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污水混凝反应槽
本技术涉及污水混凝
,具体涉及改进型污水混凝反应槽。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污水混凝
中,采用的常规反应槽多为方形结构,并配备搅拌机对污水进行搅拌混凝,然而在长时间的污水处理之后水流会趋于规律,从而导致混凝效果下降,因此,亟需一种简单的新型反应槽的结构,能够解决污水规律流动的问题,提高混凝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改进型污水混凝反应槽,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对反应槽结构的改进提高污水混凝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改进型污水混凝反应槽,包括呈敞口结构的空心方形槽体,槽体内水平设置有上层扰流组件和下层扰流组件,上层扰流组件包括四块上扰流板,下层扰流组件包括四块下扰流板,上扰流板和下扰流板均环绕槽体的内壁圆周阵列设置;上扰流板包括呈波浪形的上扰流边和两条互相垂直的上贴合边,两条互相垂直的上贴合边分别与槽体内相邻的两个内壁贴合,上扰流边包括均呈弧形且依次相接的上冲击部、上扰流部和上导流部,上冲击部、上扰流部 ...
【技术保护点】
1.改进型污水混凝反应槽,包括呈敞口结构的空心方形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水平设置有上层扰流组件(2)和下层扰流组件(3),所述上层扰流组件(2)包括四块上扰流板(21),所述下层扰流组件(3)包括四块下扰流板(31),所述上扰流板(21)和所述下扰流板(31)均环绕所述槽体(1)的内壁圆周阵列设置;/n所述上扰流板(21)包括呈波浪形的上扰流边(211)和两条互相垂直的上贴合边(212),两条互相垂直的所述上贴合边(212)分别与所述槽体(1)内相邻的两个内壁贴合,所述上扰流边(211)包括均呈弧形且依次相接的上冲击部(2111)、上扰流部(2112)和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型污水混凝反应槽,包括呈敞口结构的空心方形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水平设置有上层扰流组件(2)和下层扰流组件(3),所述上层扰流组件(2)包括四块上扰流板(21),所述下层扰流组件(3)包括四块下扰流板(31),所述上扰流板(21)和所述下扰流板(31)均环绕所述槽体(1)的内壁圆周阵列设置;
所述上扰流板(21)包括呈波浪形的上扰流边(211)和两条互相垂直的上贴合边(212),两条互相垂直的所述上贴合边(212)分别与所述槽体(1)内相邻的两个内壁贴合,所述上扰流边(211)包括均呈弧形且依次相接的上冲击部(2111)、上扰流部(2112)和上导流部(2113),所述上冲击部(2111)、上扰流部(2112)和所述上导流部(2113)的弧度自所述上冲击部(2111)到所述上导流部(2113)递增,所述上扰流部(2112)相对于所述上冲击部(2111)和所述上导流部(2113)向所述槽体(1)的内部凸起;
所述下扰流板(31)包括呈波浪形的下扰流边(311)和两条互相垂直的下贴合边(312),两条互相垂直的所述下贴合边(312)分别与所述槽体(1)内相邻的两个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士明,厉艳,藤文磊,卓之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