料管8,第一收料管8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过滤池3和第二过滤池4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池4和第三过滤池6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7,第一过滤网5为粗过滤网,第二过滤网7为精过滤网,第二过滤池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收料管9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第一收料管8和第二收料管9的下方均连接到发酵池10内,通过设置发酵池10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收集,进行厌氧发酵分解有机物,生产沼气再次利用,第三过滤池6内部的下方填充有鹅卵石料层,鹅卵石料层的上方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三过滤池6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3,第一输送管13的右侧连接到调节池14,调节池14左右两侧的内壁上交错设置有导流板15,导流板15的下方设置有弯圆板16,调节池1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潜污泵17,通过设置导流板15和弯圆板16能够使进入到调节池14内的污水形成涡流,冲击污水中的沉淀和悬浮物,起到均质均量的调节作用。所述调节池14的右侧设置有厌氧段19,厌氧段19与第一潜污泵17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8,厌氧段19包括第一缺氧池20、厌氧池21和第二缺氧池22,第一缺氧池20、厌氧池21和第二缺氧池22内均设置有悬浮填充物23,第一缺氧池20的下方左侧安装有推流器24,通过设置推流器24能够使厌氧段19内的污水循环更加均匀,第二缺氧池22的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25,第三输送管25的右侧连接到好氧池26。所述好氧池26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有多根连接杆27,连接杆27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尖角凸块28,好氧池26内填充有好氧填充物,好氧池26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29,曝气装置29通过第一导气管30连接到好氧池26内,第一导气管30的右侧上方连接有第二导气管31,第二导气管31的上方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嘴32,通过设置曝气装置29能够增加好氧池26内的含氧量,通过设置的尖角凸块28能够将出气嘴32产生的气泡戳破,使好氧填充物能够更加充分的与进入的气体接触,通过设置厌氧段19和好氧池26能够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降低废水中COD、NH3-N、SS等污染物的含量。所述好氧池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污管(1)、第三过滤池(6)、调节池(14)、好氧池(26)、沉淀池(34)和紫外线灭菌灯(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管(1)连接到化粪池(2)的上方左侧,化粪池(2)由第一过滤池(3)、第二过滤池(4)和第三过滤池(6)组成,第一过滤池(3)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收料管(8),第一收料管(8)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过滤池(3)和第二过滤池(4)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池(4)和第三过滤池(6)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7);所述第三过滤池(6)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3),第一输送管(13)的右侧连接到调节池(14),调节池(14)左右两侧的内壁上交错设置有导流板(15),导流板(15)的下方设置有弯圆板(16),调节池(1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潜污泵(17);所述调节池(14)的右侧设置有厌氧段(19),厌氧段(19)与第一潜污泵(17)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8),厌氧段(19)包括第一缺氧池(20)、厌氧池(21)和第二缺氧池(22),第一缺氧池(20)、厌氧池(21)和第二缺氧池(22)内均设置有悬浮填充物(23),第一缺氧池(20)的下方左侧安装有推流器(24),第二缺氧池(22)的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25),第三输送管(25)的右侧连接到好氧池(26);所述好氧池(26)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有多根连接杆(27),连接杆(27)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尖角凸块(28),好氧池(26)内填充有好氧填充物,好氧池(26)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29);所述好氧池(26)上方的右侧设置有第四输送管(33),第四输送管(33)的右侧连接到沉淀池(34)的上方,沉淀池(34)的下方中间设置有排污管(37),排污管(37)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站用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污管(1)、第三过滤池(6)、调节池(14)、好氧池(26)、沉淀池(34)和紫外线灭菌灯(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管(1)连接到化粪池(2)的上方左侧,化粪池(2)由第一过滤池(3)、第二过滤池(4)和第三过滤池(6)组成,第一过滤池(3)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收料管(8),第一收料管(8)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第一过滤池(3)和第二过滤池(4)之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池(4)和第三过滤池(6)之间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网(7);所述第三过滤池(6)的上方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3),第一输送管(13)的右侧连接到调节池(14),调节池(14)左右两侧的内壁上交错设置有导流板(15),导流板(15)的下方设置有弯圆板(16),调节池(1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潜污泵(17);所述调节池(14)的右侧设置有厌氧段(19),厌氧段(19)与第一潜污泵(17)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8),厌氧段(19)包括第一缺氧池(20)、厌氧池(21)和第二缺氧池(22),第一缺氧池(20)、厌氧池(21)和第二缺氧池(22)内均设置有悬浮填充物(23),第一缺氧池(20)的下方左侧安装有推流器(24),第二缺氧池(22)的下方连接有第三输送管(25),第三输送管(25)的右侧连接到好氧池(26);所述好氧池(26)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有多根连接杆(27),连接杆(27)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尖角凸块(28),好氧池(26)内填充有好氧填充物,好氧池(26)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29);所述好氧池(26)上方的右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蓉兴城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